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立项(转摘)研究和思考问题以课题的形式出现,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古人是没有课题这一说的,他们读而思,思而有得,诉诸笔墨,遂成著述。
古人的研究是自由的,研究的内容是自选的,完全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研究:研究的时间也是自由的,没有人给他们以特殊的规定。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些研究项目只凭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同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费支持才能完成,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
于是,课题这一科研形式就产生了。
可见,所谓课题就是一种对学术或研究项目的认可和资助形式。
具体地说,它通过一定的评审程序,确定研究资金的分配,从而使最值得资助的研究项目有比较充裕的资金和时间等条件的支持,以保证研究能顺利的开展,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课题的来源与选题原则、方法1、课题的来源课题的来源有多种多样,一般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1)从课题的来源渠道上,可以分为纵向课题、横向课题和自立课题。
纵向课题是指来自于国家、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基金会和学术团体的研究项目。
如国家863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横向课题是指受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的研究课题,或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开展的研究课题。
自立课题是指本单位为了发展的需要而立项的相关研究课题,如教师在科技、专业、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研究,经学校同意给予立项的课题。
(2)从课题的内容上,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基础研究项目。
这是体现一个国家基础理论研究水平的项目,如数学、理论物理等方面的研究项目。
二是软科学研究项目。
软科学研究是以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策、组织和管理问题,促进经济、科技、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以辅助各级领导决策为根本目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方法和手段、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而进行的一种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研究活动。
它的研究范围包括:战略研究,规划研究,政策研究,管理研究,体制改革研究,科技法制研究,技术经济分析,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以及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
三是应用研究项目。
主要研究和解决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等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或者是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
(3)从学科大类上,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如哲学、教育、经济、文学类的研究课题。
二是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如数学、物理、医学、天文学的研究课题。
三是工程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
如软件开发、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类课题。
(4)从资金资助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金资助课题。
资助的资金可以来自政府,企业和学校,也可来自各种基金会。
根据课题的重要程度,资助的额度是不等的。
有的上千万元,有的可能只有几千元。
一般来说,社会科学的研究项目,由于实验、设备要求不高,资助的额度少一些;自然科学和技术应用研究的项目由于需要做实验,购置一定设备,因而相对资助的资金多一些。
另一类是自筹资金课题。
这类课题只给予立项,但不给予资金支持。
研究所需资金由课题承担者自行解决。
如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就有自筹资金课题,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多是自筹资金课题。
对于课题经费,我们认为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课题经费可以改善研究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使课题研究有比较良好的物质条件:但另一方面,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必须按经费资助者的要求进行,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目前,高职院校科研课题的来源渠道还不广,科研经费的总量还偏少,特别是争取较高级别的纵向课题的能力偏弱。
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加强学科的整合工作,尽快形成有优势的学科,增强争取纵向课题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利用自己同地方经济联系密切的优势,加强横向联合,积极争取横向研究课题,拓宽课题来源渠道。
同时,要积极开展自筹资金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自筹资金课题的研究,整合研究力量,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
通过努力,高职院校一定能在课题研究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2.课题的选题原则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课题的选题,除应遵循选题的一般性原则外,还应同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科研方向和自己的专业方向、研究能力,研究兴趣结合起来。
(1)选题的一般原则①需要性原则。
面向社会、经济、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是选题的首要原则。
“课题”这一研究形式的产尘本身就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因此,科研课题的选题一方面要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同当地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帮助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②科学性原则。
这是指选题必须符合基本的科学原理和客观实际,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要经得起实践的经验。
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来指导选题,要提高对科学理论的鉴别力,不要被某些披着“新兴科学”外衣的伪科学理论所迷惑。
同时,选题要遵循人类的共同道德准则,如克隆技术,如果用克隆技术去研究制造“克隆人”则违背了人类的基本道德准则。
③可行性原则。
选题除了要充分考虑研究的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外,还要考虑课题研究本身的可行性。
首先是课题承担者本人对自己的学识水平、研究能力、课题研究的组织能力要有一个比较恰当的认识。
同时还要考虑课题研究所必须的物质条件、资料来源、时间安排、研究经费等因素。
因此,在选题时要综合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做到量力而为,量题而为,扬长避短,使课题研究能按时保质完成。
④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科学研究最宝贵的品质。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强,我国科学家还没有一个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因此,提高课题研究的创新性是十分重要的。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课题研究要有前瞻性,要有原创性的成果,如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新的原理;要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或老问题,如国有企业改制、增效问题的研究等。
一个研究课题要完全创新是比较困难的,但课题研究如果没有丝毫创新的成份,也就失去了课题研究的意义。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科研课题的选题,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题要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脱离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就会失去生命力。
因此,高职院校的科研课题应更多的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中选题。
立足地方,做出特色,形成品牌。
选题时,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摸准地方经济发展的脉搏,综合学校的科研力量,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解决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2)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
高职院校由于科研力量还不强,课题的选题要适中,选题太大、太小或太易、太难都不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
高职院校教师由于有比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开展一些微观课题研究则容易出成果:而一些大的宏观方面的课题由于对全局的发展比较难以把握,做起来就会比较困难。
选题过大过难,如果研究力量跟不上,容易使研究流于空泛;有的甚至会使研究半途而废,浪费了时间、精力和物力。
选题过小过易,虽然容易完成,但很难进行具有开拓性的研究,也就难以有创新性的成果。
(3)选题要同企业的技术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高职院校在积极争取纵向研究课题的同时,更多的应把选题的眼光瞄准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上。
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急需解决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作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高职院校,应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通过承接各种应用性和实用性的研究课题,了解企业的技术要求,产品性能和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通过研究,密切同企业的关系,提高自己的科研力量和办学水平,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3.高职院校教师选题确立的基本方法科研课题从研究时间上,有长期的、中期的、短期的;从研究范围上,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的:从研究的内容上,有侧重于理论的,有侧重于实践的,也有两者兼而有之的。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如何来确立自己的研究选题呢?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1)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选题。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应该有自己研究的学科领域,应该有自己的研究专长。
选题应该同自己所在的学科领域、自己擅长的研究方向相结合。
有的擅长理论研究,则可对自己所在学科的理论发展作深入探究;有的擅长实证分析,则可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
研究过程中要扬长避短,以特色取胜。
要持之以恒,切忌东抓一下,西碰一下,看似领域很广,却形不成专长,出不了好的成果。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专心于一个领域,不断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出好的研究成果。
(2)从社会的实践中选题。
社会实践的范围很广,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教育活动等都可纳入社会实践的范畴。
就教育实践来说,教育实践是教师最熟悉的实践活动,而教育实践又是一切教育科学理论产生的源泉。
教育实践中有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去研究解决。
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模式、特色、课程改革等问题,就需要我们去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炼出可供别人借鉴的高职教育的发展模式。
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民营企业面临着上规模、上水平的问题。
如何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改进工艺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就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因此,从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3)从各种科研规划中选题。
科研规划是国家科技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对科技发展的投入会不断增加,科技进步在国家发展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基金会、学术团体会依据国家科技发展方针,对科研的发展作出规划,制定出课题指南和选题范围,引导研究方向,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有些大的研究项目还需要通过招标宋确定研究单位或项目主持人。
因此,我们可以从各级科研机构的科研规划和课题指南中进行选题。
(4)从各种文献资料的分析、比较中确定选题。
社会科学的有些研究课题可以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比较,经提炼后形成研究课题。
如教育信息资料能比较及时地反映某些教育思想观点、教育科研成果、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通过平时的收集整理和思考,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发现和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或研究人员,平时应留心收集自己所在学科的各种研究资料,这对研究工作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选题的方式并非限于上述的几种,只要高职院校的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就一定能在自己所在的学科领域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课题申报书的编写一项研究课题的完成,一般要经过选题、申报、立项、研究、结题、成果鉴定(评审)等环节。
选题确定后,就要认真做好课题申报的各项工作。
课题申报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一环,申报工作的好坏,关系到课题的立项与否,一定要高度重视。
课题申报大致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课题负责人填写课题申报书:二是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课题申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