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习题答案第八章 一般均衡、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一、思考题1.论述交换和生产一般均衡的实现条件。

2.为什么说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不相等时,资源没有达到有效配置。

3.市场失灵原因有哪些?4.信息不对称怎样带来市场失灵?5.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特征是什么?6.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

7.运用实例说明外部效应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政府有哪些对策?8.试述收入分配均等化政策的内容。

9.政府失灵的含义及其原因?二、计算题1.假设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 Q 101000-=,而成本函数为Q C 40=,试求:(1)若该商品为一垄断厂商生产,则其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各为多少?(2)要达到帕累托最优,则其产量和价格应各为多少?(3)社会纯福利在垄断性生产是损失了多少?2.某两企业之间存在外部性,企业1给予企业2造成外部不经济。

企业1生产X 产品、企业2生产Y 产品,各自的成本函数为212x C =xy y C 222+=x 、y 分别为两企业的产量,企业2的成本受企业1的产量x 的影响。

X 、Y 的市场价格分别为 80、60。

(1)假设两企业不对外部性进行交涉,两企业的产量各为多少?(2)假设两企业进行外部性问题交涉,交易成本为0,两企业的产量为多少?(3)在(2)的场合,对企业1的外部不经济有法规及无法规时,两企业如何分配利润?(4)政府为抑制外部不经济,对企业1的生产每单位征收t 的税收,企业各自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税率t 应定为多少?(5)政府向企业1对x 的产量征收每单位t 的税收,而向企业2按每单位x 的产量发放t 的补贴。

假设两企业可以无交易成本地自由交涉,那么政府的税收、补贴政策会带来什么影响?3.某经济由两个个人及一个企业构成。

企业雇佣劳动L 以生产x ,生产函数为212L x =企业利润均等地分配给两个人。

企业的生产带来一定的公害,公害量z 依存于x4x z =两个个人的效用依存于x 及z ,两人均为 223z x u -=初期两人均只有8单位的劳动。

(1)在没有关于公害的法规时,竞争均衡的产量x 及公害量z 为多少?,(2)说明帕累托最佳资源配置状态。

(3)政府为抑制公害,向企业按每单位x 征收t 额的税收(税收均等地分给个人用于补贴), 税率t 应定为多少?4.两企业间存在外部性,企业1对企业2产生外部不经济,x 、y 分别为企业1.2的产量,成本函数分别为21x c = , 222y x c +=X 、Y 分别为两家企业的产品,其市场价格分别为40和30。

问:(1)若两企业不进行外部性问题的交涉,两企业的产量及利润各为多少?(2)从经济福利角度来看最佳的两企业产量。

(3)政府对企业 1课税,税额 T 依存于生产量 x 和税率 t ,T =tx 。

在企业不交涉时,求使经济福利最大的最优税率t 。

(4)如果两企业间可自由地对外部性问题交涉,交易成本为0。

在企业1没有赔偿责任的情况下,两企业的生产及利润分配为多少?(5)若企业1有赔偿责任的法规存在,(4)题中的利润分配有何变化?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交换达到均衡并不能保证生产也同时均衡,生产达到均衡同样也不能证明交换同时也达到均衡。

要使生产与交换同时达到均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使生产与交换同时均衡的条件是任何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对于每一个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即:MRT XY = MRS A XY =MRS B XY借助几何图形,我们可以对这个均衡条件作进一步的说明。

从社会既定的资源状况出发,假定社会资源已经达到了最优配置,于是可以得到生产的契约曲线,我们将其转换为图8-5中的生产可能性曲线TT ˊ线。

这条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在给定一种产品,如X 产量的前提下,另一种产品Y 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尽管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每一点都代表资源配置的最优点,但是每一点X 、Y 两种产品的相对产量不同,也就是说,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每一点都决定一个交换的一般均衡图形。

YY0Y0OX0X0X图8-5 生产和交换的一般均衡2.答:我们之所以把MRT XY= MRS A XY=MRS B XY作为交换与生产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是由于只有符合这一条件,才能既使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使资源达到有效配置。

如果MRT XY不等于MRS A XY和MRS B XY,比如,若MRS=2,MRT=1,表明消费者愿意放弃两单位Y商品而得到一单位X商品。

但是,生产中多生产一单位X商品仅需要放弃一单位Y商品的生产,说明重新配置资源以增加X商品的生产是必要的。

只要MRT与MRS不相等,重新配置资源都会使消费者受益。

3.答:第一,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是有局限性的。

局限性的含义是在具备所有理想条件和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市场对某些经济活动仍然无能为力。

由于市场作用的局限存在,其作用范围在客观上受到限制,这就决定了市场失灵的存在。

在现实资本主义发展中,市场万能论早已被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所粉碎,市场失灵的现实被人们所公认。

市场局限性使得紧紧依靠市场解决一切问题早已不可能了。

所以,有市场局限性而产生的市场失灵,已成为市场自身无法克服的固有属性和现实。

第二,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市场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即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在西方经济学的论述中,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市场调整资源配置终将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市场的不完全性就破坏了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出现市场失灵。

由不完全性产生的市场失灵也称为市场缺陷。

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不完全性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抽象的理想模型,条件苛刻,现实市场根本不能具备和达到要求的条件。

二是社会化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使现实市场更加远离完全竞争市场,破坏完全竞争市场所要求的条件,这就必然造成市场的不完全性。

由于市场失灵不可避免,应该把市场机制与完全竞争市场分开。

这就是说,市场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不意味着要达到完全竞争市场的作用程度。

第三,市场本身不完善。

这主要指两种情况:一是市场还不够发达;二是市场在运行中出现功能障碍。

这是由于市场功能不健全或遭受破坏而出现的市场失灵。

市场不发达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化、商品化、货币化不发达,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当今世界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就是这样。

市场在运行中出现功能障碍的情况如:相互竞争的企业勾结形成垄断;企业为谋取暴利采用不当手段破坏秩序等等。

4.答: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效率损失有以下几种情况:(1)逆向选择问题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必将把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

当交易双方的其中任何一方对于交易可能出现的风险比另外一方知道更多时,就会出现逆选择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Akerlof·G·A)对旧车交易中总是坏车充斥市场的状况作了理论分析。

(2)道德风险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是指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降低防范意识而采取更冒险的行为,使发生风险的概率增大的动机。

其产生的原因就是非对称信息。

他会破坏市场的运行,严重的情况下会使得某些服务的私人市场难以建立。

(3)委托人—代理人问题所谓委托人—代理人问题是指由于委托人不能确切的了解代理人的行为,代理人可能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而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的情况。

一旦出现委托人—代理人问题,其后果不仅是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受损,也会使资源配置的效率受损,因为在没有委托人—代理人问题的情况下,社会将生产出更高的产量。

5.答:社会经济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

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叫私人产品,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叫公共产品。

6.答:50年代以后,以布坎南(Buchanan,J.M)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将经济人假定应用于分析政治决策过程,认为公共选择主体的行为也是经济人行为。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人类面临两类基本事务:一类是完全私人性质的,这类事务是由个人在市场上自由作出决策;另一类是集体面临的公共事务,这类事务涉及到全社会的福利,必须由全体成员共同决策,即通过一定的政治程序来决策。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对政治领域人们行为规则的传统假定是靠不住的,在“政治立场”上,个人也是严格按经济人的方式行动的。

如同在交易市场上社会目标是间接实现一样,在公共选择上,社会目标也是间接实现的,因为公共选择主体的直接动机仍然是个人效用最大化,如更少的参与费用,更高的职位,更大的权力以及由此而派生的更多的物质利益。

7.答:具体内容有:第一,政府直接管制。

制定规章制度,制定具体的科学环境指标和环境标准,如规定空气和水的质量标准,作为环境保护的基本准则,必要时通过法院强制执行某些标准。

第二,制定与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地区配置政策,对具有外部经济效应的环境保护型产业重点扶植、优先发展。

限制公害型产业(重化工业)的发展,防止与控制人口的各种企事业单位过于集中于城市。

第三,加强对环境污染产业的管制。

具体由三种类型的政策:一是利用税收和津贴手段。

对造成外部不经济效应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

其数量应该等于该企业造成的损失,以便使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等,从而达到最优效率状态。

具有外部经济效应的企业,国家要给予津贴来发展生产。

二是使用企业合并的办法。

三是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

第四,扩大政府环境保护经费支出,开展环境保护情报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8.答:西方经济学把收入的不平等分为两种:一是来源于机会不均等的收入不平等,二是在机会均等情况下出现的收入不平等。

收入均等化的政策措施在两方面发挥作用:第一克服机会不均等,为每人提供均等机会;第二直接调节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差距,以实现微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即收入均等化。

(1)解决机会不均等为实现这个目标,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政府要为公民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

主要调节措施有:第一,创造和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充分就业。

一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二是通过国有化,兴办私人不愿意办的基础公共产业;三是通过提供资助和减免税收刺激私人企业,鼓励企业扩大规模;四是限制移民,特别是外国移民。

第二,促进人力资源流动。

人力难以流动,不但造成严重失业,还会扩大工资差距。

为促进流动:一是用财政手段对失业率高的地区给予就业征税;二是提供就业信息,重新培训,资助迁移;三是清除人力流动的障碍。

第三,为实现平等就业,消除种族歧视,性别歧视。

如美国就有公正就业立法,在就业中防止由于种族、肤色、信仰和性别的原因而受歧视。

②普及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③促进财产占有的机会均等缩小财产差别的措施:一是征收遗产税,这是促进机会均等最简明武器之一;对非劳动收入即财产收入(如红利、利息等)按较高税率征税,对劳动收入实行低税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