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设计美学原理论文

浅析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设计美学原理论文

浅析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设计美学原理论文
一、平面设计中的设计美学原理
1.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原本是用来形容音乐的名词,然而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完
美艺术追求之一。

马家窑文化的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远古人类运用行云流水的笔
法勾勒出三块空白,又在每一空白处以剪影似的平涂手法,画了五个手拉手的舞蹈人。


单色平涂来表现舞蹈的动态。

这种规律的编排和变化,以及舞蹈的本身就象征着节奏的韵律,进而将平静的画面在二维的世界中凸显出视觉空间的动感因素。

设计外在表现的节奏
与内在意蕴和韵律,是成功设计的构成要素。

NIKE公司把NIKE的标识叫做“Swoosh标志”,因为这个标志像跑步时飞快的速度,“嗖”的一声。

但此标志的内在意蕴是指胜利
女神翅膀上的羽毛,代表动感和轻柔,又像老师用来判改对错的“对钩”,隐喻NIKE公
司是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朝正确方向发展。

2.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指形式上的相同、相等与相似,让人产生“严谨、庄重”的感觉,均衡是指各元素的摆放、组合,让人们在心理上感到客观的均衡,这种均衡是指画面
的组合使人心理上呈现“稳”的感受。

然而非对称平衡在平面设计中会运用大小、形状、
距离、疏密诸因素来调节平衡,给人以新颖、活泼、运动的感觉。

均衡作为形式美原理的
基础,由于源自本心,符合最质朴、最经典的审美品味。

例如马蒂斯的《蓝衣少女》画面,是带有一定变换因素的对称,人物形象既端庄稳妥,又栩栩如生,更有一丝回旋、辐射的
均衡美。

3.对比与调和。

妥善处理色彩对比与调和之关系,可以提高平面设计作品画面的视觉
美感,进而促进广告整体效果的统一和谐性。

在平面设计中对比与调和一般是指色彩、材质、重量等。

例如香奈儿的口红广告,采用强烈的明度对比,主要配色的明度差在5机以上,叫做长调。

此海报發挥了对比的`优势,烈红与亮白的色彩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使得女人左眼形象鲜明,富有光感,显示出了香奈儿口红的颜色纯正,好看的可以作为眼影,突出主题,画面强烈的对比而富有活力。

4.虚实与留白。

绘画章法中有“密不容针,宽可走马”一说指的是布局的疏密、许是
关系处理。

所有的艺术形式都与虚实结合相关,平在面设计的构图中有明显的体现。

留白
画面中的无,亦是虚,有利于信息传达、情感交流,获得少则胜多的效果,能够提高作品
的感染力,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

在平面设计中体现“虚实关系”的就是“图与底”,恰
如经典的太极图形象,给人以共享空间的妙处,“虚空间”衍生出的设计意境亦是令人神往、流连忘返。

其图案形状如阴阳两条鱼,阐释了相互依存的美学思想,表现了生生不息、持续的生命力。

留白具有无声胜有声的感觉,犹如中国水墨画,留白运用于设计中,韵味
也会出现。

留白手法的运用譬如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空白有耐人寻味的意境感,
诠释了留白所表达的奇特效果。

二、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现状分析和解决办法
当今我国的科技高度发展,平面设计作品的制作方式愈加多样,电脑处理技术和电子
成像技术日趋多样化,因此平面设计的表现力也显得投机取巧和浅显,比如过于注重视觉
上的炫目效果和强调技术,缺乏艺术的真善美,逐渐远离了我国传统的美学观念,缺乏艺
术感染力是现代我国平面设计作品的现状。

现今我国的平面设计师在熟练掌握技术的前提,应该是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设计美学的
规范,将生冷的技术设计赋予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提高平面设计的审美层次,中国传统
美学的理念,诸如道家“返璞归真”思想、佛教美学思想的“禅意”等,平面设计师应当
融入这些优秀的美学思想在设计作品中,设计出符合这个好时代的优秀作品。

耐人寻味的
作品总是源自于其中的内涵,形势与内容相统一,表现力强而自然质朴。

三、结语
平面设计是一种形式美的体现,国内外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无不体现着均衡、韵律、
节奏、调和、虚实等美学原理。

但究其根源其实是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实际上
是遵循形式跟随功能,形式和功能相辅相成,这种理念环绕在平面设计的全过程。

我国早
期的平面设计以大量的模仿和抄袭西方发达的工业国家为主,这种简单模仿缺乏艺术的真
实性,是低层次的审美。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平面设计迅速发展,有一部分
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已经开始深入融合本民族的文化,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根据市场的
需求,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审美向高层次发展。

应当继续弘扬现代的平面设计中的优
秀基因,深入挖掘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学,现代平面设计的作品从市场需求、产品的实用性
出发,使平面设计作品对消费者起到认知和审美的功能,最终回到实用功能。

因此具有这
种特色的中国平面设计才能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屹立于世界平面设计之林。

参考文献:
[1]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07).
[2]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李砚祖,芦影.平面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