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随堂测试及答案(部编版)一、基础达标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敏.(mǐn ǐng)而好.(hǎo ào)学默.(mò mè)而识.(shī hí)之论.(lún lùn)语诲.(huǐhuì)人不倦.(juàn iàn)2.读拼音,写词语。
song dúhéng xīn suǒwèi quēyī bùkěbùchǐxià wèn huìrén bújuàn qǐbúshì3.解释划线的字词的意思。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
好:()。
耻:()。
下问:()。
(2)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计。
漫浪:()。
决:()。
(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士人:()。
恒:()。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提问请教。
B. 朱熹认为“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口到”。
C. 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志”“识”“恒”缺一不可。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字意思是知识。
5.下面句子的“下流”与“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中的“下流”的意思相同的是()。
A. 他居然连这种下流的话都能说出来,真是个无耻之徒。
B. 此地位居长江下流,水势不可阻挡。
C. 这种行径只能说明他们的卑鄙和下流。
D. 这次比赛中,最下流的作品都比往年的好。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不在此,____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____,记亦________。
(3)有志则________;有识则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如________,皆无识者也;有恒者________。
7.解释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盖士人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三要有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课文整体梳理。
《论语》这三则,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有________;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要有________。
二、阅读理解9.重点段落品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写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 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
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10.课外阅读巨变几年没回老家了。
去年暑假,妈妈提议:“咱们回趟老家吧!”我本想在暑假里和小伙伴们痛痛快快地玩几天,这下又完了。
老家是山区,什么也没有,吃不上好东西不算,连《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也看不上了,我很不高兴。
可是不能违背妈妈的意愿,只好跟着爸爸、妈妈坐上了火车。
快下车了,我心里不免嘀咕起来:唉,又该爬山了,老家离县城还有几十里路,走到老家也该累死了!可没想到,这次舅舅是开着汽车来接我们的。
上车后,我问舅舅:“这汽车是大队的吧?”“不,是咱家的。
”舅舅一边开车一边对我说。
“真的?咱家能买得起吗?”“怎么买不起?有了党的好政策,你姥姥这几年光养猪的收入就有几千元,加上你舅妈养的那些鸡呀、兔呀,再加上农业收入,这几年每年的总收入上万元哩!”“啊!姥姥家是万元户啦!”我心里高兴极了,农村人家现在有这么多收入,比我们城市可强多啦!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村边。
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站在村头一望,真是万家灯火。
我不禁问舅舅:“现在咱们村家家都用上了电灯了吗?”“嗯,村里建了小水电站,不仅点上了电灯,连碾米磨面都电气化了。
”这可真是没想到的事。
上次来,家家点的煤油灯,屋里暗得什么也看不清,进门不小心,我还摔了一跤呢!进了村,舅舅领着我们朝姥姥家走去。
走到门口,我借着灯光一看,记忆中的那两间小草屋不见了,代替它的是一排整齐的大瓦房。
舅舅看我脸上惊讶的神色,就说:“去年咱家盖了这十间大瓦房。
小辉,你看这房子好不好?”“好,好,太好了!我们再也不用挤着睡在一起了!”我拍着手高兴地说。
走进屋子里,我一下子惊呆了。
屋子里摆着崭新的家俱,正中央的桌子上放着一台十四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旁边还摆着一架双喇叭的收录机。
我跑进左面的卧室一看,一台“航空牌”洗衣机正隆隆作响。
“哎呀,真好!我家还没有洗衣机呢,这里却已经用上了!”我羡慕地赞叹着。
过了一会儿,姥姥和舅妈摆上了丰盛的饭菜,“呀,真香啊!”我连忙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瘦肉。
记得上次来的时候,我们只能吃稀饭窝窝头。
那时,我还小,不懂事,顺手把窝窝头扔了,姥姥很伤心,当时就哭了。
为这,妈妈还打了我一顿呢!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真不敢相信,可这一切又是的的确确的事实。
开饭了全家围坐在一起爸爸端起酒杯说家乡有了这样大的变化可是件大喜事来为了全家的幸福日子一年比一年更好我们干了这杯酒吧我听了赶忙举起我面前那个盛满了桔子水的酒杯说我也干一杯晚上,睡在床上,我高兴地搂着妈妈说:“妈妈,明年我们还回老家,行吗?”“行啊!”妈妈瞧着我笑了,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1)给本文第八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全文按照“路上——村边——大门口——进屋——吃饭——睡觉”这一思路,用“‖”把全文分成6段。
(3)这篇文章是按________分段的。
(4)本文通过作者一次回山区老家的经过,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________(5)本文在写作方法上,作者采用了________对比,________对比的手法,把________、________词语渗透在各段之中,使文章的条理________主题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基础达标1. mǐn;hào;mò;shí;lún;huì;juàn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mǐn、hào、mò、shí、lún、huì、juàn【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 诵读;恒心;所谓;缺一不可;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岂不是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诵、恒、谓、缺、耻、诲、倦、岂”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诵读、恒心、所谓、缺一不可、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岂不是【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 (1)勤勉;喜好;以……为耻;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2)随意;一定,肯定(3)读书人;恒心解: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来分析,正确理解词义。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
敏:勤勉。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2)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计。
意思是心不在这儿,却只是随便吟诵朗读,一定不能记住,就算记住了也不会记得很久。
漫浪:随意。
决:一定,肯定。
(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意思文人读书,要有志气(或志向),第二要有知识(或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或毅力)。
士人:读书人。
恒:恒心。
故答案为:(1)敏:勤勉。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2)漫浪:随意。
决:一定,肯定。
(3)士人:读书人。
恒:恒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诗句。
4. C解: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错误,“不耻下问”告诉我们勤奋好学,不以向比自己不如的人请教为耻。
B:错误,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所以“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心到”。
C:正确D:错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字意思同“智”,聪明。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5. D解: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题干“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中的“下流”的意思相同的是指下品;劣等。
A:无耻。
B:向下流逝。
C:无耻。
D:下品;劣等。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6. (1)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不能久也(3)断不甘为下流;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河伯之观海;井蛙之窥天;则断无不成之事解: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故答案为:(1)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不能久也(3)断不甘为下流、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河伯之观海、井蛙之窥天、则断无不成之事【点评】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7. (1)读书人(2)恒心(3)下等、劣等解: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1)盖士人读书:士人:读书人。
(2)第三要有恒。
恒:恒心。
(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下流:下等、劣等。
故答案为:(1)读书人(2)恒心(3)下等、劣等【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8. 谦虚;勤奋;求实;三到;三有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