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垂直专业化_成本优势与产业竞争力
垂直专业化_成本优势与产业竞争力
综观有关垂直专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 个方面: 一是对垂直专业化分工进行理论上的探 讨和梳理,包括分工的基础以及决定因素,尽管研 究框架或方法有所不同,但普遍认为比较优势、规 模经济是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基础,而运输成 本、关税以及交易成本的下降则是垂直分工产生 的重要因素( 卢锋,2004) ; 二是对垂直专业化分 工度量方法的研究。相对比较完善的计算方法是 VS 指标及 VS 份额指标 ( Hummels、Ishii and Yi, 2001) ,其中又可分为是否包涵国内产业循环效 应来 计 算 的 垂 直 专 业 化 分 工 方 法 ( 陈 宏 易, 2002)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北京大学中 国经济研究中心( CCER) 课题组( 2005) 的实证分 析,他们计算了中国分产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并 改进 了 Hummels、Ishii and Yi ( 2001 ) 提 出 的 方 法; 三是研究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现有 文 献 表 明,国 际 垂 直 专 业 化 对 利 益 分 配 ( Feenstra、Hanson,1999; 曾铮、张路路,2008) 、技 术溢出及产业竞争 力 ( Pack、Saggi,2001; Girma、 Gorg,2004; NgoVanLong,2004; Jabbour, 2005; Gorg、Hanley、Strobl,2005; 张小蒂、孙景蔚,2006; 胡昭玲,2007; 王昆,2010) 等方面均有重要影响。
一、引言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指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
段的国际分工,反映的是不同国家或企业在同一 产品价值增值链上的垂直关系,只是由于各国比
* 收稿日期: 2010 - 08 - 13 基金项目: 2007 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教育项目“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基于产业链贸易与产业集群 理论”。 作者简介: 王昆( 1983—) ,男,河南开封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国际贸易。
单位产出劳动成本 = 雇员报酬 /( 总产出 - 中间进口投入) = 雇员报酬 /国内产出净值
( 1) 假说 1: 一般来说,我国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 工过程中,某产业单位产出劳动成本的下降,意味 着该产业竞争力的上升。 在垂直专业化的浪潮中,中国劳动密集型产 业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过程中水平较低,加 工程度较浅,所以垂直专业化分工因素对其竞争
— 72 —
王昆
垂直专业化、成本优势与产业竞争力
较优势、技术水平以及企业竞争力等因素的不同, 导致在价值增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和地位有所不 同,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分割价值链生产”。在这 种新型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发展要求下,中国主要 是依靠低成本优势来承接发达国家转移或外包的 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工序,这一方面使得我国参与 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水平不断提升,出口量迅猛增 长,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也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 提升。那么,中国在垂直专业化分工中所处的地 位到底是如何的呢? 其成本优势的变化对产业竞 争力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呢? 依靠成本优势提升 产业竞争力的做法到底是否有效呢? 技术水平高 低不同的产业间是否存在着差异和共性呢? 这些 问题都非常值得作理论与经验上的探讨。
●王昆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
摘 要: 本文采用 OECD 最新版本的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双边贸易数据库,借鉴 Hummels 等人建立的垂直专业化
分工测度方法,对中国垂直专业化程度、成本优势与产业竞争力进行估算并建立关于三者的计量模型。结果发现:
不同类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不同。虽然参与垂直专业化可以提升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但从
这些研究的方法和结论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但直接从垂直专业化角度分析成本优势对产业竞 争力的影响还是较为少见的,这可能是因为,一方 面投出产出表的非连续性,产业分类的非统一性, 这既给计量分析带来困难,又难以进行国家之间 的比较研究;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投入产出数据库 并未区分国内投入和进口中间品投入,从而难以 准确衡量单位国内产出的劳动力成本。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465( 2010) 05-072-08
Vertical Specialization、Cost Advantage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Industry
WANG Kun
( Economics School,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43006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newest edition of input - output databases and the BTD databases offered by the OECD,and calculates the VSS of China’s industries、Cost Advantage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industry,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share by Hummels etc. We find there are different effects on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between the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and different types of industries. Although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can enhance China’s labor productivity,on the whole,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labor - intensive industries is decling,whil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echnology - intensive industries is enhancing. Although the low - cost advantages can improve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the effect is weak,it can not be effectively translated into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refore,it is unadvisible to upgrad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industry by lowing the labor cost. Key words: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Cost Advantage; industrial - competitiveness; input - output table
从现有资料来看,关于劳动成本优势、生产效 率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较多( Adam Szimai,2002; Bart van Ark,2008; 蔡 昉、王 美 艳,2007; 蔡 昉, 2007; 都阳、曲玥,2009) ,其中,都阳、曲玥( 2009) 认为,劳动力成本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仅将其等 同于工资或劳动报酬,是企业对劳动力支付的报 酬与劳动力所做贡献两者之间的一种比较关系。
假说 3: 我国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过程中, 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模型设定与数据计算说明
( 一) 模型设定 为了研究垂直专业化等因素对我国产业竞争 力的影响,我们参考张小蒂、孙景蔚( 2006) 的产 业竞争力模型,并根据前文的分析以及主要假设 的说明,最终设定的计量模型如下: lnRCAit = β0 + β1 VSSit + β2 DUMi × VSSit + β3 lnPRODit + β4 ln 2 PRODit + lnDWCBit + ai + uit
假说 2: 我国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过程中, 伴随着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提升,技术水平不同的 产业其竞争力的表现不同,技术密集型产业更有 可能提升其产业竞争力。
一般来说,通过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助于提升 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如引进新机器、新设备提 高其生产效率,而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常有 助于提升其产业竞争力。由此,我们得到假说 3。
( 2) 式( 2) 中 RCAit 表示显性比较优势,VSSit 表示 垂直专业化份额,PRODit 表示产业的全员劳动生 产率,是 用 产 业 增 加 值 除 以 就 业 人 数 得 到 的, DWCBit 表示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DUMi 是虚拟 变量,当产业 i 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时取值为 0, 当产业 i 属于技术( 资本) 密集型产业时取值为1; ai 为产业 i 的截面效应,uit 是随机扰动项。其产业 的分类我们借鉴 OECD 关于制造业高中低产业的 分类,将其低技术产业归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他 产业归为技术( 资本) 密集型产业①。部分变量取 对数,一来是为了消除异方差,二来是保证序列的 — 74 —
— 73 —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0 年 第 5 期
力提升的作用有限( Porter,1990) 。尤其当越来越 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垂直分工的组装环节时, 劳动密集型行业或环节更容易受到来自其他发展 中国家的低成本竞争,从而垂直专业化对其产业 竞争力的作用甚至是反方向的。而技术密集型行 业进入门槛较高,资产专用性较强,同时由于我国 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以及产业集聚优势,并通 过垂直专业化分工,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提 升了自身的技术水平,这些产业更有可能产生技 术溢出,进而提升产业竞争力水平( 张小蒂、孙景 蔚,2006)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假说 2。
整体上看,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在不断下降,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得到了一定提升,低成本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