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物理化学试卷(A)
JG
= Deff
dCG dri
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5) 气体生成物 G(g) 通过气相边界层向气相扩散,称为外扩散。 J G = k g (CGs − CGb )
得 分 二、热力学部分计算与论述题(共 25 分)
1.(15 分)高炉渣中(SiO2)与生铁中的[Si]可发生下述反应 (SiO2)+ [Si] = 2SiO(g)
当含某一组元 A 浓度为 Cb 的流体绕固体表面流动时,如果由于流体与固体表 面含组元 A 的浓度不同,则会在固体垂直方向建立起浓度梯度。在固体表面上组元 A 的浓度为 Cs,而在距固体表面一小距离处,组元 A 的浓度就降到 99%的流体本体浓度 Cb。 这个区域叫浓度边界层,距固体表面这一距离称为浓度边界层厚度δc。
Si(l)= [Si]
ΔsolGθ=(-131500-17.24T) Jxmol-1
解:
1) Si(l)+SiO2(s)=2SiO(g) ΔrG0=633000-299.8T
2) Si(l)= [Si](l)(铁液中杂质通常以 w[i]%=1 为标准态)
μ μ 0 R,Si(l)
0 %,Si(l)
Δ G =μ 0 sol
自
1. 试用热力学原理说明在氧势图上为什么位置低的金属元素可以还
觉
遵 装 原位置高的氧化物?
守
考订 试线
解:M 和 N 为两种金属单质。
规 则内
(2x/y)M+O2=(2/y)MxOy , ΔG0M (1) 氧势图上位置高
,
诚不
(2x/y)N+O2=(2/y)NxOy, ΔG0N (2) 氧势图上位置低
PSiO(g) /P0=1.44X10-4 PSiO(g) =1.44X10-4 X101325=14.6Pa
2.(15 分)对于如下三元系相图,成分为 x 点的液相,用相图的相关原理分 析其冷却过程,并划出冷却曲线。
解:(1)冷却到液相面时(成分为 x 点),刚析出固相 A。
此时固相成分点为 A 点,液相成分点(液相点)为 x 点, 相数Ф=2,组分数 C=3,自由度 f=C-Ф+1=2。 (2)随着 A 的析出,液相点沿 Ax 延长线由 x 向 m 变化,固相点乃为 A 点。相数Ф=2,组分数 C=3,自由度 f=2。 根据杠杆规则,固液质量之比 Ws/WL=xk/Ax, k 为 xm 之间点。 (3)当液相点到达 m,有固相 C 析出。由于此相变放热,温度下降变缓。 相数Ф=3,组分数 C=3,自由度 f=C-Ф+1=1。 根据杠杆规则,固液质量之比 Ws/WL=xm/Ax。 (4)随着 C 的析出,固相点沿 An 延长线由 A 向 n 变化,相应地液相点沿 mE 延长 线由 m 向 E 变化。相数Ф=3,组分数 C=3,自由度 f=1。 (5)当固相点刚变到 n,相应地液相点变到 E。此时刚析出固相 B,根据杠杆规则, 此时固液质量之比 Ws/WL=xn/Ex。相数Ф=4,组分数 C=3,自由度 f=0。 (6)继续冷却,由于自由度 f=0,体系温度不变。这样的温度一直保持到液相完全 消失为止,此时液相点不存在,固相点为 x 点,相数Ф=3,组分数 C=3,自由 度 f=1。
P 静=ρgh, ρ为钢液密度,h 为钢液深度。 P 附 ≥ P 静,
r ≤ − 2σ cosθ , ρgh
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活性孔隙半径的的最大值
rmax=
−
2σ cosθ ρgh
讨论: 钢液深度 h 越大,活性孔隙半径的的最大值 rmax 越小。 实践上,很小的活性 孔隙半径很难做成,因此钢液深度 h 不能太大,炼钢炉应做成比表面积大的,深 度浅的炉子。
9.对于气/固反应
A(g) + bB(s) = gG(g) + sS(s)
若 B 是球形,试写出其反应机理及每一步的扩散流密度(传质通量)。
解:反应机理:
(1) 气体反应物 A(g) 通过气相边界层向固体生成物 S(s)表面扩散,称为外扩 散。
J A = k g (C Ab − C As ) (2) 气体反应物 A(g) 通过固体生成物 S(s)层向化学反应界面扩散,称为内扩散。
0 %,Si(l)-
μ0 R,Si(l)
=-131500-17.24T
3) SiO2(s)=(SiO2)(s) (渣中通常以纯物质为标准态)
μ μ Δ G =μ -μ =0 0
0
R,SiO2(s)
R,SiO2(s)
sol
0 R,SiO2(s)
0 R,SiO2(s)
4) (SiO2)(s)+ [Si](l)=2SiO(g)
4)=1)-2)-3)
ΔrG0(4)=(633000-299.8T)-(-131500-17.24T) =764500-282.56T=764500-(282.56*1800)=255892
ΔrG0(4)=-RTlnK=-8.314*1800lnK=-14965.2lnK lnK=-17.1, K=3.746X10-8
信
考得
据题意:ΔG0N<ΔG0M
试 ,答
(1) - (2) 得
绝
不题
(2x/y)M + (2/y)NxOy=(2/y)MxOy+(2x/y)N, ΔG03 (3)
作 弊
ΔG03=ΔG0M-ΔG0N>0, 所以热力学上,反应(3)不能向右进行, 即在氧势图上位置
高的金属元素不能还原位置低的氧化物。
2.试推导 1%标准态的活度与纯物质标准态活度的关系。
北京科技大学 卷(A)
院(系)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试卷卷面成绩
占课程 平时 课程考
考核成 成绩 核成绩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小计 绩 % 占 %
得分
得 分 一、简答(1-6 题每小题 5 分,7-9 题每小题 8 分,共 54 分)
JA
= Deff
dC A dri
(3) 气体反应物 A(g) 在反应界面上同固体反应物 B(s)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体生成物 G(g)
和固体生成物 S(s),称为界面化学反应。
J A = kreaC Ai (4) 气体生成物 G(g) 通过固体生成物 S(s)层向固体生成物 S(s)表面扩散,称为内扩散。
(1)写出锰氧化的反应步骤; (2)求 Mn 在钢液边界层中的传质系数。
解:(1)金属 M 氧化的反应步骤如下: (1)钢中锰原子向钢渣界面迁移 (2)渣中 Fe2+向向钢渣界面迁移 (3)钢渣界面发生化学反应 [Mn]+(Fe2+)=(Mn2+)+ [Fe] (4)生成的 Mn2+从界面向渣中迁移 (5)生成的铁原子从界面向钢液中迁移
(2) 属于流动体系中同一相内的非稳态扩散问题,可用边界层理论解决。
[Mn]+(O)=(MnO)
t/s
0
1800
C= [Mn] 0.3%
0.06%
静止时,设钢水钢渣界面积为 S,钢水深度为 H=50cm=0.5m
试卷 第 7 页 共 8 页
沸腾时,钢水钢渣界面积为 S’=2S,钢水深度为 h=25cm=0.25m Mn 的传质仅在钢水和钢渣界面边界层中进行,为均相传质。 根据对流传质通量公式:
试卷 第 6 页 共 8 页
冷却曲线
得 分 三、动力学部分计算题(共 16 分)
一个 30 吨电炉, 钢水深度 50cm, 1600°C 时钢-渣界面上与钢渣相平衡 钢水中金属锰含量为 0.03%(质量分数), 氧化期加矿石沸腾时锰氧化属于钢 液边界层内传质控速。已知钢液原始[Mn]为 0.3%(质量分数), 经过 30 分钟钢 液中锰含量降至 0.06%(质量分数),钢-渣界面积等于钢液静止时的 2 倍。
解:纯物质标准态活度 aR,i=Pi/P0, 质量 1%标准态的活度 a%,i=Pi/k%,i, aR,i/a%,i= k%,i / P0= (k%,i /kH,i)( kH,i /P0)=X0 i γ0 i
3.简述分子理论的假设条件。
解:熔渣的分子理论假设条件:
(1)熔渣是由各种电中性的简单氧化物分子(FeO﹑CaO﹑MgO﹑Al2O3﹑SiO2﹑P2O5) 以及复杂氧化物分子(CaO·SiO2﹑ 2FeO·SiO2﹑ CaO·P2O5)等组成的理想溶液。
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为了数学上的处理方便,将分子扩散(D)和湍流传质(ED)折算成稳态的分 子扩散,为此由浓度为 Cs 的固体表面点作浓度曲线的切线,使之与本体浓度 Cb 的延 长线相交于一点,过这点作一平行于固体表面的平面,该平面与固体表面之间的区域 称为有效边界层,其厚度用δc′表示。
=0.109*0.9+ 0.18*4.1=0.8361, f%,Si=6.856
α%,Si(l)=w[Si]%f%,Si=0.9*6.856=6.171
(PSiO(g) /P0)2= KαSiO2α%,Si(l)= 3.746X10-8 X0.09X6.171
=2.08X10-8
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问:1800K 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SiO 的分压可达多少 Pa?
已知 渣中(SiO2)活度为 0.09。生铁中 w[C] = 4.1%,w[Si] = 0.9%,
eSSii = 0.109, eSCi = 0.18,
Si(l) + SiO2(s) = 2SiO(g)
ΔrGθ=(633000-299.8T ) J
(SiO2)(s)+ [Si](l)=2SiO(g)
K=(PSiO(g) /P0)2/αSiO2α%,Si(l)
αSiO2=0.09
α%,Si(l)=w[Si]%f%,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