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2P平台背景作用分析报告

P2P平台背景作用分析报告

在雷潮中P2P平台的背景为何没起到任何作用?
在P2P行业近几年的发展之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很多平台在经历了多次洗牌,并做到了一定规模之后,纷纷披上了高大上背景的外衣。

但是在这次雷潮中P2P平台的背景为何没起到任何作用?
这次的雷潮之中,平台背景的作用屡屡失效,既不能给平台提供实质上的支持,也无法挽回投资人的信心,最后不是甩锅就是和平台一起耍赖,让很多投资人更加难以接受。

近期出问题的平台之中,最常见的背景有哪些?以及为何这些背景会失去作用?
一、国资背景
虽然在近两年内,买卖国资的行为被曝光,也有不少国资系平台爆雷,但P2P平台并未放弃与各类国资的合作,投资人也认为虽然国资并不掏钱兜底,但是平台肯用心找个国资背景总比没有的好。

国资系平台出现意外,大家并不觉得奇怪,只是没想到越来越没底线,甚至出现了直接跑路的情况,比如礼德财富。

而所谓的国资竟然连锅都懒得甩了,直接不作任何回应,好像从没跟平台有过关系似的。

2018年|夏
二、风投背景
从15年开始各路机构挥舞着钞票进入互金行业撒网式布局,风投系就成了网贷的一面大旗。

但是随着风口转向,去年又开始防风险去杠杆,这股热潮迅速的回落到了冰点。

风投系平台这两年来出问题的案例已经不少,但一些拥有知名风投,多轮风投融资的平台依然备受青睐。

许多投资人认为,风投虽然无法保证平台100%安全,但也代表了对于平台的认可,说明平台是具有不错的发展前景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知名风投春晓资本入股的数个平台全部爆雷,甚至还牵扯出不少内幕交易;多个风投注资的平台存在严重水分,对外宣传融资上亿,实际到账才几万;虚假宣传,风投关系是假,借贷关系是真;桌下协议现象严重,风投其实早已撤退,但是在工商上根本体现不出来。

事实证明大部分风投对于P2P平台的审核并不严谨,只考虑利益,完全没有考虑安全和长远方面的问题。

三、上市背景
上市系的金字招牌,这次终于被砸烂了。

投资人现在已经明白,平台出现问题后,上市公司第一不会直接兜底,第二也无法监督平台兑付,不甩锅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而有的上市公司已经是债务缠身四面楚歌,收购平台只是为了给自己企业输血,一大批草根平台被上市公司入股后直接大规模宣传疯狂吸金,出事后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甚至有上市公司直接联合P2P平台实施诈骗圈钱的行为,比如银河系和金砖系等,上市公司也会耍流氓,而且更加难以应对。

四、真实业务背景
拥有真实业务背景的平台,通常会被认为有这三点优势:
1、风险较低,有盈利点;
2、容易合规,前景好;
3、团队务实,不容易招黑。

但是今年却风向突变,首先是车贷类平台因为二押车和黑催问题导致逾期坏账严重,最后发生大崩盘;其次一些借款期限过长的平台,因短期流动性问题导致纷纷拆标,令很多人无法接受;
最后是一些从业多年的平台也纷纷出现问题,线下突然爆出风险影响线上,令人来不及反应。

真实业务平台一旦出问题,会受到投资人和借款人的双向压力,催收停滞,无力垫付,只能无限展期,与自融诈骗平台的结果居然近乎一样,对投资人信心的打击更大。

五、地方背景
一些被本地投资人看好的,拥有殷实地方背景的,很少受到线上行情影响的平台,这次也难逃厄运。

各种荣誉证书,各种协会会员身份,各种正面报道,各种公开站台,也无法挽回这些平台被挤兑致死的命运。

上海杭州等互联网金融相对发达的地区,一夜之间都沦为重灾区,在唐小僧、联璧和牛板金等大雷的影响下,其他本地平台受影响严重,问题纷纷暴露。

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是,这些看似应该被地方严加监管的平台,却是漏洞百出,疯狂造假,跟普通的野鸡平台无异。

这是因为地方监管对于网贷的金融属性与风险程度认识并不深刻,而更加重视了平台的“互金+创新”名头,为发展高新企业,为地方纳税出力,风险就在这之间不断累积了起来。

事实证明,大多数平台背景都是做给投资人看的一个幌子,特别是在行情滑落的时候,唯有投资群体稳固,业务扎实,融资渠道丰富的平台才能真正的抵御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