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微探
[摘要]在以往的地理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不重视地理的学习,地理成绩普遍低下。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教学时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渠道,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使得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进而提升学习成绩。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效果教学手段
随着新的课程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化,高中各项课程的发展方向朝着综合化、相容性的方向发展,高中地理就是一门与各项课程有着密切联系,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综合性课程。
具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综合性广、知识理论跨度大等特点,是一门兼顾自然和人文的科学。
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许多奥秘和人类社会形成的完整过程,所以地理这门课程广受高中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自课程改革后,高中地理教学理念和思想方面取得了许多好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关注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原则,积极使用多种教学方
法。
需要注意的是,新课程并不是完全抛弃讲授法,因为这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精彩的描述,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期待值;教师缜密的分析论证,有助于学生严密思维的形成,准确把握学习要点;教师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实际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如问题讨论、情境设计、实地考察、实验模拟、网络学习都可以运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应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法改革与学法发展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传统的教育手段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2 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
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高中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
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
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①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
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②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这就要求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境,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陛,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3 改革与创新作业,体现“个性化、多样化”
地理作业应成为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应从多角度切入,体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改革与创新。
学生学习地理的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同,故作业的布置应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应关注学生层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符合课标要求的前
提下,为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对同一知识点设计出不同的题型等多层次的地理作业,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要求。
新课程向学生生活及社会等广阔的时空开放,学生的作业也应由“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封闭型的”学科作业,走向“以师生共同建构,由新课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的、开放型的”作业。
4 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学有所用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不只是课程资源的被动使用者,而应兼做课程资源的主动开发者。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只是指教师开发地本教材、校本教材,主要课程资源应当配合课堂教学主阵地加以开发和利用。
例如:关于地球运动的教学,是高中地理的重点与难点,非常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课堂教学课程资源的配合。
为了使这类课程资源能够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应开发校本化、生活化的课程资源,可以设计自制地球仪与光照实验、影子方向与影子长度变化测定、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测定、当地太阳能热水器仰角的调整、当地为充分采光计算楼间距离等探究性活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形成可供课堂教学使用的课程资源。
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变枯燥为兴趣,变抽象为具体,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贴近学生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和地理学习过程化的新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教学过
程的展现,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