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载禄通信原理-第一章绪论_PPT幻灯片

黄载禄通信原理-第一章绪论_PPT幻灯片

• 发射功率
18
第一章 绪论
1.2 通信原理课程内容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图 1.5.1通信原理课程内容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9
第一章 绪论
1.3 通信系统仿真
通信系统的传统设计方法:
理论计算
模块实验
生产样机
试生产
实验样机 批量生产
性能样机
一、仿真研究的优点
• 便于获取系统的最佳参数组合 • 便于模拟环境参数变化对设备工作造成的影响 • 缩短产品研发周期,节省投资 • 减少设计差错
(电、光、声等)(信令(signaling)----设备操作指令) 信息(information):消息中所含内容的度量,由香农信息论定义,
单位是比特(bit)
14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五、通信系统概述
1,分类 单工-----一端发送,另一端接收;发端不能收,收端不能发 (如广播、电视系统) 半双工-----发端可以收,收端可以发,但收发不能同时进行 (如警察用手持机) 全双工-----信号可双向同时传输。又称双向双工通信。且只有发送设 备工作时才能接收,同样只有接收设备工作时才能发送。 多全双工----如视频会议系统、电话会议系统等
进入移动IP新时代
2
人类对通信的需求:
学校教育、个人与家庭、政府管理、医疗、企业、商贸、娱乐等无处不 在!
医疗 卫生
学校与教育
固定电话网
IPTV 移动电话网 HDTV 互联网
个人与家庭
金融与理财
市场与营销
3
政府与管理
网络正走向融合!
网络融合示意模型
语言、数 据、视频 信息于一 网之中
IP IP
图 1.3.1 经典通信系统模型 • 描述了消息由发送至接收的流程
12
2,现代通信系统功能模型
图 1.3.2现代通信系 统功能模型
13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四、通信原理中主要名词定义
信源(source):消息的来源,消息的产生者、接收者 消息(message):通信系统传送的对象(语音、文字、图像、数据) 信号(signal):由消息变换后,在通信系统中传送的物理量
无线接入网关 FHX W4000
智能小区/学校
H.323网关 FHX 800
IP专用小交换机 FHX 600

综合接入设备 FHX I1000
业 用 户
IP专用小交换机 FHX 600
PSTN/ISDN
11
媒体服务器 FHX M6000
综合接入设备 FHX I1000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三、通信系统模型 1,经典模型
传感设备、 广播器
集成 雷达、摄影 材、电
电路 器材
视设备
电话、 通信系 统
计算机设备 、网络设备
软件 系统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二、通信技术发展回顾
1876-------------贝尔发明电话
贝尔制 成的电 原型。这个装置 由一圈电线、一 个磁臂和一块张 紧薄膜组成。声 音震动薄膜,再 振动磁臂。磁石 的移动令线圈产 生波动的电流。 这个电讯号可利 用线路另一端的 相同装置再转换 回声音。
前言
一、课堂教学形式 • PPT电化教学与黑板板书相结合 • 着重基本概念讲解
二、《通信原理》课程特点---概念性、系统性强 与先行课程联系紧密
三、关于学习方法建议 • 看书、消化教材是学习好本课程的主要方式 • 上完课及时复习;学完一章进行小结; 做习题加深概念和理解
四、关于作业、考试、评分
五、与教师联系方式
生产 控制
社会 管理
信息 传输
信息 科学 与技术
信息 产业
7
信源
信息 获取
数字
信息

传递
存储 与分配
信息 检测 与存储
信息 利用 (控制)
信息理论 通信理论
与技术(编
码理论、调制理 论、检测理论)
信号处 理论与 技术(语
音、图像、 数据)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人 工智能、 模式识别
网络理论、 信息安全 与控制
随时随地、上网无线,个人通信新时代正在到来!
多媒体化
9
从有线到无线,正走向随时随地,上网无线!
个人通信:5W Whenever无论何时 Wherever无论何地 Whoever无论是谁 Whatever无论什么内容 Whomever能找到对方
多媒体:语音、数字、视频、音乐
10
今天的程控交换机----发展出了软交换系统!
应用服务器 FHX P7000
认证及计费 服务器
智能网 增值业

策略服务器
信令网关 FHX S5000
SS7
中继媒体网关 FHX T3000
C4/C5局
软交换
FHX X8000
核心分组网
策略网管
特点:
➢分层的网络体系构架 ➢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 ➢平滑扩展,无缝融合 ➢基于策略的统一网络管理
H.323网关 FHX 800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二、通信技术发展回顾
1965-------------发明程控电话交换机
1991-------------GSM商用
1995-------------CDMA(IS—95)商用
移动通信2.5代(2.5G)、三代(3G);
移动通信快速普及,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固定电话
网络化
无线化
1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一、通信技术的当前状况
1)移动通信己成为通信的主要方式 二代( GSM、 CDMA); 三代(WCDMA、CDMA2000、TD-SCDMA)
2)IP网正成为多媒体(语音、文字、图像)通信的综合通信平台 IP电话、IPTV
3)三网(电话网、计算机网、电视网)正走向融合 4)无线接入正快速发展,与IP网结合
15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五、通信系统概述
2,通信系统的 简化框图
图 1.6.1 数字 无线通信系统 简化框图
16
图 1.6.2 数字通信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17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五、通信系统概述
3,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 工作频段 • 输出信噪比与误码率
• F 与频带利用率(平均每赫兹传送比特数)
20
第一章 绪论
1.3 通信系统仿真
二、仿真方法
系统应用 需求分析
系统物理 模型
(频率、 性能、 指标)
Internet网
无线移动 互联网
固定电信网
广电网
IP
IP
卫星网
各网合一为人 类工作和生活 提供方便提供 统一解决方案
IP技术提供了各网统融合的基础
6
小结
信息科学与技术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支柱之一;掌握《通信原理》就获 取了打开这一科学殿堂大门的钥匙!
信息 来源
语言、文字、 图像、音乐
遥测、遥感、 医疗、军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