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施工技术标准及工艺流程
本施工技术标准及工艺流程将参照相关国家规范、国家标准及建筑行业
标准制定,钢筋施工人员需依据建设施工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等编制钢筋用
料单,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认可签字后开始施工。
钢筋施工标准及流程如下:
一、钢筋放样
根据施工图纸编制的钢筋用料单中应包含钢筋的规格、形状、长度、数量、应用部位等信息。
根据结构施工图下料,做到长短料相配合,杜绝浪费。
二、钢筋进场
钢筋进场后需缓送轻放,分型号堆放整齐,下部距地面20公分,上部
覆盖薄膜,防止雨淋生锈。
三、钢筋加工
加工前应准备好的机械设备包括钢筋冷拉机、调值机、切断机、弯曲成型机、弯箍机、点焊机、对焊机、电弧焊机及相应吊装设备。
各种设备在操作前检修完好,保证正常运转,并符合安全规定。
钢筋的加工制作应在专门的操作区域内进行,严禁在规定区域外加工操作。
操作步骤如下:
(1)除锈:钢筋加工前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渍及浮皮、铁锈等清除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使其与混凝土的粘接效果达到最佳。
(2)调直:调直后应保证钢筋平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少5%,无局部曲折。
(3)切断:钢筋的切断需遵循“先长后短,长短搭配,统筹排料”的原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避免浪费。
(4)弯曲成型:手工弯曲和机械弯曲相结合进行,钢筋弯曲后,弯曲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痕。
根据施工计划和现场实际情况将加工成型的钢筋成品按分批、分期码放整齐,挂牌标识,露天存放时应对钢筋成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变形和生锈。
四、钢筋的安装绑扎
成品钢筋在吊装运送过程中应遵循就近原则,缓吊轻放,一次到位,避免对成品钢筋件造成毁坏变形。
绑扎顺序由下至上、层次鲜明,合理规划。
(一)、基础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清理垫层→基础钢筋绑扎→画线或弹线→绑扎底板下层受力钢筋绑扎→预留、预埋→板的支座马凳铁通长设置→后浇带处止水带的安装→板的上层钢筋绑扎→复检
操作工艺:
(1)绑扎前应沿轴线方向在垫层上画好等分线;
(2)网格绑扎时交叉点需绑扎牢固,扎丝扣成八字形,防止网片歪曲变形;(3)钢筋搭接长度要符合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
(4)筏板基础长向钢筋用直螺纹连接,短向钢筋用闪光对焊连接;
(二)、柱钢筋安装绑扎
工艺流程:清理基层杂物→安放和绑扎柱竖向受力筋→套柱箍筋→画箍筋间距线→绑扎箍筋→复检
操作工艺:
(1)清理柱基处杂物,以便看清基轴线,安放柱子竖向钢筋和定位箍筋应焊接牢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发生位移;
(2)按图纸设计间距套放箍筋,由上而下采用缠扣绑扎牢固,不得跳扣绑扎;
(3)柱竖向钢筋采用机械或焊接连接时,其搭接长度和连接要求应复合设计规范要求;
(4)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拄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5)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如主筋外皮为25mm;
(三)、梁钢筋安装绑扎
工艺流程:清理梁基底杂物→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复检
操作工艺:
(1)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遵循先主梁后次梁的顺序逐级开展施工;
(2)先穿主梁受力筋和弯起钢筋,并套好和绑扎箍筋;后放次梁架力筋和
主筋,套好和绑扎箍筋;主次同时配合进行;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放在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上;
(3)梁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
械连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
(4)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四)、剪力墙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清理墙基底→安放墙竖向钢筋→安放横向钢筋→绑扎→安放拉筋→安放消防、水电等预埋线路→复检
操作工艺:
(1)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画好水平筋间距线,绑扎水平筋,依次绑扎其余竖筋和水平筋;
(2)剪力墙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
(3)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4)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五)、楼板面钢筋安装和绑扎
工艺流程:清理楼板底杂物→画间距线→安放板受力主筋→安放板分布筋→绑扎→安放马凳筋和垫块→安放消防、水电等预埋线路→复检
操作工艺:
(1)清理完杂物后,用墨斗在模板上弹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线;
(2)受力主筋和分布筋绑扎完毕后,应及时配合完成安装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相关附属设施;
(3)绑扎板筋时采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
(4)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
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
计要求;
(5)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六)、楼梯钢筋安装和绑扎
工艺流程:清理模板→画位置线→安放主筋→安放分布筋→绑扎→安放踏步筋→放置垫块和内撑→放置搭接筋→复检
操作工艺:
(1)楼梯底板上画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主筋与连接筋的搭接长度应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2)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
(3)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五、钢筋的成品保护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成品钢筋的保护措施,安排专人现场监督检查,不得随意踩踏使毁坏变形。
(1)在钢筋施工工序完成后,施工班组应安排技术人员现场检查钢筋成品质量,对于发现问题的工序及时整改;
(2)应提醒其余相关工种工人操作时注意对钢筋成品的保护,对已有毁坏部分及时通知钢筋安装人员修正;
(3)在浇筑过程中发生位移的钢筋需及时修正;
六、钢筋检验标准
(一)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下表:
(二)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 )和最小抗震锚固长度(laE )参见下表:
(三)数量检查
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 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