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课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课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借景抒情,暗喻人事。 “惊风乱飐芙蓉水”,写狂风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夏 季水池里长满了娇艳美丽的荷花,可是狂风突起,肆意地吹 打,娇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东倒西歪,飘摇动荡。
句中的“惊”字,说明狂风突起。“乱”字承“惊”字而来, “乱飐”,形象地写出了狂风肆意地吹打荷花的情景。“密雨 斜侵薜荔墙”,写暴雨打薜荔,是写陆上景象。城墙上长满了 芳香的薜荔,景色美丽,不料突遭密集的雨点猛烈斜打,备受 摧残。“斜”字承上句“风”字而来,因为风狂,所以雨斜。 “斜侵”,写出了暴雨猛烈地冲打薜荔的情景。以上两句,表 面上是写夏季的急风暴雨景象,但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 暗喻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和迫害。以自然景象暗喻人 事,“惊风”“密雨”比喻小人,“芙蓉”“薜荔”比喻君 子,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文中也是经常运用的,有含 蓄蕴藉之妙。
【主旨感悟】 这首诗借景抒怀,通过登柳州城楼所见景物的描写,曲折 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委婉地 表达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悲愤心情和对同贬战交融。 “城上高楼接大荒”,这句起势高远,意境阔大,情景俱 包,悲凉之气笼罩全诗,很自然地开启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 茫”。这开头两句,写登城楼触景伤怀。 诗人面对着辽阔的荒野,不禁悲从中来,愁思万端。他想 到自己怀着济世之志,参与政治革新,本是为了替朝廷除弊兴 利,做一些对百姓有益之事,却不料“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 瓦解空缧囚”(《冉溪》),远谪永州,十年被弃,壮志未酬。
3.诗眼突出,“愁”字总领。 诗人从“愁”字着笔,层层下翻。首联写登楼纵目,愁思 深旷,寄寓着对友人深切的怀念,点明题意。颔联写近看盛夏 景物,有感于花草被风雨摧残,牵动愁肠。颈联写远望友人所 在之地,岭树重遮,江流阻隔,加深了愁怀。尾联感叹音信难 通,以被贬万里荒僻之地而愁怨作结。全诗用比兴手法,表达 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对身处荒僻之地壮志难酬的愁思,寄托情 怀。
“岭树重遮千里目”,写山。诗人登上城楼,是为了遥望 远方的战友。他站在城楼上向南眺望,那山上的树木重重,遮 断了他的视线,使他望不到远隔千里的战友,不禁黯然神伤; 他把视线收回,俯视着城外的柳江,柳江逶迤东去,使他不禁 又产生了“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悲哀。这里写江流,用回环曲 折的江流比喻诗人自己的愁肠百折,异常贴切。“岭树”句喻 君之远,“江流”句喻臣心之苦。“江流”句本于司马迁《报 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句意,诗人只是稍加点化,便情韵 别致。诗的最后两句,感叹共同的不幸遭遇,直抒情怀,点明 寄书寓意。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先秦诸子选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荀子》选读 第三单元
第一课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第三单元
1 经典晨读
2 高考导航
5 课堂互动
3 学习目标
6 随堂练习
4 课前预习
7 课后强化作业
经典晨读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高考导航
(2015 年高考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 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 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 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 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 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 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好不容易得到召还,满怀希望地回到长安,以为政治理想终可 以实现了。谁知立足未稳,又被贬谪到更偏远的柳州,离乡去 京更远,使他感到孤独,对朋友的思念更深。他极目南望,一 片荒野无涯之色,使他不禁“愁思茫茫”。“茫茫”既是写 “海天”的无边无际;同时,也是写“愁思”的无穷无尽。情 因景生,景寓深情,情景交融。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 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 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 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 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 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 迁士赏,百姓欢说,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 稷安宁。”
【作者背景】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 “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 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更荒远的边州刺史, 分别改官柳州(今广西柳州)、漳州(今福建龙海)汀州(今福建长 汀)、封州(今广东封开)、连州刺史(今广东连州)。这首诗是唐 宪宗元和十年(815)夏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所作。在夏季六月 的一天,柳宗元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 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寄给 刘禹锡等四位同道。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 先赴,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礼。”武王曰:“敢问 其目.?”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 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 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 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 止欲将。
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 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 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 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天津古籍出版社。有删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