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浙江省平湖中学陈杰 314200【论文摘要】本文从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影响学生提高自己数学成绩的三个非智力因素:1、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2、数学学习意志薄弱,持久性差;3、自卑感强,自暴自弃。
并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六条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1、阐述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4、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5、给予学生最大的信任,表扬进步,鼓励成功,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6、注重个别辅导。
【关键字】非智力因素数学教学教学对策学习动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好每一门功课,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
我校目前在校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学科成绩不理想。
根据布卢姆的理论,笔者认为,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并不在智力上,而是在非智力因素上。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现代心理学认为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
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牲,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
而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
其中主要包括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
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看,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即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
可以这么说,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除了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
所以,我们在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
下面结合我校教学实践,拟分析我校数学学习困难生的非智力因素状况,谈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的几个策略,并提出教学对策。
一、造成数学成绩落后的非智力因素1、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他们往往不注重理解,偏重于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甚至有时题目条件稍一变化,便无能为力。
对于所学的知识尚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数学知识掌握显得松散零乱、理解不深。
在学习上,他们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伸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2、数学学习意志薄弱,持久性差。
有些学生甚至是最优秀的学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题目,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韧意志和信心。
他们还常经不起诱惑,贪玩厌学,不能自制。
3、自卑感强,自暴自弃。
有些差生在未接触到一些数学知识之前,就对它产生了畏惧心理。
一旦接触到这些知识,稍有困难,便自暴自弃,认为数学不是他能学好的,最终放弃了对学好数学的信心。
比如,解析几何、函数,常使一部分学生因畏难而放弃学习。
二、分析了上述数学困难生非智力因素状况,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几种教学对策:1、阐述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从小学到高中,年年都有数学课。
世界各国都把数学列为中小学的主干课程。
为什么大家都这么重视数学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首先,数学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语言。
数学是科学的语言,他用数字、公式、符号、图像、概念、命题、和论证等各种手段,十分精确而简练的表达世界万物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在空间的位置关系。
不懂数学,就不能理解科学。
其次,数学能够发展人的理性思维。
如果说语文能用来表示人的感情、愿望、意志,进行形象思维,那么数学主要用来进行抽象、概括、推断和论证等理性思维。
数学推理一是一,二是二,准确无误,用以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十分有益。
最后,数学的用途广泛。
小至上街买东西,大至设计火箭外形、控制卫星运行,全靠数学计算。
我们知道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内驱力,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理论家都阐述了兴趣和动机对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我们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
反过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
但兴趣的产生,往往要靠外界的刺激和诱发。
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兴趣的倾向性,从而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以确保教学目的的达到。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阐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及目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针对厌学和厌恶数学的种种原因进行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教学中,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显示数学和其他学科、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
例如:二次函数)0(2≠=a ax y 可以描述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221gt S =;可计算圆的面积:2r S π=等等。
二次函数的图象、既可描绘出小小乒乓球的运动路线,又可刻划宇宙天体运动轨道等等。
这些诸多事物中的数与形的变化规律竟统一于如此简单的关系式)0(2≠=a ax y 之中,真是美妙之极。
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心理学认为,情感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与心理体验。
它对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重要影响。
而且情感教育贯穿于智力教育的始终,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所以,每个教师都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诱导,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
数学教师的语言、表情、目光、手势等,都是情感传递的媒体,对学生对待数学学科的学习态度有着深刻的影响。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
实践证明,一句情绪激昂的话语,一个干净利落的手势,一个信赖的眼神,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起着情感诱导的重要作用,它不仅用于传播知识,而且还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在教学中教师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力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师若能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张弛有度、乐观豁达、热情幽默,这可让学生受到感染,自信地对待学习,那就会创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就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假如在教学中语言平淡,动作呆板,照本宣科,甚至词不达意,学生就很容易疲倦甚至心烦意乱,其结果一定是事倍功半。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补差”只停留于查缺、补漏、改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由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虽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但新旧知识往往联系不上,孤立地贮存在头脑中,出现掌握不牢的现象。
为了避免学生学习时的盲目思考,消除学生由于无效思维造成的倦怠情绪,教师要注重启发,细心引导,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逐步让他们将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并让他们习得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
教师教学中必须把握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人们爱用“跳一跳,把桃子摘下来”来形象地表达教学中的深度和难度的恰当控制。
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积极的思考会使学生由暂时兴趣转为稳定因素,由表层兴趣转为深层兴趣,由兴趣升华为爱好。
例如在奇偶函数练习课中,可设计如下的坡度题,使学生从解题中学到了方法:1、判别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22-+-=x x x f ,313)(-+=x x x f 2、判别函数)1(log )(2x x x f a ++=的奇偶性3、判别函数])1lg[()(2x e x x x f ++=的奇偶性4、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而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意志是意识能动的反映,它无论对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人体内部的生理活动以及提高人的心理品质等无不起着重要的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意志、勇敢和目的性的培养问题,是具有头等意义的问题之一”。
学生对某学科知识的学习,不可能不碰到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不能不靠意志来支撑。
高中数学抽象概念多,难度大,需要记忆的概念、规律和数据多。
刚开始学习时会感到很难懂、难学。
对学习高中数学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
如果这时学生没有树立坚强的学习意志,是不可能学好数学这门学科的。
如何帮助他们克服畏难心理成了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爱因斯坦和小板凳的故事。
我认为在最初的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及时培养学生对数学教师的信任和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外,还要在教学中经常介绍数学家的成功例子,如陈景润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在无味的计算与论证中寻求乐趣,探求真理;数学家欧拉,双目失明后仍进行数学研究。
鼓励学生以数学家为榜样,在智慧活动中,始终保持自信、向上的积极心态。
5、给予学生最大的信任,表扬进步,鼓励成功,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自信心就是对自己实现个人理想、目标的坚信程度。
它表现为接受任务以后,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并能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有克服困难的决心。
所以有人说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
每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
而信任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尊重、赞许与鼓励是对孩子最大的信任。
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关系。
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取决于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
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表现后进的学生,教师更应在学习上关心、在生活上帮助,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希望。
此外,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还要采用鼓励教学,设计问题力求简单明了,并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
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以获得学习乐趣。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讽刺挖苦,而是多注意观察、分析、了解他们。
一经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同时指出他们的智力水平、能力与学习好的同学相比较并不弱,而是他们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意志比较薄弱,并善于观察,力求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予以及时的帮助和鼓励。
当学生有失误时,应及时提醒,耐心指导,并提供适当机会让他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