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能手公开课示范课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能手公开课示范课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语文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同时,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言素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二、设计理念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去发现问题,自主的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体的个性得以充分表现。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合作或与人沟通能力得到锻炼。

5、采用开放性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

三、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初中第四册第十三课《鲁迅自传》,在这篇千字左右
的自传里,鲁迅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生平与成长经过,著述情况。

因为是自我介绍性的文字,因此语言比较平实,没有一点夸饰,即便是回忆自己所经历的生平大事,或是遭遇到的童年挫折,反动政府迫害,也着笔轻淡力避主观情绪的流露。

这也体现出鲁迅谦逊求实的人格精神,学习时应细心领会。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自传的特征,掌握自传的写法。

⑵了解人物的经历,再现活的鲁迅形象。

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和乐于求知的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
1、在阅读、赏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文章中隐含的思想感情
思想觉悟:
培养学生爱国爱民、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的精神。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学习鲁迅爱国,坚强的精神和谦逊的品质。

2、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3、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
1、了解鲁迅成长的主要经历。

2、探究鲁迅的思想变化过程,感悟鲁迅坚定执着的思想个性和赤诚的爱国之心。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隐含的思想感情。

关键:品味文章简洁平实的语言,体会文章隐含的思想情感,
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

六、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
创新点:通过探究鲁迅思想变化过程感悟鲁迅坚定执着的思想个性和赤诚的爱国之心。

德育点:增强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培养爱国情怀,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的精神。

空白点:分析问题、练习、收获和感受
七、学法
1、听读:了解鲁迅的人生经历概括主要内容。

2、体会简练语言,含有感情的表达效果。

3、探究鲁迅性格与精神
4、采用读、评、析、议相结合的方法。

八、教学用具:
录音机、朗读带、彩色粉笔。

九、教学过程与步骤
㈠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文学家被排入世界十大文豪之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是鲁迅先生。

毛主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你们想了解这位伟人成长的经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自传》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去追寻伟人闪光的人生足迹吧?
㈡漫话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成就最大的是杂文,有杂文集多部。

㈢释题:先由学生说后,教师简单归结
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的文章叫“自传”。

自传篇幅可长可短,篇幅短小,扼要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自传叫“小传”。

《鲁迅自传》就是写自己的小传。

㈣整体感知:
1、学生阅读全文。

思考:
⑴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自己的生平事迹?
⑵画出作者从出生到作传时各阶段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的语言标志(直接或间接的)
⑶画出你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2、学生填表(小黑板或纸制作)
3、师生点评图表
4、小结:
本文按时间顺序从经历(家境、求学、工作)和成就两方面介绍自己的生平事迹。

并围绕他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进行选材。

㈤研读课:
1、研读课文(1—3)段,解读鲁迅精神
㈠齐读(1—3)段
㈡讨论、探究
学生先同桌讨论,教师巡堂参与,然后学生自由发言、畅谈感悟。

㈢教师小结鲁迅的一生经历许许多多不寻常的事,作者着重选取影响他走上文艺道路的事来写,让我们不但了解他的成长过程,还能感受到他的伟大思想个性。

2、研读最后一段
㈠指定学生读。

㈡教师补充《狂人日记》的影响及鲁迅“笔名”之意。

㈢揣摩作者对自己成就评价的关键词语,“不好”、“一点”,体悟鲁迅谦逊的品质。

㈥突破:
1、听读(或默读)课文,获取信息。

2、了解鲁迅人生经历,概括主要内容(学生讨论、归纳)。

⑴盛衰家世、出外求学。

⑵出国学医、弃医从文。

⑶回国任教、辗转奔波
⑷小说短认、启蒙思想。

3、特色欣赏
⑴短小精悍,语言简练
鲁迅近50年的经经历,只用一篇千字文并介绍得清清楚楚,语言的简练可想而知,但也并不排斥生动的刻画,关键的地方还
是不惜笔墨,读来倍加感人。

如关于家境和筹措学费的描述。

第三自然段几个“走出”的连续使用,不仅使人真切感受到鲁迅行色匆匆,辗转频繁,而且让人感到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和一个革命作家的战斗历程。

⑵不铺陈细节,感情含蓄
鲁迅少年家道中落的凄苦,青年求学的艰辛,人生道路的抉择,为事业而奋斗的坎坷,这一切都隐含在看似平淡实则浓烈的语言当中。

连遭人陷害,身处险境的白色恐怖,他也轻描淡写地用一句话“说我不好,要捕拿我”带过,表现出不屑一顾的坦然与蔑视,没有大胸怀、大气度是做不到的。

关于自己的著作和成就,就像一名学生向教师报告一样,更见其具有诚实谦虚的美德。

(以上可概括为自传特点)
㈦探究:学了这篇文章我们对鲁迅的人生经历有所了解,但对鲁迅的性格和精神又有哪些认识呢?(学生按小组讨论后概括)
1、坚定的信念与意志。

家道的衰落,但鲁迅却不肯做幕友和商人,实质是不愿做封建统治者的帮凶,也不愿做唯利是图的商人。

他所选择和追求的人生,决不仅仅是为了谋求个人的生存出路,而是找一条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前途相结合的道路。

2、坚强不屈,奋斗到底。

回国后的辗转奔波,在旧中国的右冲左奔,正是鲁迅先生不屈从反动势力、奋斗到底的精神体现。

3、勤奋
丰硕的成果正是因为先生斗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勤奋的结果。

㈧拓展与延伸
㈨学生谈收获和感受
㈩布置作业:写一篇《我的自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