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塔里木油田大尺寸深井干法固井技术研究

塔里木油田大尺寸深井干法固井技术研究


壁阻点。通井钻具结构应通过计算下部钻柱和入井 无接箍套管的刚性, 对比分析其尺寸、 刚性和长度因 素。通井钻具结构主要是增大下部钻柱刚性, 钻头 之上增加大尺寸钻铤并加入相应外径较大的钻具扶 正器, 以大幅增大钻柱刚性, 并提供与井壁多个切 点。根据下入套管刚度, 结合空气钻井的钻具组合, 该井进行了三趟通井, 其中最后一趟通井钻具组合: 431. 8 mm 牙轮钻头 + 双母接头 + 228. 6 mm 浮阀 + 扶正器 + NC611 × NC770 + 279. 4 mm 钻铤 × 1 根 + NC771 × NC610 + 扶 正 器 + NC611 × NC770 + 279. 4 mm 钻铤 × 1 根 + NC771 × NC610 + 扶正器 + NC611 × NC770 + 279. 4 mm 钻铤 × 4 根 + NC771 × NC610 + 228. 6 mm 钻 铤 × 3 根 + NC611 × NC560 + 203. 2 mm 钻铤 × 14 根 + 203. 2 mm 随钻震击器 + 203. 2 mm 钻铤 × 3 根 + NC561 × NC520 + 139. 7 mm 加重钻杆 × 15 根 + 139. 7 mm 斜坡钻杆。 使用 279. 4 mm 钻铤 + 三扶满眼组合与套管 [9 ] 的刚度比 : 2I L + 3I扶 L扶 m= 钻 钻 = 1 . 135 I 套管 ( 2 L 钻 + 3 L 扶 ) 这说明, 钻铤的刚度大于套管刚度, 套管在井下 因此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 比该装具组合更柔软,
第 38 卷
Vol. 38
第1 期
No. 1




DRILL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
· 23·
响情况下套管应能下至预定位置 。 2. 井眼净化 由于气体本身没有悬浮能力且携带能力差, 因 此通井过程中应加强井筒内的砂屑清扫和对大的井 可采取短起下钻方式探砂 壁掉块进行碎化后清除, 面和反复吹扫井筒, 以确保下套管前井眼得到充分 的清洁净化。判断井眼净化程度可根据立压参数和 通过在排砂管线上一定位置处安装压力传感器来判 断。通井过程中若出现环空净化不良, 环空内上返 流体当量密度将升高, 会增大循环系统的负荷, 进而 造成气体注入口压力异常变化; 同时会有堵塞环空 现象, 排砂管压力相应也出现异常变化 。 3. 下套管技术 塔里木油田某井三开井眼尺寸 431. 8 mm, 井 下入 365. 13 mm + 374. 65 mm 套管, 深 3 602 m, 主要难点: 井深、 套管尺寸大、 钻机负荷较大, 裸眼段 长。如何使套管顺利下到设计井深是本井一大难 因此开展了前期的论证和校核。 点, 3. 1 下套管遇卡时允许的最大上提力 下套管时最上一根套管是最薄弱点, 考虑上提 力不超过其抗拉强度的 80% 为 914. 5 t, 同时考虑井 架动载荷 675 t, 除去管串悬重 502 t, 其上提剩余拉 173 t 。 力为 3. 2 下套管遇阻卡时允许最大下压力 下套管遇阻时, 作用在管串上的下压力不超过
水泥浆即使失去 17% 水密度上升 5 个 造一层薄壁, 点, 稠化时间变化不大不影响施工安全。 水泥浆中 滤液侵入地层深度控制在 2 cm 内。采用颗粒搭配, 高分子聚合物类控制失水体系在高压差下一直向地 层渗滤导致厚滤饼引起环空间隙过小及增加井壁垮




2015 年 1 月
Jan. 2015
水泥品种 ( 阿克苏 G 级: 填充剂 CEA - 1 ) ∶ 降失水剂 QS - 12S ∶ 5 mm 堵漏纤 = ( 100 ∶ 3 ) ∶ 1. 3 ∶ 0. 23 ( 正注)
1. 85
0. 2
24
395
22
21. 8
( 阿克苏 G 级: 填充剂 CEA - 1 ) ∶ 降失水剂 QS - 12S ∶ 5 mm 堵漏纤 = ( 100 ∶ 3 ) ∶ 1. 3 ∶ 0. 23 ( 反注)
· 24· 稳定井壁。
DRILL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
表3 序号 1 2 标准 0. 00% ~ 20. 00% 20. 00% ~ 40. 00%
固井质量 厚度 / m 3542 60 比例 98. 33% 1. 67% 结论 优 中
三、 结论与建议
图1 左侧为常规水泥浆, 右侧为干法固井水泥浆 表2 水泥浆类型 干法固井水泥浆 净浆 干法固井水泥浆 净浆 水泥浆堵漏评价
参考文献 [ 1] 苗锡庆,张进双, 苏长明, 等. 气体钻井转换钻井液井 , 32 ( 5 ) : 100 - 石油钻探技术,2008 , 壁稳定技术[J ] 103. [ 2] 冯学荣, 贾兴明, 周华安, 等. 川东北地区气体钻进后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006 , 23 的钻井液技术及应用[J] ( 5 ) : 18 - 20. [ 3] 王亮, 吴正权, 杨兰平, 等. 川东地区高峰场区块气体 J] . 天然气工业,2011 ,31 钻井后的钻井液转换工艺[ ( 3 ) : 59 - 62. [ 4] 叶文超, 曾李, 梁伟. 普光气田气体钻井钻井液转换技 J] . 钻采工艺, 2010 , 33 ( 3 ) : 122 - 124. 术[ [ 5] 赖尉, 何兴华,黄晓琳, 等. 普光 105 - 2 井空气钻井 . 钻 井 液 与 完 井 液, 2010 , 27 后钻井 液 替 入 技 术[J] ( 4 ) : 90 - 92. [ 6] 肖新磊. 气体介质条件下固井技术在元陆 5 井的应用 [ J] .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 ( 7 ) : 66 - 68. [ 7] 刘广熙, 张学亮, 陈道元, 等. 井筒无钻井液固井技术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011 , 33 ( 4 ) : 38 - 41. [ 8] 石建刚, 陈一健, 谢双喜. 气体钻井井眼净化程度判断 J] , 2008 , 30 ( 4 ) : 5 - 7. 方法探讨[ 石油钻采工艺,
2015 , 38 ( 1 ) : 22 - 24 李晓春等. 塔里木油田大尺寸深井干法固井技术研究 . 钻采工艺, 摘 要: 空气钻井后常将空气转换为钻井液 , 但这容易出现井壁不稳定 、 垮塌、 漏失等现象, 井壁易形成巨厚 虚滤饼致下套管困难和固井质量差 , 此外, 大尺寸套管常规固井还存在顶替效率较差的情况 , 以上因素最终导致固 井准备时间长和固井质量难以保证 。为配合空气钻井技术, 进一步节约钻井周期和钻井成本 , 解决大尺寸套管固 井存在顶替效率较差的情况 , 空气钻井后采用了干法固井工艺 , 并根据塔里木油田干法固井尺寸大 、 井深的技术难 点与井下状态, 研究建立了干法固井水泥浆实验评价方法 , 对干法固井下水泥浆性能进行评价和优选 , 最终干法固 井取得了成功, 套管重量达 568 t, 固井深度达 3 602 m, 分别刷新了干法固井的深度及下套管重量 。 关键词: 干法固井; 空气钻井; 空井下套管
1. 85
0. 2
24
195
22
21
1. 1
水泥浆防脱水造壁性能 用以干法固井水泥浆在砂床上基本不脱水, 仅
塌风险。图 1 是压力下与普通水泥浆体系脱水与进 用于干法固井水泥浆进入砂层有限且 入深度比较, 界面清晰, 而其它水泥浆体系进入砂层发生脱水 。 1. 2 水泥浆堵漏性能 将用于干法固井水泥浆中与净浆、 放入堵漏液 中测试, 结果见表 2 。 干法固井水泥浆有良好的堵 漏效果, 纤维水泥浆形成的井壁还可防止液体冲刷




2015 年 1 月
Jan. 2015
· 22·
钻井工艺
DRILL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
塔里木油田大尺寸深井干法固井技术研究
1 1 1 王延民 ,李晓春 ,周玉良 ,李

2, 3
( 1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3 西南石油大学)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 - 768X. 2015. 01. 06
空气钻井钻至设计井深后 , 为了进行表层套管 , 或技术套管固井 需要再替入水基钻井液 , 这将面 临井壁水化失稳 、 巨厚虚滤饼等难题 , 严重影响空 [1 - 5 ] 。 因此 , 空气 气钻井达到缩短建井周期的效果 钻井完成后 , 在不替入任何液体钻井液的情况下 , 直接进 行 表 层 套 管 或 技 术 套 管 固 井 即 为 干 法 固 [6 - 8 ] 。 干法固井技术能解决常规固井技术顶替 井 效率差的技术瓶颈 , 提高固井质量 、 缩短钻井周期 、 降低钻井成本 、 减少环境污染 、 加快勘探速度 。 塔 里木油田在博孜某井实施干法固井面临着深井 、 高 吨位的难题 , 由此 , 开展了相关下套管的论证和强 度校核 ; 采用具有强护壁的水泥浆体系 、 优化设计 了其流变性能 , 并研究建立了干法固井水泥浆实验 评价方法 ; 固井工艺采用连续油管注水泥浆 , 先正 注、 后多次反注 , 最终圆满完成了大尺寸超长干井 眼条件下的固井作业 , 套管尺寸 、 吨位 、 深度均刷新 , 了干法固井的记录 固井质量创塔里木固井质量最 优纪录 。
53. 4 cm、 54. 4 井径分别为 52. 4 cm、 压力进行校核, cm, 215. 70 t、 212. 11 对应套管最大下压力 219. 41 t、 t; 对 365. 13 mm × TP110V × 13. 88 × B 套管允许最 53. 4 cm、 井径分别为 52. 4 cm、 大下压力进行校核, 54. 4 cm, 208. 72 t、 对应套管最大下压力 213. 41 t、 204. 23 t。 3. 3 高吨位条件下套管本体是否变形论证 整个套管串重量为 502 t, 井口套管的连接强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