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麻雀教学目标:1.认识“嗅、煞”等7个生字,会写“奈、巢”等13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
2.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欣赏麻雀图片。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平时,你们都见过哪些鸟儿?是的,大自然中鸟儿的确很多,但我们平常见得最多、最普通的鸟儿你知道是什么鸟吗?(出示麻雀图片)2、导入课题。
麻雀的确太不起眼了,它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动听的叫声,甚至不被人们关注,可是就在它的身上,却发生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故事。
3、介绍作者背景。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心,他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边说,一边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屠格涅夫图片及介绍)这就是屠格涅夫,读过他的文章么?今天学的课文《麻雀》就是节选自他的《猎人笔记》。
那么,在这一只小小的麻雀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连这么伟大的作家都被打动呢?二、整体感知1、了解文章内容。
初读课文,课文出现了哪几个角色?(老师根据学生汇报贴图) 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2、理清课文结构。
(指名说段意)三、合作探究,品读悟文(一)学习第3自然段。
其实故事的发生总有它的起因、经过、结果。
我们先来看一下,故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请你一边读一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出示屏幕)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哎,别忘了用笔画一画。
1、学生自由朗读后谈体会。
师:谁来谈一谈,你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出示字幕)(1)“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
”(刚出生不久可爱)师:哦,你抓住了外形描写来理解,不错!(2)“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非常弱小不会飞可怜孤单无助需要别人帮助)师:“无可奈何”什么意思?是啊,它飞又飞不起来跑又跑不快,只能拍打着翅膀。
现在你体会到小麻雀那无可奈何的处境了么?师:你是从它的动作、神态上来体会小麻雀非常小,很柔弱。
2、指导朗读。
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这就是一只弱小的、可怜的、急需救助的小麻雀!谁能带着这种理解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焦急语气)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动画展示的是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的情景。
背景音乐中有风声,和远处传来的犬吠)小麻雀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呢?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一起读这段话。
(二)学习第4——5自然段。
1、体会猎狗的凶猛。
(1)出示猎狗图片。
你对猎狗有什么印象?(凶猛体格健壮行动敏捷)(2)体会小麻雀处境的危险。
对,就是这样一只体格健壮、行动敏捷、异常凶猛的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已经张开大嘴,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出示图片)同学们,此时此刻,小麻雀的处境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板书:吃)(生命危险、危在旦夕、千钧一发)2、默读第5自然段。
(品读老麻雀要拯救幼儿的句子)师:是啊!小麻雀眼看就要被吃掉了。
可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谁出现了?就在这时候,老麻雀出现了,它要拯救自己的幼儿。
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书上有一句话概括了老麻雀怎样拯救小麻雀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1)生汇报,师出示句子。
(指名读)(板书:救)(2)引导学生体会“用身躯是用什么拯救?”(用自己的生命在救孩子)(齐读)3、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
(体会老麻雀如何拯救幼儿)师:老麻雀是怎样用自己的身躯掩护和拯救小麻雀的,它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四人小组一起合作读4、5自然段,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品悟句意。
(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关的句子)师:谁来说一说,当小麻雀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老麻雀是怎样用自己的身躯拯救自己幼儿的?(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①我想问一下,像一块石头似的说明了什么?(毫不犹豫力量大速度快着急)②指导朗读。
那它为什么这么快这么急呢?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指名、齐读)(2)“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①释词:扎煞。
(竖起来)师:原来的羽毛是比较顺滑的,现在,看老师的手势,是到紧急情况,它就扎煞起来。
想象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的老麻雀像什么?(刺猬)②释词:绝望。
(毫无希望)师:既然没有希望,为什么老麻雀还要救小麻雀?(孩子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不忍心替它死)③体会老麻雀的伟大。
师:宁愿自己死,也要救孩子,用一个词来形容,(奋不顾身舍身为子)(齐读)师: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它要拯救自己的幼儿?(3)“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师:你能把它当时的紧张劲读出来么?师:由一开始的尖叫到现在的嘶哑,这只老麻雀啊,实在已经害怕、疲惫至极!对自己能否阻挡猎狗对小麻雀的进攻是没有把握的,可是它退缩了么?(4)“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①老师比动作体会两者之间的悬殊:“猎狗——大,麻雀——小”。
师:在老麻雀眼里,猎狗是一只庞然大物,这只小小的麻雀竟然要与这么庞大凶猛的猎狗进行搏斗,(板书:斗)它这是在干什么?(送命)②它明知送命,为什么还要这么做?(5)扩展:假如你就是这只老麻雀,你想对其中的谁说点什么?(出示图片)师: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这只老麻雀,面对强大的敌人猎狗,看着身后刚出生不久的幼儿,看着一旁的猎人,你想对其中的谁说点什么?师:对啊,眼看着自己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谁又能无动于衷呢?!所以作者说(出示字幕)(师引读)(6)“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同学们,就是这只老麻雀,眼看着猎狗就要吃掉自己幼儿的时候,它突然从一棵树上——像什么似的?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怎么样尖叫着?它用自己的身躯——想干什么?可是因为紧张,它的声音都——然而它仍旧——和猎狗相比,自己是多么的弱小啊!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①“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板书:母爱)②这种爱和平时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一样吗?③这是在什么时候的爱?(生死关头、千钧一发、危在旦夕)5、师生合作读4、5自然段(出示字幕)师:这又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就是这种母爱,让老麻雀战胜对死和死亡的恐惧,勇敢地飞下来保护自己的孩子。
就让我们怀着心中那份感动再来回顾一下老麻雀的壮举吧。
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这两段话,共同感受一下老麻雀生死关头的爱子之情。
(三)学习6、7自然段那这只麻雀的命运又如何呢?请男同学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女同学读第7自然段。
眼前这一幕太震撼人心了,作者也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所以它唤回了猎狗,不能看着小麻雀被吃掉。
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爱,老麻雀才能吓退猎狗,震撼了我、感动了我,让我唤回猎狗,救了它自己的孩子。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1、欣赏动物的母爱。
在自然界中,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这爱的力量和爱的所在。
请看(出示课件)2、师伴乐深情讲述母爱的故事。
五、课后作业:小练笔“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我为什么要唤回我的猎狗呢?你觉得“我”当时会想些什么?或会对猎狗说些什么?六、板书设计小麻雀救吃斗老麻雀猎狗16、《麻雀》教学反思《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
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文中通过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仅刻画出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我”的同情怜爱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2.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引导学生“从读悟写、读写结合”。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第二单元关于“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这个专题主要是了解写景文章是怎样按顺序描写变化的景物的。
在此基础上学习叙述性文章常见的表达顺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
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不仅要学生了解叙述的顺序,还让学生按照课后题第二题的要求:根据所给的段意实际划分一下每部分的内容。
这样做,不是把“分段”作为目的,而是把它作为训练手段,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式。
通过“从读悟写,读写结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在回答“课文写了几个主要角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问题后,再来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2.鼓励学生“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从“画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入手,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
学生从“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体会到了小麻雀的稚嫩幼小,从“呆呆地”“无可奈何”拍打着小翅膀,体会到了小麻雀的可怜无助。
3.巧借学生的失误,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堂上,当一个学生说:“我认为小麻雀很调皮,因为它不在巢里好好待着”时,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其他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通过回答很自然地引出“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这一环境描写,从而为后面的它“从巢里掉下来的”推断提供依据,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
4.领悟写法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在学生熟读、有感情地郎读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后,让学生回答“作者是哪几方面把小麻雀描写具体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从动作、神态、外形三方面把小麻雀描写具体的”,感悟写法,进行仿写练习,说说小狗向主人要吃的时的动作、神态、外形,进一步体会应用,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整节课,教师适时的引导、恰当的点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自主探究、感悟理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平等、讨论交流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民主和谐,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
三、不足之处仿写一处,学生说得不够理想。
如果我提供一些图片效果可能会好些。
四、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通过初读课文,饱含情感,结合自己对老麻雀的认识,完成填空(任选一题):⑴()的老麻雀⑵老麻雀,()(答案:勇敢、令人尊敬;你真棒,我爱你……)接着精读(4 — 5 自然段,体会情感:带着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伴着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4 —5 )段,并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