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一,钻孔桩质量保证措施:钻孔桩位必须定位准确,经过校核后方可施工;钻孔桩成孔后,应用测绳检查孔深,核对无误后进行清孔。
清孔结束提钻后,会同监理工程师对孔深、孔底沉渣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填写好成孔验收单。
在下好钢筋笼和导管后,进行二次清孔至达到浇筑砼的要求,并合同监理工程师验收和填好成桩验收单。
水下砼浇筑中,控制好导管的埋置深度,并派专人测量且填写好水下砼浇筑记录。
浇筑应连续进行,配备备用发电机,保证施工不中,引起断桩。
二,墩台身质量保证措施:墩台身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桥梁的最终质量水平,尤其是外观质量,要充分重视并加大投入,确保墩台身质量的高标准。
采用整体大块钢模,由专业性生产厂家生产加工,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且拆装方便、接缝严密不漏浆,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剧烈变化,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要求。
墩身高度小于20米时,一次立模到顶,整体浇注成型,减少施工缝。
同一墩台混凝土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型号、同一批号的水泥,砂石料也采用同一产地、相同级配的原材料,保证混凝土的颜色一致。
对于高度大于30m薄壁墩,采用翻模施工时,要注意砼的强度达到一定强度时,才可进行。
三,T梁预制质量控制措施:1,模板施工中的控制:(1)模型制作以前,以技术规范为依据,制订成套的“模型检验内控标准”,以便作为模型验收标准。
(2)模板制作时,派专人进驻模板生产厂家,从原材料的进场、下料、焊接等工序严格把关,履行工序监理程序,以保证模板制作进度及质量。
(3)外模采用工厂分段制作、现场拼装成整体的方式。
现场拼装部分在工厂制作分段模型时必须预留焊接伸缩部分,以免模型焊接时造成焊接应力集中变形。
(4)运输、吊装模板时,严格控制吊点位置,以免变形。
(5)模型安装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模型在混凝土灌筑过程中局部变形的问题,以确保梁体的外观尺寸。
(6)模型安装必须严格控制各部位固定情况及垂直度,以确保垂直度和不胀模。
2,混凝土灌注质量的控制:(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质量,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
(2)模型接缝位置必须用玻璃胶或胶带纸密封,以免漏浆影响外观质量。
(3)混凝土振动时,必须保证振动距离,严禁漏振。
(4)模型接头的地方必须严格检查,以免螺栓脱落、滑丝造成跑模,影响外观质量。
(5)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必须严格控制,水泥、外加剂、掺合料采用固定厂家,以确保混凝土整体颜色一致。
3,预张拉对外观质量的控制:严格控制早期预张拉时间,防止梁体发生干缩或温度裂纹,预应力筋张拉数量及张拉值按设计要求进行。
3.1,梁体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根据原材料的性能指标及不同的环境温度设计多种配合比,确定不同环境下最优配合比设计方案,以确保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100年的要求。
掺加适量缓凝减高效水剂,降低砼自反应热峰值点,推迟自反应热峰值时间,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消除砼初凝时由于凝结时间过快而产生的收缩裂缝缺陷;掺加UEA 膨胀剂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掺加适量引气剂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从而实现提高砼耐久性的目的。
(2)原材料选定。
原材料的选定必须通过大量试验分析比较确定。
选择本身耐久性能好的材料用于施工生产,过程控制时,原材料的各项指标必须满足耐久性能要求。
(3)砼灌筑施工时严格执行纵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施工工艺,加强振捣,尤其是腹板与翼缘板搭接处的振捣,否则可能产生沉缩裂缝,同时有利于消除蜂窝、麻面、孔洞等质量通病,提高砼的耐久性。
(4)梁体在蒸养过程中,升温、降温过程严格按规定执行,避免由于升温速度过快而产生的温差裂缝。
(5)梁体拆模时控制梁体温度与环境温差不得大于15℃,且拆模时原有覆盖物不得拆除,消除由此产生的温差裂缝和风裂缝。
(6)在养生期间14d内,梁体表面必须覆盖保湿覆盖层,定时洒水,保证梁体表面湿润。
3.2T 梁接缝质量保证措施:T梁湿接缝施工前应对T梁接缝处充分凿毛,并冲洗干净;湿接缝支撑模板安装应牢固,与T梁结合处严密不漏浆;预埋钢筋应充分除锈,并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绑扎湿接缝钢筋;浇筑湿接缝砼应掺入适量膨胀剂,防治砼收缩产生裂纹;湿接缝施工应选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洒水覆盖进行养护。
四,现浇梁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支架法现浇梁施工技术措施:支架采用预压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克服支架变形产生不利影响。
支架在主梁底模支承位置加设滑板或其它有效措施,以保证主梁预应力施加时在支架上能够纵向自由变形。
为确保主桥施工线形符合设计要求,对各施工过程前后的梁面高程进行量测、记录,再根据记录总结出实际线形变化规律,及时做出调整修正。
2,悬臂箱梁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每套挂篮需试拼合格后方可进场,进场后应做超载试验,检验挂篮受力状况,测取挂篮自身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值,供悬灌梁段立模时参考。
悬灌混凝土选定梁体混凝土的配合比时,除混凝土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外,其弹性模量Eh及容重γ还应分别满足桥梁设计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要求。
悬臂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张拉强度后,及时进行预应力筋张拉,预应力筋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预应力施工采用双控法,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值作校核。
张拉完成及时进行压浆,水泥浆设计强度应不低于梁段设计强度,并掺入适量膨胀剂。
悬臂梁施工时每段梁体均应埋设变形观测片,顶板4点,底板2点,提供梁体线性变化数据,指导下段梁体测量数据的控制。
合拢段施工应选在一天气温最低的时候进行灌注,拌制的混凝土应提高一个等级,并掺入适量膨胀剂。
箱梁浇筑完成后,应注意箱内外同时养护,箱外覆盖洒水,箱内安装PVC管喷水装置进行养护。
3,大跨度箱梁预制拼装质量保证措施(1)箱梁拼装桥施工控制见图4-1-1。
(2)施工控制主要内容拟用桥梁设计计算与控制分桁软件来复核设计计算所确定的理论成桥状态和施工状态,同时还用不同的通用软件来做主梁的空间控制计算与分桁。
按照施工和设计所确定的施工工序,以及设计所提供的基本参数,对施工过程进行一次正装计算,得到各施工状态以及成桥状态下的结构受力和变形等控制数据。
与设计和监理相互校对确认无误后作为施工控制的理论轨迹。
图4-1-1 箱梁阶段拼装施工控制框图①各施工状态以及成桥状态下状态变量的理论数据:主梁标高、控制截面应力应变。
②施工控制数据理论值:各施工阶段控制截面应力、各吊拼梁段定位标高。
③典型状态下的全桥状态变量:标高和主梁控制截面的应力和应变。
前期结构分析计算施工过程模拟计算预报标高现场数据采集 设计参数误差识别设计参数误差预测定位标高调整分析预告下一梁段定位标高 主梁标高、应变、温度及截特性和弹性模量④箱梁的预制线形:对在现场预制混凝土箱梁的预制线形(含预拱度)和轴线进行校核。
(3)主梁预制线形及几何尺寸的监控①根据设计的要求和施工方案按正装迭代法计算得到主梁各节段无应力状态下的预制线形,为箱梁节段预制提供每个节段的控制参数。
②在施工中,当实际线形与理论线形出现偏差时,通过误差分析和预测,可对后续拼装节段的相对定位标高和几何尺寸进行调整,以保证整桥线形平顺,达到设计要求。
(4)施工过程结构变位、轴线偏差、钢束张拉力、温度、应力和应变观测拼装一个箱梁节段称为一个阶段,并分成下面两个工况:造桥机吊装当前箱梁节段并调整和测定位置及定位标高;湿接缝混凝土浇注,张拉预应力,并灌浆;①预应力钢束张拉力测定施工中,先用手提式单孔千斤顶依次按指定的理论索力张拉完单根钢绞线,并采用专用测力仪测定安放在每根预应力束中最先张拉的单根钢绞线(类似悬索桥主缆中称的基准索)的索力,起到现场同步标定张拉千斤顶张拉力的作用,即在首拉的钢绞线张拉端锚下安装穿心式传感器(一种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
利用以往各根钢绞线张拉的不均匀偏差系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来推算整根预应力束的拉力,达到与张拉设备的结果相互校核的作用;②主梁控制点线形观测方案主梁拼装控制点理论标高计算:l m x l f f F H H +++=10其中:i H :待拼节段的箱梁顶控制点的标高(张拉后);0H :设计标高;x F :本施工段及以后吊拼的各段对该点的挠度影响值; 1m f :本施工段预应力束张拉后对该点挠度的影响值; i f :由混凝土徐变、收缩、温度、结构体系转换、二期恒载、活载等影响产生挠度计算值。
③桥梁平面位置控制安装时还要用全站仪等对起始桥轴线作详细复核,在符合设计等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严格把握控制工况的时机,对每段梁的桥轴线与总体理论桥轴线作对比,偏差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④箱梁截面应力、应变观测测试方法:控制截面的关键点应变采用埋置式振弦式应变计测量,所有的测试元件都应有可靠的标定数据。
测点布置:主梁应力应变测试断面选择施工过程中应力控制截面,如有必要亦可在成桥后活载作用的控制截面(每跨跨中截面和墩顶处主梁截面)埋设。
⑤温度及其影响观测A 测试方法主梁混凝土中温度测试选用NTC 型直径4mm 的热敏电阻或半导体温度传感器,使用读数精度达4位半的DT数字型阻值表测出。
在主梁的典型截面内预埋温度元件,以测量其内部的温度场分布。
B测点布置主梁中的温度布置位置在中跨截面设9个测点。
C测试时间在主梁施工期间选择有代表性的天气进行24小时连续观测,例如:每个季节选择一个晴天、多云天和阴雨天。
D温度对结构变形和受力影响的测量测试内容:主梁标高、以及相关截面应力应变。
测试时间:与温度场观测同步进行。
(5)施工控制有关的基础资料试验与收集①主梁混凝土试块和预应力钢束的弹性模量试验。
②气象资料:晴雨、气温、风向、风速。
③实际工期与未来进度安排。
④造桥机支点反力及其它施工荷载在桥上布置位置与数值。
(6)设计参数误差分析和识别①预应力束张拉力误差对结构的影响;②梁段自重误差对结构的影响;③接缝混凝土产生的施工状态误差对结构线形的影响;④主梁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的影响;⑤施工荷载变动对结构的影响;⑥温度的影响;⑦主梁的热膨胀系数误差的影响;⑧主梁的弹性模量误差的影响。
(7)阶段施工控制验收悬拼钢束张拉的完成是一个阶段施工结束的标志,一个梁段完成后,由控制方汇集所有的观测资料,由施工控制工作小组快速下达下一梁段施工控制指令表,并对上一梁段的控制情况作简要评述。
指令表经有关方签认后进入下一梁段施工。
(8)总的要求①严格控制施工临时荷载。
材料堆放要求定点、定量。
②测量工作由施工方和监控方平行进行,以便于在现场及时校对,同时由监理方进行监测。
③所有观测记录须注明工况(施工状态)、日期、时间、天气、气温、桥面特殊施工荷载和其他突变因素。
④每一施工工况完成后,由有关方进行测试,确认测量结果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况的施工。
⑤主梁拼装定位的测试工作必须回避日照温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