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瓦斯抽采达标工艺设计

瓦斯抽采达标工艺设计

大明矿(本部)瓦斯抽采达标工艺方案设计编制时间:2012年1月1日大明矿(本部)瓦斯抽采达标工艺方案设计根据大明矿生产接续安排,结合抽采达标相关规定要求,编制大明矿抽采达标工艺方案设计。

1.矿井概况1.1矿井位置大明煤矿是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分公司,井田位于铁法煤田北部,地处辽宁省调兵山市大明镇,井田面积24.2663km2。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3°35′15″~123°40′06″北纬:42°28′20″~42°31′45″平面坐标为:经距:41548310~41554960 纬距:4704375~47107261.2矿井水文井田位于铁法煤田西北部的冲积平原地带,地势较平坦,仅西部稍高,呈西高东低地势,全区海拔+65~+74m。

根据井田地质、水文地质、抽水试验及简易水文观测资料等划分,井田有二个较大的含水岩组,由上至下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白垩系砂岩、砂砾岩孔隙承压水含水岩组、第四系隔水层、白垩系泥岩、粉砂岩隔水层。

本井田中部有一条季节性河流——王河。

1.3矿井地质大明煤矿(本部)井田位于铁法煤田北部,其地层层序和煤层生成年代与区域地层基本一致。

前震旦系花岗片麻岩系构成煤系之基底,其上发育了中生界白垩系和第四系地层。

前震旦系——该系地层主要由肉红色、黑云母花岗片麻岩和灰绿色、黄云母片岩、绿泥片岩、石英片岩、角闪片岩组成。

白垩系——白垩系地层其中:底部砂砾岩段——该层厚度400~600m,平均厚度500m,主要为灰白色砾岩、砂质砾岩、灰白色粗、细砂岩和灰黑色泥岩。

第四系——该系地层全区发育,厚度8.6~24.9m。

由粘土、亚粘土、粉砂等组成。

1.4地质构造大明煤矿(本部)由于受第三纪构造运动的影响,在井田内形成北浅南深的单斜构造形态,地层走向从东到西在N70o~120o E之间变化,倾向SE或SW,倾角10o~15o,井田中心部位倾角最大,东西两侧倾角较小。

矿井北部发育有大明一矿背斜,属于短轴宽缓背斜。

矿井南部发育有朴起屯向斜。

井田内构造以断层为主,褶曲次之。

1.4.1岩浆岩本井田岩浆岩将4-2煤层侵蚀外,其它钻孔揭露岩浆岩匀位于煤层之间,岩性为辉绿岩和玄武岩。

侵入时期为第三纪,属喜山运动的产物。

岩浆岩对煤层的破坏程度较小,仅在煤层局部发育有岩浆岩侵入体。

煤层受岩浆岩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侵蚀破坏和接触变质,由于受热时间持续的较短,变质的天然焦均匀程度差,变质带规则性差,厚度不同,井下实见匀不超过1m宽。

1.5煤层与煤质1.5.1含煤性铁法煤田白垩系下统含煤地层中共发育20个煤层,大明煤矿(本部)井田仅有10个煤层发育,上含煤段3层,即4-1、4-2、7煤层;下含煤段7层,即12、15-1、15-2、16-1、17-1、17-2、17-3煤层。

其中,可采煤层4层,即:4-2、7、15-1、16-1煤层。

下含煤段——该含煤段在本井田全区发育,厚度110~370m,平均厚度250m。

岩性主要以灰色、灰白色和灰黑色粉、细、粗砂岩为主,砾岩次之。

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及火成岩屑次之。

本含煤段共含煤层7层,即12、15-1、15-2、16-1、17-1、17-2、17-3煤层,平均总厚度10.09m,含煤系数为4.04%;其中可采煤层2层,即15-1、16-1煤层,平均总厚度3.79m,可采含煤系数为1.52%。

上含煤段——该含煤段以灰白色、灰黑色砂岩、页岩、泥岩为主,砾岩次之。

厚度90~230m,一般厚度150m。

该含煤段含煤层3层:4-1、4-2、7煤层,该段煤层平均总厚度2.19m,含煤系数1.46%;可采煤层4-2、7煤层2层,平均总厚2.01m,可采含煤系数为1.34%。

1.5.2可采煤层:4-2煤层:煤层自然厚度0~8.00m,平均厚度1.80m;可采厚度0.80~6.22m,平均厚度1.61m,煤层含夹矸0~10层,一般4层,以细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厚度0~1.78m,平均厚度0.25m。

该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发育于井田中南部,向井田东南和西部变薄、尖灭,井田内大部可采,可采面积13.581km2,占井田面积的56%,煤层结构复杂,赋存较稳定,煤质较好。

7煤层:煤层自然厚度0~3.19m,平均厚度0.21m;可采厚度0.80~2.30m,平均厚度1.58m,煤层含夹矸0~3层,一般1层,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厚度0~0.89m,平均厚度0.17m。

煤层仅在井田南侧与晓明矿、小青矿交界地带局部发育,向北尖灭,可采面积2.31km2,占井田面的9.6%,煤层结构简单,赋存不稳定。

与4-2煤层间距47m。

15-1煤层:煤层自然厚度0~4.24m,平均厚度1.55m;可采厚度0.80~3.35m,平均厚度1.25m,煤层含夹矸0-4层,一般3层,厚度0~1.62m,平均厚度0.30m。

煤层可采面积3.74km2,局部可采,结构复杂,赋存不稳定,与7煤层间距115m。

15-2煤层:在井田浅部与15-1煤层合层,为15-1煤层的下分叉煤层。

分叉区内煤层自然厚度0~1.65m,平均厚度0.10m;可采厚度0.80~1.65m,平均厚度1.05m,煤层含夹矸0~4层,一般3层,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厚度0~0.4m,平均厚度0.23m。

该层结构复杂,赋存不稳定,主要分部于井田中部和北部,可采面积6.31km2,局部可采。

16-1煤层:煤层自然厚度0~15.03m,平均厚度2.14m;可采厚度0.80~12.75m,平均厚度2.30m,煤层含有夹矸0~18层,一般4层,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厚度0~4.04m,平均厚度0.61m。

该层在全井田内发育,煤层结构复杂,赋存较稳定,是井田主要可采层,可采面积10.08km2,大部可采。

与15-2煤层间距12m。

15-1、15-2、16-1煤层在浅部合为一层,厚度达到12.75m,向深部分叉、尖灭。

1.5.2煤质井田内各煤层均为腐植煤。

煤岩类型为半亮型和光亮型,暗淡型少见,煤岩成份以亮煤为主,镜煤、暗煤次之。

各煤层原煤水分平均值在7.04%~9.11%之间,浮煤水分平均值在6.62%~8.71%之间。

各煤层灰成份主要有SiO2、Al2O3、Fe3O4、CaO、MgO、SO2,各煤层灰分产率在18.77%~26.15%之间(不含混入灰分),为中灰分煤。

各煤层挥发分在34.47%~47.97%之间,平均40.32%。

挥发分在垂向及平面上无明显规律,浮煤挥发分为35.00%~46.19%之间,4-2煤层平均36.70,属中高挥发分煤;7煤层平均37.57、15-1煤层平均40.02、16-1煤层平均38.80,属高挥发分煤。

1.6顶板井田可采煤层为4-1、4-2、7、12、15-1、15-2、16-1、17-1、17-2煤层,矿床为陆相沉积,岩相变化较大,各煤层顶板岩性组成主要是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粗砂岩、砂砾岩,各种同类岩石物理学性质随深度的变化差别不大,岩石的坚固系数f多在6以下,一般为4-5之间,较易风化。

2抽采达标系统2.1通风系统2.1.1矿井瓦斯矿井历年瓦斯鉴定结果为高瓦斯矿井。

2011年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31.93 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11 m3/t。

2.1.2通风方式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2.1.3矿井通风系统矿井现有6条井筒,其中进风井4条(-35主、副井,-120主、副井)、回风井2条(南风井、西风井),矿井分为东翼、西翼两个通风系统,各系统均形成独立回风。

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

东翼通风系统由南风井主要通风机供风,西翼通风系统由西风井主要通风机供风。

2.1.4主要通风机南风井安装有2台GAF21.1-13.3-1型轴流式主要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主要通风机叶片安装角度为-8度,配套电机功率为500KW;西风井安装有2台GAF19.96-12.5-1型轴流式主要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主要通风机叶片安装角度为-7度,配套电机功率为630KW。

2.2监测系统矿井现使用北京瑞赛长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的KJ2000N安全监控系统,和抚顺比尔公司的KJ136瓦斯抽采监测系统各一套。

2.3抽采系统矿井设有两座地面瓦斯泵站,分别位于西回风井工业广场、南风井工业广场内,分别服务于矿井西翼采区、东翼采区。

2.3.1瓦斯泵站2.3.1.1西风井瓦斯泵站主要设备西风井瓦斯泵站型号SK-60 CBF310 CBF410 CBF610额定流量60 62 121 250电机功率110 75 132 280台数 1 1 1 12.3.1.2南风井瓦斯泵站主要设备南风井瓦斯泵站型号2BEC-40 2BEC-50 2BEF-52 CBF430额定流量80 160 250 160电机功率90 200 315 315台数 2 1 1 12.3.2抽采管路2.3.2.1矿井西翼采区管路矿井西翼主干瓦斯抽放管路为DN300mm管路一趟2414米,分支为DN200mm的瓦斯抽放管路两趟共2085米。

2.3.2.2矿井东翼采区管路矿井东翼主干瓦斯抽放管路分别为DN200mm管路、DN300mm管路、DN400mm管路各一趟;分支为-410EW采区和-410ES采区,-410EW采区为两趟Φ300mm抽放管路,-410ES采区为Φ400mm管路和Φ300mm管路各一趟。

其中,DN400mm管路2785米,DN300mm管路8020米,DN200mm管路2597米。

2.3.3瓦斯利用西风井瓦斯泵站备有可储气低压湿式储气罐一座,实行瓦斯利用。

南风井瓦斯泵站设有瓦斯发电机组2台,实行低浓瓦斯发电。

3设计依据3.1瓦斯泵系统根据2011年瓦斯鉴定结果,结合我矿2012年生产接续及历年瓦斯涌出情况,预计我矿2012年最大瓦斯涌出量为31.93m3/min。

根据抽采达标规定及其它相关规定,矿井抽放率应≥35%,矿井最大瓦斯涌出时抽放瓦斯量不低于11.18 m3/min。

采用南风井瓦斯泵站系统进行抽放。

2012年我矿最大瓦斯涌出时预计瓦斯抽放浓度在25%-35%之间,则抽放混量可达44.72-31.94 m 3/min 之间。

瓦斯泵流量满足:100Z Q k Q X η⨯⨯=⨯ 式中 :Q ——瓦斯泵的额定流量,m 3/min ;Q z ——矿井瓦斯最大抽放总纯量,m 3/min ;X ——瓦斯泵入口处的瓦斯浓度,%;η——瓦斯泵的机械效率,一般η取0.8;K ——瓦斯抽放的综合系数(备用系数),一般K 取1.2. 带入数据计算:310010011.18 1.267.08/min 250.8Z Q k Q m X η⨯⨯⨯⨯===⨯⨯ 根据瓦斯泵站设备能力,可满足2台同等能力瓦斯泵1台使用、1台备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