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解读
目录
一、修订“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背景
二、适用范围
三、执行时间
四、新旧报表项目对比
五、修订的主要内容
六、案例分析
一、修订“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背景
国内政策背景:为解决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在财务报告编制中的实际问题,规范企业财务报表列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针对2018年1月1日起分阶段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财会〔2017〕8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财会〔2017〕9号)、《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财会〔2017〕14号)(以上四项简称“新金融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以下简称“新收入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的有关情况,财政部于2018年6月15日发布了《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8〕15号),对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进行了修订。
国际趋同背景: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修订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修订完善、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重要体现。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要求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因此,我国要求所有在香港上市或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境外市场发行权益证券或债券的境内公司,都须自2018年1月1日起执行该准则,以免出现境内外报表适用准则差异。
所以,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也需同时修改,体现准则改革变化。
二、适用范围
(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金融企业(金融与非金融企业均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1.尚未执行“新金融准则”和“新收入准则”(以下简称“未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附件1[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适用于“未执行新准则”的企业)]的要求编制财务报表。
2.已执行“新金融准则”或“新收入准则”(以下简称“已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附件2[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适用于“已执行新准则”的企业)]的要求编制财务报表。
(二)利润表——提供了明细报表项目
(三)现金流量表
(5)“资产处置收益”行项目,反映企业出售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或处置组(子公司和业务除外)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以及处置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而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
债务重组中因处置非流动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非流动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也包括在本项目内(不是债务重组的最终收益或损失)。
该项目应根据“资产处置损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处置损失,以“-”号填列。
【注】针对2017年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财会〔2017〕13号)。
(6)“营业外收入”行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除营业利润以外的收益,主要包括债务重组利得、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企业接受股东或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的捐赠,经济实质属于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的除外)等。
该项目应根据“营业外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7)“营业外支出”行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除营业利润以外的支出,主要包括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等。
该项目应根据“营业外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8)“(一)持续经营净利润”和“(二)终止经营净利润”行项目,分别反映净利润中与持续经营相关的净利润和与终止经营相关的净利润;如为净亏损,以“-”号填列。
以上两项目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的相关规定分别列报。
3.现金流量表项目
完全没有变化。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新增了报表项目
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套期损失,以“-”号填列。
合收益的金额。
该项目应根据“其他综合收益”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6)“金融资产重分类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行项目,反映企业将一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时,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该项目应根据“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下的相关明细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7)“其他债权投资信用减值准备”行项目,反映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年修订)第十八条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损失准备。
该项目应根据“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下的“信用减值准备”明细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8)“现金流量套期储备”行项目,反映企业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套期有效的部分。
该项目应根据“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下的“套期储备”明细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3.现金流量表项目
完全没有变化。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
“其他综合收益结转留存收益”行项目,主要反映:
①企业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终
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入留存收益的金额;
对一笔债务进行重组取得债务重组收入1 200 000元(营业外收入,如果处置资产本身有盈亏要计入资产处置收益);
持有股票投资公允价值180 000元(二级市场购入,计划赚取差价)(交易性金融资产)。
2018年3月1日,M公司与乙公司订立了一项不可撤销销售合同,合同约定乙公司在2018年3月31日前预先向M公司支付合同总价的100%,即1 000 000元,M公司已按期收款,M公司将于2018年8月15日向乙公司销售商品(原计入预收款项,现记入合同负债)。
2018年3月1日,M公司与丙公司订立了一项商品销售合同,合同约定M公司向丙公司销售A商品和B商品,其中A商品的交付时间约定为2018年5月15日,B商品的交付时间约定为2018年9月30日,同时,合同规定A商品交付时丙公司可以暂不付款,而待B商品交付完成后再一次性支付货款总额2 000 000元。
按合同约定,M公司在2018年5月15日向丙公司转移了A商品,其公允价值为500 000元(原:A产品确认应收账款,新确认为:M公司履行了向丙公司转让商品A的履约义务,根据合同拥有一项因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50万元的合同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应确认合同资产——A 产品,50万元);
购买计划持有到期的1年期以上丁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280 000元(新:债券投资、原:持有至到期投资);
购买不打算持有到期的1年期以上D公司债券投资公允价值350 000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增加30 000元(新:其他债券投资、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原和新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持有W公司优先股投资公允价值460 000元(新: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原:长期股权投资);
发行短期债券1 500 000元(新:交易性金融负债、原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针对利率风险的风险敞口采用套期工具收益为300 000元(新:净敞口套期收益,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注】假定M公司将持续经营,所有报表中涉及事项均正确地进行了会计核算,本例题仅为了反映新报表格式列报变化,其他未列示信息在内部关系上有可能存在不匹配的地方。
【解析】M公司报表列示:流动资产部分
报表列示:非流动资产部分
报表列示:流动负债部分
报表列示:非流动负债部分
报表列示:所有者权益部分
报表列示:利润表部分1
报表列示:利润表部分2
总结:
1.要掌握报表格式变化,应先加强对“新准则”的学习和理解;
2.强调“金融工具”“合同业务实质”对于报表列示的重要性。
3.根据所属行业、“是否执行‘新准则’”选择报表格式。
4.认真研读《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8〕15号)要求进行数据填报和列示。
5.数据填报的要求:真实性、及时性、可靠性、准确性、完整性、对比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