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养殖技术大全
《CCTV7 农广天地正版 VCD 光盘——经济蛙类高效益养殖新技 术》 , ( 包 括 教 材 3 本 +VCD 光 盘 4 盘 +DVD 光 盘 2 盘 总 共 228 元 ), 本 教 材 着 重 给 大 家 讲 解 土 青 蛙 ( 虎 纹 蛙 、 黑 斑 蛙 ) 、 中 国林蛙、石蛙、美国青蛙、牛蛙的养殖技术方法,这些方法 也可以做为养殖其它蛙类的参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换水,清除池底污物,用 2.0g/立方米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公斤饲料加入 20g~30g 酵母 片,每天 2 次,连用 3 天。 2.白内障 初期有一层白膜附于眼球之上,随着病情加重完全覆盖整个眼球,最后导致 失明,眼球突出。此病是由于天气突变、温差太大或水质变化过多引起。防治办法是用 2g/ 立方米的漂白粉或 50g/立方米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保持稳定的水温;在饲料中经常添加维 生素 E,提高蛙体生理功能和免疫力。 3.肝肿大 病蛙呈肥胖状,后肢粗大,手压有硬感,皮肤微红,解剖可则刊中大、腹水 等。此病主要由营养不平衡引起。防治办法是定期进排水,保持水质清新,同时饲料中经常 添加鱼肝油、维生素 C,增强肝脏功能。
青蛙的养殖技术 一、生活与生殖习性 青蛙喜栖息在水稻田、溪边、池塘边,尤其沼泽水域浅水区,性喜温湿有遮阳的水草或 水草丛生的环境生活, 捉昆虫飞蛾能力特别强。 青蛙属变温动物, 其最适生长温度为 22℃~ 30℃,当温度低于 12℃时就停食开始冬眠,春季温度上升至 16℃结束冬眠。青蛙一般 1 龄 可达到性成熟, 产卵季节为 5 月~8 月, 产卵旺季为 5 月底~6 月初, 个体体重为 150g~300g 亲蛙怀卵量为 0.2 万粒~0.6 万粒,分批产卵,一般年产卵 3 次。 二、人工育苗 1.亲蛙的培育与越冬将闲置的甲鱼温室水泥池改用为亲蛙培育越冬池、 产卵池和蝌蚪培 育池,温室面积为 2133 平方米。室内水泥池为平面布置,两边池,中间路,每个水泥池面 积 60 平方米,深 1.2m,池底光滑,向排水口有 1%的坡降。亲蛙池应保持水位 0.3m~0.5m, 水面设置 2~3 个规格为 0.3m×1.2m 的木板或泡沫塑料板作为饲料台和休息台。 池的 1/4 水 面放养水葫芦。亲蛙放养密度 2 只/平方米,雌雄比例为 1∶1。进入 10 月中旬,用无滴薄膜 搭建简易"人"字型保温棚。进入 11 月,昼夜温差大,夜间需抽入地下井水,以提高亲?殖啬 谒隆S龅酱蛩卵┖鸵跤晏焓保菟虑榭隹啥啻纬槿刖MüN潞吞岣咚碌却 胧├此醵糖淄艿亩咂冢映どし⒂冢俳韵俜⒂源锏皆绶钡哪康亍T谇淄芘 嘤⒃蕉诩洌忧客段梗段剐孪实那谐尚∷榭榈囊霸佑慊蛉ネ返啮泖悖胀段沽 课芴遄苤氐?5%~12%。水温低于 20℃时,中午投喂 1 次。到了 4 月初,雄蛙开始呜叫, 此时必须将雌雄分池饲养。6 月中旬可拆除保温棚。 2.繁殖技术 成熟的雌蛙腹部膨大、柔软,富有弹性,口角处咽侧下无声囊,体型大;成 熟的雄蛙咽喉部黑斑明显,口角处咽侧下有一对声囊,体型小,呜叫声高昂。青蛙繁殖可分 为自然繁殖和人工催产繁殖两种。 自然繁殖是通过搭建保温棚保温和适时抽入井水升温的办 法,4 月中下旬青蛙就可达到性成熟,产卵比窒外产卵提早 1 个月,4 月中下旬保温棚内水 温稳定 23℃左右时可将成熟的雌雄青蛙按 1∶1 的比例放入产卵池中,放养密度为 0.5 只/ 平方米。亲蛙入池前,用高锰酸钾对水泥池进行消毒,3 天~5 天后加入经 60 目筛绢过滤的 清水,水深 0.2m~0.25m,池中放入 10~16 束用棕片或马尾松枝做的卵巢。下午放入成熟 亲蛙,当晚便会自行抱对产卵受精,产卵一般在午夜至凌晨这段时间,卵产在卵巢上。次日 上午将亲蛙抓出, 雌雄分池放入亲蛙池中进行产后培育。 人工催产繁殖是取成熟度好的亲蛙, 皮下注射催产激素,剂量为每 200g 雌蛙注射 35ug~45ug 的 LRH-A 和 400IU~450IU 的 HCG,雄蛙剂量减半。从尾杆骨一侧由后向前水平进针,进针 1.5cm~2.0cm,退针时轻轻 按住注射部位,以免药液外溢。注射催产后,按雌雄 1∶1 比例放入产卵池中。一般 10 小时 发情产卵,产卵后雌雄分池放入亲蛙池中。 3.蝌蚪的培育 受精卵在 2 天~3 天的时间便可孵化出小蝌蚪, 刚孵化出的小蝌蚪静卧在 池底和卵巢上。 刚孵化出的蝌蚪可投喂部分轮虫、 鸡蛋黄或蝌蚪专用粉状料, 粉料洒于水中, 6 天后改为投喂蝌蚪颗粒料,饲料也可自行配制,配方为鱼粉 60%、面粉 30%、豆粕 10%。 蝌蚪放养密度为 500 尾/平方米~1000 尾/平方米,半个月后减为 300 尾/平方米~500 尾/平 方米,大蝌蚪 100 尾/平方米~300 尾/平方米。每天投喂 2 次,日投喂量为蝌蚪体重的 5%~ 10%。28 天左右蝌蚪接近变态,此时池中放入一些水葫芦和薄木板,以便蝌蚪变态脱尾上 岸。注意水质变化,适度补充新水,水位保持在 0.25m~0.30m。
4.幼蛙的培育 幼蛙池保持水深 0.3m~0.5m,水面设置 3~5 个饲料台和休息台。刚变态 的稚蛙放养密度为 200 只/平方米~300 只/平方米,50g 以下的幼蛙放养密度为 100 只/平方 米~200 只/平方米。 同池幼蛙在饲养一段时间后应按幼蛙大小不同分级饲养, 避免发生大蛙 吃小蛙的情况。 幼蛙培育以投喂全价颗粒饲料为主, 各阶段投喂的颗粒饲料粒径应与蛙的口 径相适应。刚变态的幼蛙投喂粒径为 2.0mm 的稚蛙料,个体 20g~30g 时投喂粒径 3.0mm 的幼蛙料,个体 30g~50g 时投喂粒径 3.5mm 的小蛙料。日投喂量为蛙体总重的 5%左右, 上下午各投喂 1 次。要定期加换水,保持水质新鲜。 三、成蛙的养殖 目前,成蛙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单养、稻田养殖和蛙鱼林生态养殖等。 1.池塘单养 池塘面积以 300~500 平方米为好,水泥池和土池均可,池深为 1.2m,并保 持水位在 0.3m~0.5m,池上方要覆盖遮阳网,覆盖面积为池塘总面积的 1/3,土池要设置 1.2m 高的防逃设施,水面上设置多个饲料台和休息台。幼蛙放养密度为 50 只/平方米~60 只/平方米。饲料投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幼蛙个体为 50g~100g 时饲料粒径为 4.0mm,个 体为 100g 以上时饲料粒径为 5.0mm,日投喂 2 次,投喂量为蛙体总重的 3%~5%。池塘养 蛙密度大,排泄物多,要经常换水,及时清除死蛙、残饵。幼蛙饲养 60 天~75 天,可干塘 出售。一年可养殖二批虎纹蛙,第一批投苗时间为 5 月底或 6 月初,第二批投苗时间为 8 月上中旬。饲养二批,亩产蛙 5t~8t,纯利 1.5 万元~2 万元。 2.稻田养殖青蛙,青蛙能吃掉危害水稻的害虫,蛙粪肥田,可以不施农药化肥,减少环 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生产的稻米、青蛙接近天然食品。稻田养殖虎纹蛙与单一种植水稻 相比经济效益翻了 5~8 番。 稻田养殖青蛙以单季稻田为主, 单块面积不要超过 1000 平方米。 稻田四周要设置防逃设施,沿田埂四周开控"口"或"田"字型蛙沟。水稻要选择种植耐肥、抗 倒伏的优质品种。秧苗返青 15 天后,每亩放养 15g 左右的幼蛙 0.3 万尾~0.4 万尾。投喂全 价配合颗粒饲料,日常管理重点抓好防逃和防白鹭工作。 3.青蛙鱼林生态养殖 蛙鱼林生态养殖是在池塘单养青蛙的基础上沿塘埂内侧四周筑上 宽、底宽、高各为 0.4m、0.6m 和 0.6m 的梯形小塘埂,植树季节在小塘埂上种植欧美扬等 速生林,株距 1m,每亩种植 60 株左右。小塘埂为青蛙的摄食和休息场所,青蛙不仅可以吃 掉速生林掉下来危害树木的害虫,蛙粪还可肥树,鱼净化水质,树起到遮阳的作用。5 年后 速生林可成林,可伐混合木材 20 平方米左右,每亩增收产值 0.6 万元,年均亩增收 0.12 万 元。 四、病害防治 青蛙的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养殖过程中,只要注意环境卫生,保证饲料新鲜、营养 平衡,科学喂养,就可减少虎纹蛙病害的发生。虎纹蛙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1.胃肠炎 此病在养蛙的各个阶段都容易发生,主要是高温天气水质污染或饲料变质引 起。病蛙前期因肠道不适会烦躁不安,后期伸腿闭目,不动不食,反应迟钝,解剖可见肠道 充血、发炎。防治办法是控制饲料投喂量,饲料 30 分钟内不能吃完,说明投喂量过多。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