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化学制药工艺与反应器第4章 化学制药反应器51P
化学制药工艺与反应器第4章 化学制药反应器51P
第四章 化学制药反应器
反应过程及反应器在生产中重要性
制药工业的生产过程由一系列化学反应与物理处理过程有 机地组合而成的。 以氯霉素工艺为例 化学反应过程是生产过程的中心,反应器是关键设备。
第一节 反应器基础
一、化学反应器的分类 1.按物料的聚集状态分
均相: 气相、液相 非均相:g-l相、 g-s相、l-l相、l-s相、 g-l-s相
(3)连续式操作 连续加入反应物料和取出产物的生产过程。属定态
过程,反应器内参数不随时间而改变,适于大规模生 产。
二、反应器计算的内容和基本方程式 (一)反应器计算的基本内容 1.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型式 2.确定最佳操作条件 3.计算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的反应器体积
(二)反应器计算的基本方程
反应器计算可以采用经验法和数学模型法。
釜式反应器的结构, 主要由壳体、搅拌 装置、轴封和换热 装置四大筒体、底、盖(或称封头)、 手孔或人孔、视镜及各种工艺接管口等。
2.搅拌器
作用:使物料混和均匀,强化传热和传质。
种类:桨式、推进式、涡轮式、框式、锚式、 螺带式等
选择依据:主要根据物料性质、搅拌目的及 各种搅拌器的性能特征来进行。
CA CA,O
time
CA, out
0
tout/2
tout
t
➢ 优点: 操作灵活,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反应 时间较长的产品生产
➢ 缺点:
➢装料、卸料等辅助操作时间长, 定
产品质量不稳
➢ 应用:用于液—液相、气—液相等系统,如染料、 医药、农药等小批量多品种的行业。
一、已知条件
1.每天处理物料总体积VD(或反应物料每小时体积流 量V0)
➢ 一般情况下,反应器计算可以不考虑此 项。
4.动力学方程式 ➢ 对于均相反应,需要有本征动力学方程; ➢ 对于非均相反应,应该有包括相际传递 过程在内的宏观动力学方程。
物料衡算式和动力学方程式是描述反应 器性能的两个最基本的方程式。
第二节 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
一、化学反应器的分类 1.按物料的聚集状态分
均相: 气相、液相 非均相:g-l相、 g-s相、l-l相、l-s相、 g-l-s相
实质是按宏观动力学特性分类,相 同聚集状态反应有相同的动力学规律。
釜式反应器的结构
釜式反应器是生产中广泛采用的反应器。它可用 来进行均相反应,也可用于以液相为主的非均相反应。 如非均相液相、液固相、气液相、气液固相等。
[积累的热量]=[原料带入的热量]+[反应产生的热量][出料带走的热量]-[传给环境或热载体的热量]
➢ 目的:给出温度随反应器内位置或时间变化的函数关 系。
3.动量衡算式
➢ 动量衡算式以动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为 基础,计算反应器的压力变化。
➢ 当气相流动反应器的进出口压差很大, 以致影响到反应组分浓度时,就要考虑流 体的动量衡算。
二、BR容积和数量求算
特点:
1.由于剧烈搅拌,反应器内物料浓度达到分子 尺度上的均匀,且反应器内浓度处处相等,因 而排除了物质传递对反应的影响; 2.具有足够强的传热条件,温度始终相等,无 需考虑器内的热量传递问题; 3.物料同时加入并同时停止反应,所有物料具 有相同的反应时间。
4.釜内各点物料的浓度、温度、反应速度 相同,随时间而变。
(1)分批(或称间歇)式操作 一次性加入反应物料,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定的
反应时间,达到所要求的转化率时,取出全部物料的 生产过程。属非定态过程,反应器内参数随时间而变。 适用: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过程。
(2)半分批(或称半连续)式操作 原料与产物只要其中的一种为连续输入或输出而其
余则为分批加入或卸出的操作。属于非定态过程,反 应器内参数随时间而变,也随反应器内位置而变。
3.根据温度条件和传热方式分类 (1) 根据温度条件分:等温、非等温式反应器 (2) 根据传热方式分 绝热式: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 外热式:由热载体供给或移走热量 又有间壁传热式、直接传热式、外 循环 传热式之分。 蒸发传热式:靠挥发性反应物、产物、溶 剂的蒸发移除热量。
4.按化学反应器的操作方式分
3.轴封
静止的搅拌釜封头和转动的搅拌轴之间设有 搅拌轴密封装置,简称轴封,以防止釜内物料泄 漏。
轴封装置主要有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两种。
4.换热装置
换热装置是用来加热或冷却反应物料,使之 符合工艺要求的温度条件的设备。
其结构型式主要有夹套式、蛇管式、列管式、 外部循环式等,也可用直接火焰或电感加热。
[A的积累量]=[A的进入量]-[A的离开量]-[A的反应量] ➢目的:给出反应物浓度或转化率随反应器内位置或时间 变化的函数关系。
2.热量衡算式 ➢ 依 据: 能量守衡定律。 ➢ 基 准: 取温度、浓度等参数保持不变的单元体积和
单元时间作为空间基准和时间基准。 ➢ 衡算式:
在单元时间Δτ、单元体积ΔV内(以放热反应为例):
2.操作周期—VD—或由GD反V应0=时FA间0/(C生A0=产W时0间/ρ)τ和非生产时
实质是按宏观动力学特性分类,相 同聚集状态反应有相同的动力学规律。
2.据反应器结构分
(a) 管式反应器;(b)釜式反应器;(c)板式塔;(d)填料塔; (e)鼓泡塔;(f)喷雾塔;(g)固定床反应器;(h)流化床反应器; (i)移动床反应器;(j)滴流床反应器
实质是按传递过程的特征分类,相同结构反应器内物 料具有相同流动、混和、传质、传热等特征。
➢ 经验计算法是根据已有的装置生产定额,进 行相同生产条件、相同结构生产装置的工艺计算。 局限性很大,只能在相近条件下进行反应器体积 的估算。
➢ 数学模型法计算的基础是描述化学过程本 质的动力学模型以及反映传递过程特性的传递模 型。基本方法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建立上述模 型,并建立相应的求解边界条件,然后求解。
反应器计算的基本方程包括: ➢ 描述浓度变化的物料衡算式; ➢ 描述温度变化的能量衡算式; ➢ 描述压力变化的动量衡算式;
➢ 描述反应速率变化的动力学方程式。
1.物料衡算式 ➢依 据:质量守衡定律。 ➢基 准: 取温度、浓度等参数保持不变的单元体积和单 元时间作为空间基准和时间基准。 ➢衡算式:对任一组分A在单元时间Δτ、单元体积ΔV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