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与技术状况一、公司主营业务(一)公司主要产品公司主要为下游白酒企业生产陶瓷酒瓶,无其它陶瓷工艺品及日常陶瓷用品的生产与销售。
目前,ABD瓷业日产陶瓷酒瓶10只,年产量3200万只左右,其中,瓷瓶产量占总产量的60%~70%。
图1 ABD瓷业代表性瓷瓶(二)公司收入状况表1 公司收入状况单位:元(三)公司主营业务变动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自公司设立以来,一直从事日用陶瓷生产、销售工作。
自2000年以来,公司一直从事陶瓷酒瓶的生产、销售工作,主营业务没有发生变化,不会对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二、公司所处行业状况(一)行业管理体制和主要政策法规1、行业管理部门及管理体制公司属于陶瓷行业中的日用陶瓷细分行业。
陶瓷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商务部,其自律管理机构是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该协会主要承担政府委托的全国陶瓷行业管理职能,包括制定行业规划及行规行约;开展对行业基础资料的调查、收集、整理和统计;研究行业发展方向;开展行业国际交流活动;进行技术培训、举办专业展览、提供信息服务、推广科技成果等。
公司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副理事长单位。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陶瓷行业市场化程度高,产品种类较多,行业的法规政策主要体现在陶瓷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以及产品的质量控制标准等方面。
(1)报告期内的出口退税政策2006 年9 月15 日以前,陶瓷的出口退税率为13%。
根据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财税[2006]139 号),2006 年9 月15 日开始,陶瓷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8%。
2007 年6 月19 日,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发布国家财税[2007]90 号文件规定,从2007 年7 月1 日将陶瓷的出口退税率有8%降至5%。
2008 年10 月21 日,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联合通知,将日用及艺术陶瓷出口退税率从2008 年11 月1 日开始由5%提高到11%。
2009 年3 月27 日,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发布财税[2009]43 号文规定,从2009年4 月1 日开始,将日用陶瓷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3%。
(2)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陶瓷酒瓶的生产现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3、政策未来发展趋势目前,陶瓷行业的政策思路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节能减排,产业结构升级,出口政策的调整,建材下乡政策的提出。
(1)节能减排陶瓷行业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陶土资源过度开采等状况。
在环保政策力度加大的情况下,作为耗能污染大户,陶瓷行业势必会面临着环保政策方面更加严峻的挑战,其中落后的中、小型陶瓷企业将成为治理重点对象。
(2)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政策支持增多陶瓷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是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
生产高端产品,调整产业结构,是陶瓷行业的发展趋势。
因而,在执行节能减排政策的同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性政策也会出台。
(3)出口政策的实施将配合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但阶段性有调整针对2009年陶瓷行业的出口形势,出口政策不断调整,政府相继两次提高陶瓷制品的出口退税率,以鼓励相关陶瓷制品的出口,扩大产品需求。
从出口政策的长远发展趋势看,未来的出口政策将会与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相配合,以更好的促进产业政策调整。
出口方面将加大力度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鼓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
(二)行业分类及陶瓷产品的概况1、行业分类参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02)陶瓷制品制造行业分类标准并结合陶瓷行业的习惯分类,陶瓷行业主要分为如下五个细分行业:图2 陶瓷分类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陶瓷制品业中的日用陶瓷细分行业。
日用陶瓷主要包括餐具、茶具、酒瓶,缸,坛、盆、罐、盘、碟、碗等。
2、陶瓷的相关知识按所用原料及坯体的致密程度可分为粗陶(brickware or terra-cotta)、细陶(potttery)、炻器(stone Ware)、半瓷器(semivitreous china)以至瓷器(relain),原料是从粗到精,坯体是从粗松多孔,逐步到达致密,烧结,烧成温度也是逐渐从低趋高。
粗陶是最原始最低级的陶瓷器,一般以一种易熔粘土制造。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在粘土中加入熟料或砂与之混合,以减少收缩。
这些制品的烧成温度变动很大,要依据粘土的化学组成所含杂质的性质与多少而定。
以之制造砖瓦,如气孔率过高,则坯体的抗冻性能不好,过低叉不易挂住砂浆,所以吸水率一般要保持5%~15%之间。
烧成后坯体的颜色,决定于粘土中着色氧化物的含量和烧成气氛,在氧化焰中烧成多呈黄色或红色,在还原焰中烧成则多呈青色或黑色。
精陶按坯体组成的不同,又可分为:粘土质、石灰质,长石质、熟料质等四种。
粘土质精陶接近普通陶器。
石灰质精陶以石灰石为熔剂,其制造过程与长石质精陶相似,而质量不及长石质精陶,因之近年来已很少生产,而为长石质精陶所取代。
长石质精陶又称硬质精陶,以长石为熔剂。
是陶器中最完美和使用最广的一种。
近世很多国家用以大量生产日用餐具(杯、碟盘予等)及卫生陶器以代替价昂的瓷器。
热料精陶是在精陶坯料中加入一定量熟料,目的是减少收缩,避免废品。
半瓷器的坯料接近于瓷器坯料,但烧后仍有3%~5%的吸水率(真瓷器,吸水率在0.5%以下),所以它的使用性能不及瓷器,比精陶则要好些。
瓷器(陶瓷酒瓶)是陶瓷器发展的更高阶段。
它的特征是坯体已完全烧结,完全玻化,因此很致密,对液体和气体都无渗透性,胎薄处星半透明,断面呈贝壳状,以舌头去舔,感到光滑而不被粘住.硬质瓷具有陶瓷器中最好的性能。
用以制造高级日用器皿,电瓷、化学瓷等。
总之,瓷酒瓶优于陶酒瓶,陶酒瓶优于玻璃瓶。
三、陶瓷酒瓶行业发展状况(一)行业总体状况陶瓷酒瓶市场与白酒市场的发展有较大的互动关系,随着白酒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90年代,我国白市场发展迅速,白酒产量不断扩大,陶瓷酒瓶市场也快速发展。
1999年~2003年期间,我国白酒市场快速萎缩,产量由430吨快速下降到310吨左右,陶瓷酒瓶产量由1999年的8.6亿只迅速下降到6.2亿只,下降了27.9%左右。
进入2004年以来,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居民对白酒需求开始逐步恢复,各个酒厂开始实施白酒品牌化策略,在营销工作上大力投入,各种不同品牌和档次的白酒迅速铺满市场,白酒的产量也由2003年的310吨上升到2009年的890吨左右,相应的,陶瓷酒瓶产量迅速提高至20亿只左右,比2003年增长了213%左右。
(二)陶瓷酒瓶关联产业对于陶瓷企业来说,所需原材料主要有陶土、瓷土、釉料等,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新型陶瓷原料如氧化铝、氧化锆等。
陶瓷工业需要的能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为动力的能源,另一类是作为热能源。
动力能源绝大部分是使用电能以满足现代化大工业生产,还有小部分使用水力、机械力。
热能的绝大部分是来自燃料燃烧,还有小部分的太阳能、地热等。
陶瓷酒瓶的下游行业就是白酒行业,陶瓷酒瓶是白酒的主要盛装器具之一。
全国酒水包装当中还是以玻璃酒瓶为主,陶瓷酒瓶占的比重大概是10%~15%。
目前,陶瓷酒瓶瓶价占酒价的比重在2%~5%之间。
以几种酒为例,46度老口子酒的市场价格在40元~150元不等,ABD公司生产的老口子烤花瓶价格是2.4~2.86元之间,占老口子酒市场价格的2.5%左右。
十八酒坊八年的市场价格是158元,公司生产的醇柔八年十八酒坊瓶的销售价格是5.38元,占市场价格的3.4%左右。
兰陵花瓷瓶陈香39度白酒的市场价格是100元,公司生产的精致兰陵陈香瓶的销售价格是2.8元,占酒销售价格的2.8%左右。
(三)下游白酒市场发展状况1、白酒行业发展现状2010年,我国白酒产量890.8万吨,同比增长26%。
按照酒瓶平均装酒容量500ml/个计算,共计需要178.16亿个酒瓶,按照陶瓷酒瓶占白酒容器10%~15%的比例计算,共计需要17.8亿~26.7亿个陶瓷酒瓶。
图3 白酒产量状况图4 白酒产地集中度从白酒产量看,四川、河南、山东和辽宁的白酒产量排在前几位,这些地区一直是我国白酒的主要产地。
白酒企业布局属于资源和市场导向型。
从图5白酒行业收入来看,1999年至2004年,我国白酒市场销售收入并未发生太大变化,白酒产量逐步减少,价格成增长趋势。
2004年以来,白酒产量快速上升,销售收入也迅速增加。
图5 1999~2010年白酒行业收入及增长率2、白酒行业发展趋势白酒是我国特有的酒种,具有悠久的历史,白酒行业是传统的成熟产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社会交往的活跃,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实施后,白酒流通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结合国家质检总局严格执行白酒生产许可证制度,小型白酒生产企业将逐步被淘汰,名优白酒生产企业将因市场空间净化而受益。
第二,我国经济总量有望在未来较长期限内保持平稳增长趋势,由此产生的消费需求将拉动白酒产量平稳增长。
第三,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更加青睐中高档白酒,从而使得该类白酒有更大的增长机会。
第四,由于名优白酒生产企业拥有资本、技术、人才、质量保证体系、历史文化、营销网络、消费者基础等诸多竞争优势,名优白酒生产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脱颖而出,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第五,白酒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和其他饮料酒、洋酒的影响,产量将保持稳中有升,行业增长主要体现在业务收入和利润方面。
近年来,白酒行业在总体产量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收入总额和利润总额逐年增长,主要原因包括:第一,消费升级导致享受型消费需求增长明显,一些过去被看成奢侈消费品的高价位白酒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第二,名优白酒生产企业的中高档产品价格涨幅明显,并带动了普通白酒价格,导致白酒吨酒价格出现持续增长势头。
白酒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下游消费市场存在潜在的不利因素。
30-55岁的男性是白酒消费的主力军,而30岁以下男性由于选择面较广,消费占比并不高。
自用和请客是最主要的购买动机,而用来送礼的人不足20%。
口感、价格、品牌是影响人们白酒消费的最主要因素,调查结果也显示精美包装也有助于购买。
从价格方面来看,中低价格的白酒依然是消费的主流,而高档白酒消费占比非常之低。
目前,80后人群中饮酒的比重显著降低,年轻人群更倾向于啤酒、饮料、果汁等饮料产品。
8年后,这些80后人群达到一个人饮酒高峰的年龄段,白酒新生力量饮酒能力较以往同期显著下降,60后人群基本脱离酒杯,70后人群也开始逐步离开酒桌,白酒消费市场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由此,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酒的消费量不再明显增长,酒的质量和包装开始提升,附加值增大,价格提高,白酒企业继续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