第一课时浪费现象调查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教师引领: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勤俭是传家宝》。
听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想法?(教师课件展示:播放《勤俭是传家宝》歌曲与歌词)学生认真倾听歌曲,并畅谈感想。
2、教师小结:如今,勤俭节约视乎成了老年人才会做的事。
生活的富裕,条件的改善,使得人们也不会为“一分钱”而弯腰,为“一粒米”而节省了,一掷千金的“黄金宴”现今也屡见不鲜。
小的时候,我们会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我们都以拾金不昧为荣,而现在当你看到泥泞的马路上躺着一分钱的时候,你们还会捡吗?学生如实回答3、教师追问不会捡的学生:为什么?预设:学生说出原因:觉着钱少,瞧不起。
预设:还怕捡了遭别人嘲笑。
4、教师:看来,大家不仅没有了捡小钱的兴趣,也没有了捡小钱的勇气。
这是多么可悲的浪费。
社会上,这样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大家想不想去调查一番呢?板书:浪费现象调查【设计意图:以一首歌曲导入,会使感觉乏味的课堂有一些生机。
即使这首歌曲同学们不太熟悉,在展示歌词的帮助下,也可以理解其中的心酸。
为以下环节的教学积累了很好地情感基础。
】一、创设情境,导入1、播放视频:教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表感受教师:是啊!生活的富裕,条件的改善,使得人们也不会为“一分钱”而弯腰,为“一粒米”而节省了,一掷千金的“黄金宴”现今也屡见不鲜。
浪费现象成了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探讨浪费现象1、课前我布置了让你们对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浪费现象进行了调查,同学们的调查完成的怎么样呢?在调查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呢?学生分组汇报2、教师:那你们做了哪些准备?学生:有照相机、日记本、笔、计算器等等教师:看来只有考虑周到,调查细致,才能使调查更顺利。
教师:看来各小组都有不少收获,下面请各小组把自己的调查成果整理一下,等会向大家展示一下.3、学生分组整理调查资料,为能够有条理的交流活动做好准备。
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出示:温馨提示(课件展示:温馨提示)(1)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分类,资料如有重复,只保留一份(2)交流时要注意语言表达完整(3)不笑话别的同学的浪费行为,要真诚的提出有帮助的意见(4)如果资料较多,只选择主要的进行汇报学生分小组进行汇报4、教师随机板书:学校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家庭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5、教师谈话: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浪费现象。
(播放课件:食物浪费、学习用品浪费、用电浪费、用水浪费、垃圾不分类造成的浪费、使用塑料垃圾袋造成浪费的图片。
)6、教师谈话: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浪费现象呢?这些浪费现象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好吗?学生谈感受,教师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生活,课程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生活实际,符合课程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使德育目标真正达成。
】三、互动交流,体验探究:资料整理——浪费现象1、教师:同学们,通过一番实地调查,你们的收获真不小,发现那么多浪费现象。
下面就是同学展示调查成果的时候了。
我们先来看看教材中得同学的调查结果。
课件出示:一天中午,我们到某学校餐厅做了一个调查。
这是我们的调查结果:课件出示:某学校餐厅调查表2、教师:有浪费现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49%,还包括那些浪费饭菜1\3以下的人数,着说明了什么?学生:浪费现象太普遍了教师:0.35千克事多重?大概有多少?课件出示饭碗,示意饭菜的分量教师;这么多的饭菜,有33人倒掉了一般,116人倒掉了1\3,这让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302人就餐,一个中午边浪费了19千克的粮食。
19千克有多重?19千克的粮食有多少呢?一个人提得动吗?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想19千克也就是38斤饭菜有多少。
教师:按照一人0.35千克的标准计算,19千克可能供都少学生吃一顿午饭?学生计算出约54人教师小结:如果没有这些同学的浪费,就可以在解决54个人的午餐问题,这是多么让人痛心的数据呀!3、教师:同学们,你们课外也对学校周边餐馆进行了调查,你们看到现象又是什么样的呢?哪个小组进行汇报?在展示之前,老师有几点小小的提示,一起看看吧!(课件展示:我会听,我会说)(1)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
其他小组汇报时,自己要认真聆听,有不足之处等他说完后再补充;(2)汇报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清楚;(3)汇报时要注意小组间不要重复;(4)学会给其他小组表现的机会。
4、调查粮食浪费小组进行汇报,并发感想。
教师提问:你们调查的场所在调查时间段大概有多少人就餐?人们对饭菜的浪费主要表现为什么?把饭菜吃完得人多还是剩下的人多?通过调查,你们觉得人么对粮食的浪费是普遍还是个别现象?想想在餐馆吃饭时,怎样做才能不浪费粮食?学生逐一回答5、教师:观察了别人,我们再来看看自己。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有浪费粮食的行为?学生自由回答6、教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浪费过粮食。
以前我们或许没有意识到,当我们看见人们进餐后留下残羹冷炙也不会有什么感觉。
如果不是这次调查,大家可能根本不会觉得将饭菜倒掉是浪费粮食的表现,事不好的行为。
现在,当我们了解了社会上浪费粮食的现象这么普遍后,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我们要节约粮食,吃多少拿多少,不能吃不完就倒掉预设:在饭店吃不完的饭菜,要打包回去教师:这个小组的调查结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从自己做起,吃饭的时候要量力而行,吃多少拿多少,节约每一粒粮食,做到光盘。
7、学校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小组展示:教师:同学们,在学校生活中你们看到那些浪费现象呢?哪个小组进行汇报?学生汇报预设1:有的同学用笔记本、作业本时,字迹稀稀疏疏,没用完就丢弃预设2:有的同学书包没用旧就嫌样式不好看而换掉预设3:有的老师粉笔还剩很长就丢弃预设4:有的同学铅笔还剩一大截就丢掉预设5:有些同学本子只用了一页就扔掉教师:在你学习生活中,是否也有这种浪费行为?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你们一年大约在文具上的消费是多少钱?一年大约浪费是多少钱?同学们可以计算一下:我们全班在文具的消费上一年大约浪费多少钱?全校430名同学一年浪费多少钱?学生进行计算教师:看到这些调查结果,有什么想法?学生发表感受家庭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小组展示:预设1:吸收、洗脸、刷牙时让谁一直流着预设2:用水冲掉生活垃圾预设3:饭菜吃不完就倒掉预设4;停电时忘记关灯,恢复供电后无人在家造成登长明小组从用电、家庭用水、生活一次性用品、生活垃圾和粮食浪费等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感受人们生活的浪费行为。
教师相机引导,适时组织小组互评。
社会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展示:小组从路灯用电、公共场所用水、不可再生资源浪费等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感受人们生活中的浪费行为。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水的情况,感受其形势严峻。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劳动成果非常严重→珍爱生命评价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每个小组,如:第()小组回答的问题最多,第()小组听得最认真,第()小组最会整理资料等方面,对每个小组的成绩予以肯定。
让每个小组都真实地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最伟大。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浪费。
不仅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领域,而且也存在于生产领域。
真是无处不在呀!【设计意图:在老师给出的提示之下,展开交流与汇报;整个活动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最后的成果,会让学生更有成就感,更能体会到浪费的严重性。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反思自己的浪费行为1.教师引领:听了同学们的整理汇报,真是让人大吃一惊,没想到我们的周围浪费现象竟然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同学们,你在生活中有浪费行为吗?尤其是刚过的“中秋节”期间,你或你的家人有没有一些浪费行为呢?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浪费现象。
学生自主交流:饭后掉米粒……丢掉吃不了的零食……一纸上只写错一个字,我就给撕掉了;我的书包旧了,就不想用了,换了一个新的……2、教师:现在你想对你和家人的这些浪费行为说些什么呢?学生畅谈:他们真是太可恶了;浪费是可耻的……3、教师小结: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所有的用品都是通过许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都来之不易。
不管浪费什么,都是对劳动成果的不珍惜,也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
浪费真是不应该呀!过去的,我们不能改变,但我们能改变未来。
让我们一起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我们一起宣读:勤俭节约的承诺书课件出示:勤俭节约我宣誓我宣誓:我要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杜绝攀比,克制虚荣,加入光盘行动。
我宣誓:我要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尊重父母,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4、教师:同学们,我们自己要以身作则,更应该提醒我们周围的人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们就来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为那些浪费的人们敲响警钟。
学生设计反对浪费标语【设计意图:这一活动设计注重了课程容的拓展,为学生进一步将亲身体验获取知识搭建了平台,真正实现知识与情感交融,实效与趣味共生。
】板书设计浪费现象大调查家庭生活中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社会生活中得浪费现象学校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教学反思:一、本教案的亮点:1、注重调动情趣,让课堂回归生活。
在“情境导入”环节中,我采用歌曲导入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有兴趣学,而且使感觉乏味的品社课堂燃起了生机。
另外,歌曲容也勾起了孩子们的很多的想法。
使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本节课的主题。
2、重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只是辅助。
比如在整理汇报调查资料的环节,我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积极的投入到调查、讨论交流与汇报的活动中去。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最后的成果。
会让他们更有成就感,更能感受到浪费的严重性,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
也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与利用资料的能力,使德育目标真正达成。
二、存在的不足:1、在课前的调查活动中,有些学生可能受到条件的限制,无法收集到相关的资料。
在交流时,就会受到限制。
2、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粮食的浪费体会很深,收集的资料也挺多。
但是其他方面(如:水资源的浪费;电的浪费等)的浪费现象就了解的很少了。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1、如果能在教学之前安排一次劳动实践体验活动,会使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的。
2、很多孩子只知道粮食的浪费与可贵。
对于其他资源的节约却不那么重视了。
老师有必要准备一些其他资源浪费现象的资料或影像,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资源都要珍惜,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要尊重。
四、使用建议1、教师要注重课前学生的前置性调查表的利用,要放手让学生亲自去搜集掌握第一手资料。
这样才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