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规划设计
2.3 建设工程设计
土壤改良
酸性土壤改良:农家肥、石灰粉 碱性土壤改良:绿肥、松针土
生产用地面积:(小70%,大80%以上) 辅助用地面积:(中小30%以下,大20%以下)
(1)道路网 主干道:小型苗圃3-4米,大型苗圃5-8米。 副道或支道:2-5米。 临时性步道:0.5-1米 大型苗圃环圃道:3-5米 道路占地面积为苗圃总面积的7%~10%。
(2)提水设备
提取地表水或地下水一般均使用水泵。选择水泵规格型号时,应 根据灌溉面积和用水量确定。
(3)引水设施 分渠道引水和管道引水两种。
渠道引水: 一级渠道(主渠)是永久性的大渠道,从水源直接把水引出, 大、中型苗圃主渠顶宽1.5~2.5m。 二级渠道(支渠)通常也为永久性的,从主渠把水引向各作业 区,一般支渠顶宽1~1.5m。 三级渠道(毛渠)是临时性的小水渠,一般渠项宽度为1m以下 引水渠道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1%~5%。
植在沙性土质的地段。
(5)采穗区
概念:为获得优良的种子、插条、接穗等繁殖材 料而设置的生产区。 条件:采种母树区不需要很大的面积和整齐的地块, 大多是利用一些零散地块,以及防护林带和沟、渠、 路的旁边等处栽植。
(6)试验区
概念:为培育、驯化由外地引入的树种或品种而设置的生产区 条件:需要根据引入树种或品种对生态条件的要求,选择有一 定小气候条件的地块进行适应性驯化栽培。
A—该树种的培育年限;
B—轮作区的总区数;
C—该树种每年育苗所占的轮作区数。
某苗圃每年出圃2年生紫薇苗50000株,用3区轮作,每年1/3土
地休闲,2/3土地育苗,单位面积产苗量为150000株/hm2。则:
50000×2
3
S = ————— × —— =1(hm2)
150000
2
注:目前,我国以换茬种植为主,故B/C为1,所以需育苗地面 积为0.667hm2。另需增加3%~5%的损耗,并相应增加用地面 积,以确保如数完成育苗任务。
占用较大面积的土地,通常利用零星分散的地块育苗。 e.嫩枝扦插育苗需要插床、荫棚等设施,设置在设施育苗
区。
(3)苗木移植区
概念:为培育移植苗而设置的生产区。 条件:a.苗木移植区要求面积较大,地块整齐,土壤条
件中等。 b.喜湿润土壤的苗木种类,可设在低湿的地段,
而不耐水渍的苗木种类则应设在较干燥而土壤 深厚的地段。 c.进行裸根移植的苗木,可以选择土质疏松的地 段栽植,而需要带土球移植的苗木,则不能移
2.2 苗圃区划及设计
生产用地区划
(1)播种繁殖区
概念:为培育播种苗而设置的生产区。 特点:播种育苗的技术要求较高,管理精细,投入人力较多,且
幼苗对不良环境条件反应敏感, 条件:a.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好的区域作为播种繁殖区。
b.人力、物力、生产设施均应优先满足播种育苗要求。 c. 播种育苗区应靠近管理区;地势应较高而平坦,坡度小于2° d.接近水源,灌溉方便;土质优良,深厚肥沃; e.背风向阳,便于防霜冻;如是坡地,则应选择自然条件最好
苗圃规划设计
主讲人:某某某 邮 箱:
苗圃规划设计概述 苗圃规划设计的准备 苗圃规划设计的内容 苗圃规划设计成果
1. 苗圃规划设计的准备
圃址勘察与测量 自然条件调查
(1)圃地土壤调查:性质、类型、理化性质(水 分、肥力、盐、酸碱等)
(2)气象资料调查:气温、降水、风害、霜雪等 (3)水文状况调查:水源、地下水、水质含盐量 (4)病虫害调查:种类、数量、危害程度、发病史 (5)植被状况:形成杂草危害的植物
的坡向。
(2)营养繁殖区
概念:为培育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等营养繁殖苗而设置的 生产区。
特点:营养繁殖的技术要求也较高,并需要精细管理, 条件:a.条件较好的地段。
b.硬枝扦插苗,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而湿润。 c.嫁接苗时,因为需要先培育砧木播种苗,所以应当选择
与播种繁殖区相当的自然条件好的地段。 d.压条和分株育苗的繁殖系数低,育苗数量较少,不需要
(2)灌溉系统 大、中型苗圃主渠顶宽1.5~2.5m。 支渠一般顶宽1~1.5m。 毛渠一般渠项宽度为1m以下 引水渠道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1%~5%。
(3)苗圃排水系统的设计
主排水沟宽1m以上,深0.5~1m; 中、小排水沟通常宽0.3 ~0.5m,深0.3~0.6m。 排水系统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1%~5%。
0.6m。 c.排水系统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1%~5%。
4.苗圃防护林带的设计
林带的选择
小型苗圃在主风方向垂直设置一条防护林带; 中型苗圃在四周都设防护林带; 大型苗圃除四周设置主防护林带外,在内部干道和支道两侧 或一侧设辅助防护林带。
防护林带宽
一般主防护林带宽8~10m,株距1~1.5m,行距1.5~2m; 辅助防护林带一般为1~4行乔木。 林带的树种选择
设计说明
1.前言
2.自然情况
3.编制依据
4.指导思想
5.苗圃区划(区划种类树种、数量培育技术
6.建设工程设计
7.道路系统设计
8.灌溉系统设计
9.排水系统设计
10.防护带设计
11.投资预算
12.效益分析
(二)编写设计说明书
1.前言
苗圃意义
2.自然条件
①地形特点。 ④气象条件。
3.编制依据
②土壤条件。 ③水源情况。 ⑤病虫草害及植被情况。
社会经济调查
苗圃所在位置、乡村经济、交通条件、电力供应、 水资源、劳动力、竞争、市场
其他相关材料收集
2. 苗圃规划设计的内容
(1)生产用地面积计算
计算某树种育苗所需面积,可用如下公式:
NA
B
S = ——— × ——
n
C
式中:S—某树种育苗所需面积;
N—每年计划生产该树种苗木数量;
n—该树种单位面积产苗量;
管道引水
管道引水是将水源通过埋入地下的管道引入苗圃作业区 进行灌溉的形式, 通过管道引水可实施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一个完整的喷灌系统一般由水源、首部、管网和喷头组成。
3.苗圃排水系统的设计
主排水沟和支沟组成。 a.主排水沟:圃地最低处,直接通入河流、湖泊或城市排水系
统,宽1m以上,深0.5~1m; b.中、小排水沟通常设在路旁,水沟宽0.3 ~0.5m,深0.3~
(3)育苗技术设计 ①培育苗木的种类。 ②培育各类苗木所采用的繁殖方法。 ③各类苗木栽培管理的技术要点。 ④苗木出圃技术要求。
6.投资预算 7.效益分析
(7)设施育苗区
概念:为利用温室、荫棚等设施进行育苗而设置的生产区。 条件:设施育苗区应设在管理区附近,主要要求用水、用电方便
非生产用地区划
(1)道路网
主干道:小型苗圃3-4米,大型苗圃5-8米。 副道或支道:2-5米。 临时性步道:0.5-1米 大型苗圃环圃道:3-5米 道路占地面积为苗圃总面积的7%~10%。
防护林带的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5%~10%
5.苗圃综合服务区的设计
房屋建筑主要包括办公室、宿舍、食堂、仓库、种子贮藏室、 工具房、车库等; 圃内场院主要包括运动场、晒场、堆肥场等。 办公区、生活区位置 堆肥场等则应设在较隐蔽,但便于运输的地方。
管理区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1%~2%。
2.苗圃灌溉系统的设计
苗圃必须有完善的灌溉系统,以保证苗木对水分的需求。灌溉 系统包括水源、提水、输水和配水系统组成。
(1)水源
a. 地表水: 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直接暴露于地面的水源。
b. 地下水: 指井水、泉水等来自于地下透水土层或岩层中的水源。 设蓄水池以提高水温,再用于灌溉。 钻井开采地下水宜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以便于自流灌溉。 钻井布点力求均匀分布,以缩短输送距离。
2.1 苗圃面积的计算
生产用地面积:(小70%,大80%以上) 直接用于育苗的土地。播种育苗区、营养繁殖育苗区、 移植育苗区、采穗区、设施育苗区等等。
辅助用地面积:(中小30%以下,大20%以下) 苗圃除生产用地之外,用于间接服务育苗生产需要的用 地。道路系统、排灌系统、建筑物、场院、防护林带等。
《林业苗面积计算 ①各树种育苗所需土地面积计算。 ②所有树种育苗所需土地面积计算。 ③辅助用地面积计算。
(2)苗圃的区划说明 ①作业区的大小。 ②各育苗区的配置。 ③道路系统的设计。 ④排灌系统的设计。 ⑤防护林带及防护系统(围墙、栅栏等)的设计。 ⑥管理区建筑的设计。 ⑦设施育苗区温室、组培室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