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荷马史诗与《诗经》叙事之比较
班级:10对外汉语
学号:100213050
作者: 杨斌
内容摘要:
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的发轫之作,它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
《伊利亚特》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战争的杰作,《奥德修纪》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以个人命运为主要内容的大型作品。
它们以史诗的规模,全面而广泛地反映了古希腊有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
在艺术上,出色地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当时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最早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2500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
虽然同样是记叙事件,但荷马史诗和《诗经》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将从“诗言志”、《诗大序》的观点出发,解读、阐释《诗经》叙事诗和荷马史诗在情节和人物性格上中西方文学差异。
关键词:荷马史诗《诗经》叙事诗情节人物语言
正文
一、荷马史诗与《诗经》叙事诗创作手法
(一)荷马史诗的故事情节安排
○1裁剪得当、布局巧妙、结构完整、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是以特洛伊战争为题材的叙事长诗。
两部作品各自涉及十年间发生的事件,广泛地描写了希腊社会。
但都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采用高地集中的手法,把情节集中到一个中心人物、一个完整事件、一小段时间上,使众多的人物、丰富的生活画面,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如《伊利亚特》既没有描写战争的开始,也没有描写战争的结束,而是集中描写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中52天内发生的战事——阿喀琉斯两次“愤怒”的前因后果。
此时,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夺走了骁将阿喀琉斯的战俘和心爱的女人,后者一怒(第一次)之下退出战斗,特洛伊人遂在主将赫克托耳的率领下大举反攻,希腊联军连连失利,不得不退回到船上。
在特洛伊人火攻希腊联军时阿喀琉斯的挚友帕特洛克罗斯冒充阿喀琉斯出战,却被特洛伊主将赫克托耳杀死。
阿喀琉斯为此雷霆大怒(第二次),为此,他与阿伽门农和解,穿上他的辉煌铠甲,一手拿剑,一手持盾向特洛伊人进攻。
最后,杀死赫克托耳,并拖尸泄愤。
老国王普里阿摩斯讨回儿子的尸身,特洛伊人隆重地殡葬了他们的英雄。
有别于《伊利亚特》,《奥德修纪》主要描写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的10年海上历险经历和他重建家园的故事。
○2两条线索交错平行发展,多种叙述手法并用
史诗在叙事上采取双线结构以及倒叙、插叙、顺叙的结合使用,使主要情节与插曲有序结合,从而文章在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凸显上宏伟丰
满。
如《奥德赛》设计了两条情节线索:一是,奥德修斯的海上历险;二是,家中贵族求婚子弟的胡搅蛮缠和帖雷马科外出寻父。
两条线索围绕一个中心——全家团聚展开。
而《伊利亚特》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主线,设计了有声有色、极富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即主人公与阿伽门农、赫克托耳之间的冲突),通过他的怒而罢战和怒而参战的神来之笔使全作结构奇巧而单纯、清晰而明了、精密而完整。
另一方面,在描写这场战争,人与人互相斗争,同时也穿插着神之间的斗争。
(二)《诗经》叙事诗的叙事手法
○1忽略故事而又极易转向抒情
《诗经》的叙事并不表现为营构曲折的情节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而是通过对事件进程的简笔勾勒和静态铺排(复沓)的手笔表达主题。
如抒情性叙事诗《氓》,诗中的女子回顾了自己与氓从恋爱到结婚,到受虐待被抛弃的全过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寥寥数字就对时间原委作了客观交代。
诗的第一章、第二章尚能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恋爱、订婚。
而第三章有转为纯粹的抒情,直到第四章叙述又出现了大幅度跳跃,叙事不完整,常出现断层。
二、荷马史诗与《诗经》叙述语言特色
《诗经》整齐中富于变化的语言特色。
从字法上看,诗经运用了叠字、连绵词和语气词。
叠字如“关关”、“忡忡”、“翳翳等。
从章法上看,多采用重章叠唱的复沓形式,运用章句的重叠来表达情感,是实在音韵
上和修辞上都收到审美效果。
荷马史诗根据古代希腊人口头传说汇集而成的。
因此它在语言上多使用自然朴素的语言写成,而且使用了大量口头艺术表现手法,如夸张、比喻、排比、烘托等。
这些手法的使用,第一与关照全局,突出重点结构是分不开的;第二,使文章具有一种磅礴的气势,洋溢着浓郁的英雄主义特征。
对比:、一是由于中西文化传统思想的不同和文章形式上的制约,两者形成鲜明的差异。
《诗经》叙事诗要么有宏大的场面,而缺乏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要么有个人经历的描述和人物刻画,而缺乏宏大的历史场面。
然而,荷马史诗则两者兼有,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史诗”叙事学理论,“叙述”与“故事”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以简洁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系列丰满的英雄形象。
二是,两者在叙事上表现手法的侧重不同导致两者呈现着不同。
正是因为:第一,荷马史诗上的口头化的语言特色,使得它更易于按时间顺序构筑文章。
第二,大量夸张、“荷马式”的比喻的运用,使得文章形成了宏大的场面。
而《诗经》则侧重于“言志”,因此抒情性韵味浓重。
且诗经叙事往往是“一事一叙”的结构,造成文章短小,在细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上不足,常常只抓取典型特征来表现,而场面上更是相形见绌。
结束语荷马史诗和《诗经》都是人类文学史上的文学瑰宝,对后世中西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