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2.环境空气:是指人类、植物、动物、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
3.按照大气污染围分为: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4.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5.酸雨: 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称为酸雨。
6.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7.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问题。
8.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粉尘: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颗粒,受重力作用能发生沉降,但在一段时间能保持悬浮状态。
烟:烟一般指由冶金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的气溶胶。
飞灰:指随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排出的分散的较细的灰分。
黑烟:由燃烧产生的能见气溶胶。
霾(灰霾):大气中悬浮的大量微小尘粒使空气浑浊,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天气现象。
雾:气体中液滴悬浮体的总称。
9.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
10.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的颗粒物11.可吸入颗粒物(P 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的颗粒物12.气体状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13.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14.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15.硫酸烟雾:硫酸烟雾系大气中的SO2等硫氧化物,在有水雾、含有重金属的悬浮颗粒或氮氧化物存在时,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
硫酸烟雾引起的刺激作用和生理反应等危害,要比SO2气体大得多。
16.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在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
其主要成分有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酮类和醛类等。
光化学烟雾的刺激性和危害要比一次污染物强烈得多。
17.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类。
18.人为污染源有各种分类方法。
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面源、线源。
19.人为源:(人类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形成的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20.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分类统计: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21.自然源:(自然原因向环境释放污染物的地点)火山喷发、森林火灾、飓风、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生物腐烂。
22.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的主要三条途径:表面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和水、吸入被污染的空气23.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颗粒物、硫氧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光化学氧化剂、有机化合物24.对植物的伤害3.对器物和材料的影响4.对大气能见度和气候的影响2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实质上就是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从而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
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严格环境管理;(3)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①实施清洁生产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③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4)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5)控制污染的产业政策1鼓励类2限制类3淘汰类;(5)绿化造林;(6)安装废气净化装置26.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污染源);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警报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车间。
27..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API)的项目定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
28.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都计算出以后,取最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则该种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API<50时,则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29.煤的分类:褐煤、烟煤、无烟煤30.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以及估测硫含量和热值。
31.燃料按物理状态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类。
32.灰分:是煤中不可燃矿物物质的总称。
33.元素分析:是用化学方法测定去掉外部水分的煤中主要组分碳、氢、氮、硫和氧等的含量。
34.煤中含有硫的形态(四种):黄铁矿硫(FeS2)、硫酸盐硫(MeSO4)、有机硫(C x H y S z)和元素硫。
35.煤的成分表示方法中常用的基准有: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
36.燃烧:指可燃混合物的快速氧化过程,并伴随能量的释放,同时使燃料的组成元素转化为相应的氧化物。
37.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为: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和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
38.燃烧过程的“三T”条件为:温度、时间和湍流度。
39.计算: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理论空气量(Vg0):单位量燃料按燃烧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
建立燃烧化学方程式时,假定:(1)空气仅由N2和O2组成,其体积比为79.1/20.9=3.78;(2)燃料中的固态氧可用于燃烧;(3)燃料中的硫被氧化成SO2;(4)计算理论空气量时忽略NOX的生成量;(5)燃料的化学时为CxHySzOw,其中下标x、y、z、w分别代表C、H、S、O 的原子数。
40.空气过剩系数:实际空气量Va与理论空气量Va0之比定义为空气过剩系数a,即,通常α>1。
、41.空燃比(AF):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质量,它可由燃烧方程直接求得。
42.发热量:单位燃料完全燃烧时发生的热量变化,即在反应物开始状态和反应产物终了状态相同的情况下(通常为298K和1atm)的热量变化,称为燃料的发热量,单位是kJ/kg(固体、液体燃料)或kJ/m3(气体燃料)。
燃料的发热量有:低位发热量和高位发热量43.燃料设备的热损失:(1)排烟热损失(2)不完全燃烧热损失(3)炉体散热损失理论烟气体积:在理论空气量下,燃料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体积称为理论烟气体积,以V fg0表示。
烟气成分主要是CO2、SO2、N2和水蒸气。
P4644.理论烟气体积:在理论空气量下,燃料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体积称为理论烟气体积,以V fg0表示。
烟气成分主要是CO2、SO2、N2和水蒸气。
等于干烟气体积和水蒸气体积之和。
45.干烟气:除水蒸气以外的成分称为干烟气;湿烟气:包括水蒸气在的烟气。
46.大气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逸散层。
47.影响燃煤烟气中飞灰排放的因素:煤质、燃烧方式、炉排和炉膛的热负荷、锅炉运行负荷、锅炉结构。
48.主要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气湿、风向和风速、云况、能见度。
49.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绝热直减率): 干气块(包括未饱和的湿空气)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称为干空气温度绝热垂直递减率,简称干绝热直减率。
50.位温:一干空气块绝热降到标准大气压出所具有的温度。
51.温度层结:用坐标图表示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气温沿高度分布曲线或温度层结曲线,简称温度层结。
递减层结、中性层结、等温层结、逆温。
52.大气稳定度: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即是否易于发生对流。
53.逆温: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1)辐射逆温(较常见)(2)下沉逆温(3)平流逆温(4)湍流逆温(5)锋面逆温。
54.辐射逆温:由于大气是直接吸收从地面来的辐射能,愈靠近地面的空气受地表的影响越大,所以接近地面的空气层在夜间也随之降温,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下降得不如近地层空气快,因此,使近地层气温形成上高下低的逆温层,这种因地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现象叫辐射逆温。
55.下沉逆温:由于空气下沉受到压缩增温而形成的逆温。
56.平流逆温:由暖空气平流到冷地面上形成的逆温。
57.锋面逆温:冷暖空气团相遇时,较轻的暖空气爬到冷空气上方,形成锋面。
在锋面附近出现的逆温。
58.五种典型烟流和大气稳定度(1)波浪型r>o,r>rd 很不稳定(2)锥型:r>o,r rd 中性或稳定(3)扇型:r<o,r<rd 稳定(4)爬升型(屋脊型):大气处于向逆温过渡。
在排出口上方:r>o,r>rd 不稳定;在排出下方;r<o,r<rd,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5)漫烟型(熏烟型):大气逆温向不稳定过渡时,排出口上方:r<o,r<rd,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59.引起大气运动的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
60.海陆风: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
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
61.山谷风: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
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62.城市热岛环流:当大气环流微弱时,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
63.⑴用显微镜法观测颗粒时,采用如下几种粒径:64.①定向直径:各颗粒在投影图中同一方向上的最大投影长度。
65.②定向面积等分直径:各颗粒在投影图中按同一方向将颗粒投影面积二等分的线段长度。
66.③投影面积直径:与颗粒投影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
67.同一颗粒的d F >d A>d M。
68.⑵用筛分法测定时,可得到筛分直径:颗粒能够通过的最小方筛孔的宽度。
69.⑶有光散射法测定时,可得到等体积直径与颗粒体积相等的圆球的直径。
70.⑷用沉降法测定时,一般采用如下两种定义:71.①斯托克斯直径:为在同一流体中与颗粒的密度相同和沉降速度相等的圆球直径。
72.②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为在空气中与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的圆球的直径。
73.个数筛下累积频率:为小于第间隔上限粒径的所有颗粒个数与颗粒总个数之比(或百分比)。
74.个数频率:为第间隔中的颗粒个数与颗粒总个数之比(或百分比)。
75.若所指的粉尘体积不包括粉尘颗粒之间和颗粒部体积,而是粉尘自身所占的真实体积,则以此真实体积求得的密度称为粉尘的真密度,并以表示。
76.呈堆积状态存在的粉尘(即粉体),它的堆积体积包括颗粒之间和颗粒部的空隙体积,以此堆积体积求得的密度称为粉尘的堆积密度,并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