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法在小学校园足球教学的运用研究
摘要:足球运动是一项广受欢迎的体育项目,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推进,足球运动逐渐走进了小学校园。
对于小学生来说,参与足球运动既可强化自身身体素质、锻炼意志,也可丰富小学生自身精神世界,并加强自身情感体验。
所以说,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科学设计足球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将比赛法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此优化足球运动教学效果。
关键词:比赛法;足球运动;小学生;教学活动
新时期,足球运动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足球运动作为一项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用,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与全民体育的发展,很多小学将足球运动纳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中。
发挥出足球运动教学的真正作用,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结合足球运动与小学生运动需求,将新的教学方法引入校园足球教学中,例如比赛法,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小学校园足球教学中运用比赛法的积极意义
(1)推动足球运用项目更好地发展
在小学校园足球教学中运用比赛法,有利于推动足球运行项目更好更快地发展[1]。
相对来说,足球比赛是运动激情、运动技巧与身体力量的有机融合,借助足球比赛可有效激发小学生的热情以及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习性。
将比赛法引入到小学校园足球教学活动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比赛氛围,可吸引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训练中,以此推动足球运动项目的持续发展[2]。
(2)帮助小学生更清晰认识自身的足球运动水平
在校园足球教学中应用比赛法组织进行教学训练活动,小学生通过参与足球比赛可及时发展自身的不足,比如体能上的欠缺、足球运动技巧技术上的不足或者是团队协作能力上的欠缺等等。
将比赛法运用在小学足球教学训练中,通过真正的双方对抗竞赛,小学生可及时发现自己的短板,以便在后续的教学训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不断找到自身的优势,并在以后的比赛中真正做到扬长避短[3]。
(3)帮助体育教师深入贯彻教学理念
在小学校园足球教学中,运用比赛法进行教学训练活动,有利于帮助小学体育教师将足球运动教学理念贯彻其中,在赛前体育教师对足球比赛要点进行讲解,赛后对小学生的比赛表现进行归纳总结,使小学生掌握更多的足球运动积极技巧及相关理论知识,这样不仅可提升教学效率,也可保证足球运动教学质量。
2.提升比赛法在小学校园足球教学中应用效果的有效策略
(1)优化教学设计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比如6-8岁的小学生,体育教师在进行比赛教学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其生理提点,科学设定比赛项目及比赛强度。
年龄层次偏低的小学生,其速度、柔韧性及身体灵活度比较突出,所以应用比赛法进行足球教学训练时,小学体育教师应重点关注小
学生的速度、柔韧性及身体灵活度,充分发挥其优势,借助比赛训练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身体
素质。
在掌握一定足球运动理论基础上,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适当地
融入足球运动技术技能训练。
小学体育教师可组织一些低强度足球比赛对抗活动,比如足球
游戏对抗比赛活动,以此活跃足球课堂教学氛围,不断调动小学生的足球运动积极性。
此外,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小学体育教师还可组织进行一些分组技术对抗比赛,帮助小学生熟
悉比赛流程、了解比赛规则等,以便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校园足球运动兴趣与习惯。
(2)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对于9-11岁这一年龄层次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处于承上启下的过程,此时,将比赛法运用与小学校园足球教学活动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此基础上,调整并改进足球运动教学设计。
如果仍然沿用低年级的比赛教学方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
制小学生成长与进步。
9-11岁的小学生,其运动理解力与足球运动技术技巧学习力有了一定
的提升,所以在应用比赛法进行足球运动教学活动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可定期组织开展正
式的足球竞赛,使小学生在相对高强度的合作对抗惊呆中提升自身的足球运动技术与技巧。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小学体育教师应当适当地培养并锻炼小学生的比赛实战能力,体
育指导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一些可操作性的比赛训练目标,小学通过参
与真实的足球运动比赛充分体会足球运动技术与技巧的运用,并结合比赛需要自主地选择相
应的运动技术与技巧。
此外,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加强比赛教学的针对性,参考小学生的足球
运动素养进行专项训练,比如体能好、速度快的小学生应当将其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对于身
高及柔韧性等比较突出的小学生,可将他们安排在中后卫上,负责防守工作,以此发挥出小
学生自身的足球运动比赛优势。
(3)激发小学生的竞赛斗志
对于11-13岁的高年级小学生而言,在小学校园足球运动教学中应用比赛法,小学体育
教师需要在前两个阶段教学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体育教师应借助各种各样的
足球运动比赛活动,激发小学生的竞赛斗志与荣誉感,使其在比赛中将身体力量与足球运动
技术技巧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团队协作共同赢得比赛。
小学体育教师可定期组织进行足球比
赛活动,不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与判断力,使他们合理掌控足球比赛流程,以此提升小学
生的足球运动专业素养。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校园足球运动教学活动中,运用比赛进行教学训练,要想取得良好的
教学效果,需要小学体育教师结合不同年龄层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
设计,制定有针对性的比赛教学目标,以此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足球运动技术与技巧。
参考文献:
[1]郝文鑫,方千华,蔡向阳,李守江. 我国新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运行现状考察与治理
路径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07):87-93.
[2]蔡艺,谢欢.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修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的颁行为视角[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8(04):76-81.
[3]韦庭辉. 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足球”教学策略初探[A].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
员会:,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