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资料请访问.(.....)开放教育(本科)《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教学实施细则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经管导学部2011年8月修订本课程是开放教育本科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
为搞好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开放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特制订出本专业《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一、课程性质、教学基本目的和要求(一)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与任务《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金融学专业的统设必修课。
该课程介绍了金融经济理论发展的前沿,论述金融学科发展的动态和发展方向,为学生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前沿的金融经济研究理论和进一步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和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此,《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前沿理论性学科,具有理论性、专题性、研究性、方向性很强的特点。
作为对培养金融学专业人才起主要作用的核心课程,《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的任务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经济工作发展需要的专门型人才提供前沿的系统理论知识。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做到:(1)掌握国际上金融研究的前沿问题,把握学科发展的动态和方向,追踪学科研究的热点;(2)掌握现代金融学研究的方法,开阔学生的眼界,为学生们进入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3)树立全新的研究思维,用新的研究视角分析金融经济领域的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审视金融前沿问题,理论结合实际,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并加以应用。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一)教学主要内容《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为专题性质,3学分,开设一学期。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体例,本课程主要设有10个专题,包括:银行业的股东掠夺与经理人掠夺、国际货币体系与货币危机、经济数据偏差与货币政策、金融资产膨胀与金融系统稳定、铸币税及其测算、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银行业的结构与竞争、银行绩效外部评价体系比较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跨国经营、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演变及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
(二)各章节教学要求第一章论银行业的股东掠夺与经理人掠夺1、理解:股东掠夺问题提出的背景。
掌握:股东掠夺、非红利掠夺的概念。
2、重点掌握:金融危机前后的经理人行为分析。
3、重点掌握:对中国的金融业如何加强监管,要掌握这些政策的选择依据。
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与货币危机1、掌握: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
理解:国际金本位制、前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沿革。
2、掌握:货币危机的涵义及判断指标、货币危机的类型。
理解:货币危机爆发的基本情况。
重点掌握:货币危机的本质和根源以及货币危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
3、掌握: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必要性、充当国际货币的条件、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思路及现实选择。
第三章经济数据偏差与货币政策1、理解:对中国经济数据有哪些质疑?掌握:经济数据偏差的必然性。
2、重点掌握:GDP数据的修正有哪些方法?3、掌握:经济政策的形成及其模型。
理解:一个宏观经济模型。
4、掌握:什么是VAR模型?理解:GDP数据的修正与货币政策的实证结果。
5、掌握: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选择及价格指标选择。
第四章金融资产膨胀与金融系统稳定1、理解: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何让传统的金融理论再次面临挑战?金融危机与传统金融理论有哪些冲突?2、掌握:非线性微观金融理论的形成机制,非线性宏观金融理论,金融资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分析3、理解:历史带给我们哪些启示?第五章铸币税及其测算1、理解:铸币税的概念及含义。
2、掌握:金属货币的铸币税及其计算。
3、重点掌握:商业银行货币铸币税、特点及其计算。
4、掌握:中央银行货币铸币税、特点及其计算。
5、重点掌握:国际货币铸币税。
第六章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1、重点掌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掌握:几种传导的货币渠道。
2、掌握:费雪的经济萧条机制。
理解:道德风险与自有资本,广义信贷渠道。
3、掌握:伯克南信贷渠道的基本内容。
重点掌握:伯克南对IS-LM曲线做了哪些改进?4、理解:一般均衡中的信贷渠道,特别是稳态和动态均衡。
5、理解:对信贷渠道的实证检验及展望。
第七章银行业的结构与竞争1、掌握:市场结构的概念。
重点掌握:银行业中市场集中的测度指标:CRn,HHI,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
2、理解:测度银行的产出,测度银行业的业绩。
掌握:如何测度银行业的效率。
3、掌握:SCP模型,ES模型。
理解:两大模型在银行业的实证检验。
4、理解:我国银行业市场的变化,实证检验的结果。
第八章银行绩效外部评价体系比较分析1、重点掌握:财政部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理解:14家上市银行经营绩效的测算说明了什么?2、重点掌握:骆驼评价体系。
掌握:要素评级,综合评级。
3、掌握:银行信用评级体系中的符号及标准。
理解:财务实力评级、外部支持评级。
4、掌握:银行股票价格的一般确定公式。
理解:高盛的GS CAMELOT体系。
5、掌握:银行绩效外部评价体系的比较分析。
第九章全球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跨国经营1、重点掌握: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理论:直接投资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2、掌握:跨国银行产生动因分析。
理解:跨国银行进入的影响因素。
3、理解:跨国银行发展的历程。
4、掌握:跨国银行的组织模式、扩张途径。
理解:对两种途径的比较选择。
5、重点掌握:中国银行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第十章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演变及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1、掌握:货币中性论,原始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2、掌握: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3、掌握:菲利普斯曲线有哪些新发展?4、理解:菲利普斯曲线对一些国家实际情况的解释。
5、掌握: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有什么演变?对货币政策有什么影响?三、媒体资源介绍本课程的已开发、配置的资源如下。
1、文字媒体有两种,分别为主教材和复习指导。
均由中央电大制作并配发。
(1)教科书:本课程的主教材为教科书,采用唐旭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三辑)》(2009年8月第1版);(2)复习指导:内容为课程考试说明、期末复习范围和重点提示等。
由中央电大财经部编写,中央电大考试处发送。
2、音像资源(1)中央电大的录像,分专题讲课、直播辅导和期末复习;(2)重庆电大的直播课、直播辅导课的光盘。
以上资源,文字资源由我校教务处提供,音像资源由我校远程开放教育技术中心提供,网络资源由学生自行登陆我校教学平台查阅。
3、网络资源。
除了中央电大的资源,由我校制作的、在电大在线教学平台上发布的资源有五类:(1)用于指导教学的有:课程说明、课程教学实施细则;(2)用于教学辅导的动态文本资源有:重难点分析;(3)用于教学和教学辅导的流媒体资源有:IP课件(直播课堂);(4)用于学习过程评价的有:自检自测;(5)用于期末复习的有:综合练习题(历次考试试题汇编)。
四、课程教学平台介绍教学平台是指教学活动得以在上展开的虚拟的或实体的教学环境。
本课程的教学平台有三类:1、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包括网上教学和教学辅导、网上自学、网上师生交流、网上作业、网上测试、以及质量评估等多种服务在内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
它能为学生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辅导服务。
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建在“电大在线”上,进入路径为:重庆电大主页(..cqdd.cq.)输入用户名、密码选择本科金融学专业。
2、音像制品教学平台。
本课程的中央电大主持教师直播讲课、直播辅导课和期末复习,以及重庆电大录制或引进的直播课、直播辅导课。
3、面授辅导平台。
各分校均设有本课程的面授辅导课,五、课程教学模式建议(一)本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由于本课程的专题性质,加之其难度较大,本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开放、自主、灵活、互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导学、助学、促学为重要手段,形成“基于网络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即以学生自学为主体、以多种教学形式为辅翼,师生共同努力,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见附录1。
(二)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预定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节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性实施方案。
1、教学组织形式。
根据本课程理论性极强的特点,各分校在实施教学时,应从实际教学效果出发,相应地采用以下教学组织形式:(1)个别学习;(2)协作学习;(3)集中学习。
2、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本课程可采用的教学手段有两类:(1)传统手段;(2)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3、教学方式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可采用研讨式、讲练式、案例式等。
4、教学环节。
辅导(导学)、作业、考核(试)。
六、课程教、学、考一体化设计(一)教与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没有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在理论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导学”、“自学”、“助学”和“促学”,分3个阶段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学习。
一般情况下,宜安排总学时的40%左右为自学时间,总学时的30%左右为教学辅导时间;总学时的30%左右时间用于形成性考核作业、自测、复习等环节。
:(二)教与学方式建议与要求1、个别化学习。
个别化学习是指学生在具备网络环境的基础上自己确定学习方式、自己管理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
对个别化自主学习者,各分校应要求:(1)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计划;(2)从个人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学习方式、学习媒体、学习时间和地点;(3)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进行自学,并参与小组学习和集中辅导;(4)积极参加网上讨论、电话答疑等交互式教学活动;(5)遵守学习纪律,按时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形成性考核;(6)填好个人学习日志,及时进行学习小结。
2、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通过交互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由于本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完全自学很难达到预定教学目的,协作学习是适合学习者选择的一种互助式学习方式。
各分校应要求通过协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做到:(1)组建学习小组,确定活动方式,制定小组学习计划;(2)按计划采取在线或非在线方式,实时或非实时地开展小组学习活动;(3)按时完成各阶段学习任务;(4)时反馈教学信息。
3、集中化学习。
集中化学习主要解决带共同性的学习问题,方式有双向视频辅导、面授辅导、集中讨论,时间根据课程学习需要安排。
(三)学习进度建议(四)教学一体化设计第一阶段(第1-2周)通过教学平台提供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意见、课程说明,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课程的学习计划。
第二阶段(第3-16周)通过教学平台提供重难点分析、学习指导,使学生掌握各单元的知识点,能够较顺利地完成对知识点进行考核的形成性作业,同时,在此基础上,能通过本课程的主要理论的领悟,完成对分析实际问题能力进行考核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