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注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关注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关注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
2012年2月1号至2012年2月10号
二.调查地点
马蹄垭村
三.调查内容
空巢老人问题
四.摘要对象
空巢老人
五.关键词
空巢老人现状问题解决方案
六.主要内容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2001
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
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
水平将超过30%以上。

现目前,空巢老人这一群体正在疯狂的增长,空巢老
人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缺少家庭和社会的关心。

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空巢老人问题在农村进行了
实地的调查和走访。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在生活、心理等方
面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空巢老人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打工挣钱,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老年
群体,即为空巢老人。

调查显示,本地的空巢老人中有大部分处于65周岁以上。

子女外出打工后,与空巢老人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子女的角
色要求,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空巢老人“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
现偏差。

此次的木家沟之行我们了解了很多,我们所接触的二十位老人,其中有两位老
人性格开朗,但是当我们提到他们孩子多久回来一次,他们大多都显得很沮丧,有的甚至流泪了,空巢老人是极度的渴望亲情的。

此次调查我们主要关注了空巢老人一天的生活,在这一天里,到多数老人
都养成了很早起床的习惯,而且部分空巢老人还得照顾自己的孙子或者外孙子
女等,而他们这一天还在奔波劳累,在调查中显示,几乎所有的空巢老人没有
养老保险,基本的生活费用由自己的子女提供,而部分的空巢老人的孩子不孝
顺或者本来挣得钱很少,对于空巢老人的照顾就不够。

而在外打工挣钱的儿女
也很少打电话回家问候在家的老年人,这一部分老年人大都承受很大的心理,
他们一般都会觉得自己老了,对于家人就是负担,很多失去老伴的老人甚至终
日孤独。

图表分析:
空巢老人年龄分布人数
60-65
66-70
71-75
76-80
80以上
(1)这种现象是十分常见的,这和我村,我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人口结构密不可分,我国人口结构的总的趋势是老龄化加剧,从这点看来我村的这一
现象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社会是极其常见。

(2)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造成“空巢”现象的内在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父辈之间以及爷孙之间的代沟的不断加剧,同时子女为了更好地生活水平,纷纷外出打工,冲击着老人们“一家之主”的传统思想观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韦荣的旧的家族式生活观念。

思想过于保守的老人和新思想的孩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

而年轻人随着文化知识与思想的进步,不在受“父母在,不远游”旧思
想的束缚,纷纷离开父母,从而造成“空巢”现象。

(3)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现象的直接原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为主流。

所以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

(4)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

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年轻的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习、教育子女上而忽视了对老人的陪伴,这也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七.解决问题
在结束为期十天的实践调查之后,心中满是沉重的思考与困惑:我们得到了物质上的,却在慢慢失去一种亲情。

或许,只有当人们在老人们离开人世之后才会明白这种亲情的损失有多大,那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空巢老人”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子女们的关爱。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家庭问题,它已上升
到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建设!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给老人一个快乐而不是孤独的晚年!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我们个人的问题,它是关乎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是否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
一. 子女如何做.首先子女应该更多地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父
母身上,孩子的时间还很多,享受生活的机会也比老人多得多,父母
养育了我们一辈子,劳心劳力了一辈子我们应该孝顺他们.
二. 社会如何做.对于社区和农村,村长应起好带头作用,为空巢老人提
供更多的娱乐活动,增加他们生活的乐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