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文化亮点建立即墨市方志馆
方志馆是史志工作为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文化惠民的重要方面,建设好方志馆,对于开发、利用、收藏、保护地方文化资源,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打造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办拟配合古城恢复建设,在古城规划公共设施内,建立即墨市方志馆。
一、方志馆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即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是即墨独有的历史文化宝库。
一是提升城市品位文化强市的需要。
近年来即墨经济快速发展,位居全省前列。
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彰显历史文化优势,建设方志馆,正当其是。
2009 年,山东省史志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方志馆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省市县三级方志馆,原则上都要建有固定的独立馆舍。
建设方志馆也列入国家和省市的“十三五规划”,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志工作法规赋予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重要职责,是地方志工作走上法制化的客观要求。
二是助推蓝色硅谷和古城文化旅游的要求。
方志馆具有重要的城市展示功能,不仅可以展示千年古都风貌,还可以灵活开展与时代同步的专题、专业展览,让游客更形象直观的发现即墨、认识即墨、热爱即墨、投资即墨。
方志馆建设落成,将极大提升蓝色硅谷和古城的文化氛围,必将成为城市旅游的一个重要
看点和亮点,有利于吸引游客,聚集人气。
三是地方志转变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的要求。
方志馆是集方志编修、收藏、研究、开发利用于一体的基础文化设施,将地方历史研究的成果进行开发利用,从写书向制作图文并茂的系统展览展示服务转变,是地方志工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面,像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一样,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资政教化,传承文明,将增强即墨古城的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有力推动特色精品城市的建设。
目前,各地政府把方志馆的建设都作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省政府投资1400 万建设了省方志馆,全省已建成市级方志馆14 家,县级方志馆80 家,收藏各级各类地方文献50 多万册。
方志馆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相比较,其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文化形象好、社会效果大,具有切实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借鉴全国各地方志馆、博物馆一些成功的做法(如北京孔庙国子监的科举考试展览等),一个具有专业特色的展览展示馆兼具收藏历代方志、年鉴及地方性文献资料、影像资料、口述资料、图片资料的方志馆,将市情展示与地情研究结合,将更好地发挥资治教化功能,凸显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方志馆的功能定位和建设内容
指导思想是以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为指导,以方志馆建设为载体,创新地方志服务
方式,建设开放型、展览型、服务型、研究型的地方志工作新模式,打造即墨历史文化的精美画卷-- 《即墨7000 年》大型历史展览,提升古城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发展和特色精品城市建设。
系统全面展示即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实现志馆功能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以更好地为游客服务、为市民服务。
功能定位是充分发挥地方历史研究的专业优势,通过地情展示和方志收藏,力争建设成为集地情展示、方志收藏于一身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景点,具有历史展示、方志收藏、资治教化、研究交流等功能,主要突出展览和展示功能,开展以《即墨7000 年》历史展览为主,辅之以各种专题展览如方志(谱牒)展览、科举(书院)展览、古钱币展览、名人展览、抗战展览、民俗展览、改革开放图展等,使之成为再现建制沿革的载体、浓缩地域文化的平台、展示古今名流的窗口、彰显时代风采的长廊、开展文化交流的场所、收藏地方文献的宝库,成为古城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游客和本地人认识即墨、了解即墨的必到之所,广大青少年和干部群众、地情研究者常去之地,成为重要的爱国、爱乡教育基地。
方志馆的建设内容即墨市方志馆是集地情资料(包括方志、年鉴、地情书)编修、收藏、研究、开发利用于一体,为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的基础文化设施, 具有修志、藏书、展示、科研、学术交流,人才培训及地情资源开发、咨询服务等多项功能。
根据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和方志馆的功能需求,并借鉴兄弟城市的建馆经验,即墨市方志馆计划使用面积约2000 平方
米,功能分区如下:
(一)历史展馆(使用面积1500 平方米)该馆主要按历史分期制作大型展览图版,内容为历史起源、行政变迁、重大事件、人物世系、古城掌故、风物民俗、方志谱牒等。
为突出特色。
设立即墨名人馆,对每位名人(如即墨大夫、田横、王吉家族、周黄蓝杨郭家族、李毓昌、任质斌、陈锐霆、黄昭显、胡敦欣等)生平事迹进行单独展览,同时设立刀币、抗战等专题展览馆。
(二)阅览室(使用面积100 平方米)为方志工作者、专家学者、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及社会公众查询、阅览方志、年鉴等地情资料提供服务的场所。
(三)基本书库(使用面积100 平方米)作为专业特色图书馆主要收藏历代留存的旧方志和相关地方文献资料;新中国新编方志中省、市、县(市、区)三级志书及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等;即墨市各种年鉴和各省、市综合年鉴;全国各种地方志、年鉴类杂志;相关地情文献资料、相关文史类资料书、工具书等。
同时,还要收藏方志、年鉴及其它地情资料的电子版和光盘、磁盘等多种载体资料。
达到藏书5000 册以上(其中已有2500 册,新购2500 册)。
另外,还要留有一定的空间,收藏续修的方志、年鉴及其它地情资料。
(四)报告厅及办公室(使用面积300 平方米)方志馆因学术研究需小型报告厅,同时业务工作需要应设有一定面积的行政办公用房,需合理安排。
三、加大措施保障高标准建成运行
(一)科学选址高标准规划设计。
方志馆的选址要符合旅游景点参观和史志工作的性质,突出即墨特色方志馆,力争建成特色志馆新标杆。
借鉴全国及省内外好的经验和做法,坚持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方志馆的建筑风格应体现即墨特色,建筑布局应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妥善安排各类用房的位置,力求达到功能布局合理、流程便捷,解决内外相互间的联系和分隔,使展览区、收藏区、阅读区、办公区既互为一体又互不干扰。
方志馆建筑设计符合国家颁布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库房温湿度调控达到国公益湿度调控等设施以保证史志文献的安全;在收集、加工、处理、贮存和传输等环节要注意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达到国家一级档案馆。
(二)纳入公益文化建设立项,保障投入。
建设即墨市方志馆,目标是建设全省乃至全国一流水平的方志馆,打造即墨一个学习、旅游标杆。
要建好方志馆,一需在古城公共建筑中合理规划,确保方志馆位置合理、适当,面积有保障。
二需进行历史展室的设计与制作以及装修等。
三需继续充实地情资料书。
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新购各类地情资料书200 册。
四需配备书橱、计算机、阅览桌椅、复印机等各种必备设施, 对外开展外借、阅览、复制、资料摘编、咨询、文献开发等服务,使用专业的图书管理软件对馆藏资料进行分类、编目、检索和调阅,全面实现对方志馆的采购、编目、检索、统计和流通等业务的计算机管理。
因此建议将这一公益文化建例如2017 年为民
要办的实事,并纳入发展和改革局立项项目,保障该项工程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三)加强领导,健全队伍,保障运行。
方志馆建设作为一个公益文化建设项目,要建好,一要强化组织领导。
为确保该项目健康有序开展,在全市设立方志馆建设领导小组,将涉及到的单位均纳入进来,为该项目的建设保驾护航。
二要加强督查。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重点把握项目建设的进度、程序以及审计等事宜。
要求各单位通力协作,保证项目又好又快落地。
三要管理到位。
方志馆建成之后,管理是一个大问题。
方志馆作为史志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史志办设方志馆科室,由人事部门列编,或者参照市图书馆办法,招聘合同制人员3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