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选择题专题

初三化学-选择题专题

学生陈国豪教师刘老师时间2015.11.17内容选择题专题重难点 1.【知识点归纳】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变化: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注意: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例题1: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块熔化 B.钢铁生锈 C.汽油挥发 D.石墨导电例题2:下列变化中,肯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A.伴随有发光发热的变化 B.物质发生爆炸C.由铝离子变为铝原子 D.浓盐酸敞口久置,溶液质量减少练习1:下列设施中,获得能量的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太阳能热水器 B.燃煤取暖炉C.水利发电站 D.风力发电站练习2: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B、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D、玻璃破碎、桔子榨成汁2:化学安全与环保安全标志:环保燃料:氢能,太阳能,风能污染:大气污染(氮,硫的氧化物),水污染(含磷洗衣粉),温室效应:二氧化碳,臭氧。

例题1:从安全角度考虑,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例题2:“绿色化学”要求减少乃至从根本上杜绝污染,下列是某校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其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挖坑深埋 B.分类回收再利用C.搬运到校外荒野地 D.校外焚烧例题3:近期,我市旱情比较严重,水资源紧缺。

有关部门呼吁,人人都应该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下列节水措施中错误的是( )A.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B.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D.推广使用节水龙头练习1:室内空气污染危害健康,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以下不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是()A、厨房烹饪时产生的油烟B、室内摆放的水果散发出的香味C、石材释放出的有害放射性气体氡D、劣质粘合剂释放出的甲醛等有毒物质2.下列所述情况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②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③海上油轮石油泄漏;④工业生产中“三废”的任意排放,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④D、①②③④3.“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2.原子和元素⒈构成原子的粒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3.物质中含有的元素。

例题1.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金属板.已知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下列有关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B.4+的阳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C.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D.2中含有氧分子例题2:人们常说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指的是()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例题3:稀土元素包括镧()与钇(Y)等17种元素,被称作当代的“工业味精”。

镧、钇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B.原子的中子数不同C.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练习1.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练习2:下列关于“决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决定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C.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的是——电子数D.决定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是——核电荷数练习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氮B、氧C、硅D、铁练习4:对下列四种粒子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②表示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C.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3.化学式化学式的组成:表示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由几种元素组成,化学式的含义:宏观(两个),微观(两个),如2。

化学式中:原子数量比,质量比例题1:制造计算机芯片的主要原料是一种常见化合物,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来自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两种,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2 B.23 C.23 D.2C H N PO.例题2:“达菲”是治疗甲型H1流感的一种特效药,该药物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163128关于该主要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C、H、N、P、O五种元素组成 B.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3:2C.该主要成分中含有氮气 D.一个分子中含有58个原子练习1:. 下列化学式书写规范的是()A. 氧化镁B. 氯化铝3C. 五氧化二磷P2O5D. 一氧化碳:练习2: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苯二胺中含有N2分子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8:2C.对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组成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5.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操作:酒精灯,试管,集气瓶盖,天平,量筒读数,滴管。

化学实验操作: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了解生成物,区别烟和雾例题1: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例题2:右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①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②红磷的用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瓶中水面的上升;④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⑤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其中有错误的是()A.④⑤B.③②C.②①D.①③例题3: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练习1: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练习2: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给液体药品加热B. 除去水中的泥沙C.取用液体药品D. 读出液体的体积练习3:.观察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6.化学反应1.反应图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量不变,分子种类改变。

2.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质量不变。

催化剂。

3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例题1:.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例题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A.反应中物质N为反应物、P为生成物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C.反应中物质P、N变化的质量比为4:5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例题3:下列对分解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反应是化合反应的逆过程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能为两种C.工业上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大量的氧气,这个过程属于分解反应D.由一种反应物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练习1:.如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这个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中起催化作用 B.该反应中2是生成物C.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7.右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B.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裂为原子D.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6.鉴别,除杂1.鉴别:反应现象不同,或者一反应,一不反应。

2.除杂:水的净化。

1.不带入新杂质,2.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沉淀。

例题1: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错误的是( )A.木炭和二氧化锰——在空气中灼烧,观察现象B.酒精和蒸馏水——闻气味C.红磷与白磷——点燃,观察火焰颜色D.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人瓶中,观察现象例题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中毒B.金刚石、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所以都很坚硬C.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D.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27.反应曲线例题1::下列实验过程与如图所示描述相符合的一组是()A.表示水的电解 B.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C . 表示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D .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在M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氢氧化钠溶液例题2: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A .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片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反应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