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归纳提升
知识结徇
人
口
变
动
• ••••••・••••• • •••••• ••• • ••
蟲毬蠢横联纵贯理全局统揽
【认读要领】
人口生产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生产,本章主要涉及三个内容:人口增长、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迁移
1.人口增长主要从自然增长的角度论述了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及三种不同人口增长
模式特征。
2 .人口合理容量主要讲述了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增长的限制性及人口容量与人口合
理容量的关系。
3.人口迁移主要从机械增长的角度说明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并讲述了自然、
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高—低
—高”模工业文明较高“低一低
式工业文明
后期
下降
①节育还不普及;②多生子
女一方面可以养老,另一方
面可以分担工作,增加收入
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和家
庭观念开始变化,家庭结构
由多子女的大家庭向少子女
的小家庭转变。
此外,各种
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
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等
下降
很低
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
促使粮食供应和医疗条
件等得到改善,人口寿
命延长
生产力水平随着社会向
工业化发展而不断提高,
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较高迅速
大多数发展中
国家,如尼日
利亚、坦桑尼
亚、肯尼亚等
下降缓慢
多数发达国家
如德国、英国
和法国;少数
发展中国家,
如中国、韩国
【对点演练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大陆人口为13.39亿人#比第5次人口普查增加
7 390万人f年平均增长0.57% f而1990年到2000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2016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95% f死亡率为0.709% ,人口自然増长率为0.586%o 材料二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 ,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
2086420
I960 1970 1980 1990 200() 2010 2020(年)
(1)据材料一描述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该问题大约在__________ 年开
始出现,简述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解析第(1)题,人口增长特征主要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分析,可结合数据:出生率为1.295% ,死亡率为0.709%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86%得出结论。
第(2)题,材料二主要反映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即老龄化问题,读图即可判断老龄化开始出现的年份。
原因主要从我国的人口政策和死亡率下降的原因分析。
而建议主要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延迟退休和弘扬尊老爰老的优戻传统等方面分析。
答案(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
2004(提示:2000〜2005年间即可)人均寿命的大)延长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
专题二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加试)
1•人口金字塔图识读
(1)认识构成
人口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口,下部代表少年儿童人口,中间为青壮年人口;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水平方向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或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如下图)
8()岁及以上
7()〜79
男女
60 〜69
50 〜59
4()〜49
3()〜39
(%) 16 8 0 8 16(%) (%) 12 6 0 6 12 (%)
20 〜29
10 〜19 ()〜9 -
(2)认识类型
人口金字塔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上图),即:①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比
人数差别不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急剧收缩(如图2);③老年型(衰退型) 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下窄上宽(如图3)。
■
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如图1);②成年型(稳定型) 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 图1 Ilf 图2
图3
2 .判读人口问题
(1)关注塔型。
不同的塔型反映了不同的人口问题,下宽上窄的塔型反映出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高的问题;上宽下窄的塔型则反映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2)关注某些年龄段所占的人口比重,根据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比重可以推知该年龄段人口带来的人口问题。
例如,年轻人比重大会导致人口过快增长,教育压力大; 青壮年比重大会使社会就业困难;而老年人比重大会带来社会养老负担重,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3)关注某年龄段男女各自所占比重的对比状况。
由此可判断某时期男女性别比例状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
【对点演练2】
下面是X 、Y 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1)Y 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A.高出生率、高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
年龄
(2)X 、Y 两国主要的人口问题分别是( )
A •人口老龄化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B •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
D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解析Y 国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底部收缩,上部变宽,呈收缩型,少年儿童比重缩 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低出 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増长率)模式。
X 国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下宽上窄,呈扩张 型,青少年、幼儿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 长期高的结果。
答案(1)D (2)C
C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人口老龄化
专题三分析人口迁移特点(加试)
人口迁移特点主要从迁移规模、方向、方式和目的等方面分析,以我国20世纪0年代以来的人口迁徙为例,具体分析如下表。
【对点演练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7月启动了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监测区域涵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
都五市的2 330万流动人口。
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m以上
(%) 10 7.5 5 2.5 0 2.5 5 7.5 10(%)
匚=)男性女百
材料二监测显7K /北示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
材料三监测显示,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 , 21.3%为非农业户口。
86.8% 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
结合材料一、、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解析本题通过分析材料一可以得出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主要流向沿海城市; 材料二呈现的是就近流动趋势;由材料三可以看出以农业户口的人口流动为主;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
答案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以农业户口的人口流动为主;呈现就近流动趋势;
主要流向沿海城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
专题四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加试)
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某些不利的方面, 应对其进行辩证分析。
影响迁入地迁出地
有利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
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
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影响经济的发展
【对点演练4】
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
结合材料,试分析其原因及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解析东西经济差异导致东部经济地带有大量人口迁入。
答案迁入地位于东部沿海地带,经济收入要高于其他人口流出区,就业机会多于人口流出地区,生活环境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有利影响是直接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不利影响是加剧东部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