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优质课教学设计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优质课教学设计_1

预防犯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知道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知道刑法的含义及分类。

4.青少年要预防犯罪、自觉守法。

能力目标: 1.提高对刑法和犯罪的认识。

2.能够辨别犯罪行为,认清不良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

3.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提高对犯罪三个基本特征的认识,树立底线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2.知道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制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识。

3.预防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人民的名义》从这一视频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生-----
师:谁都不能违法,违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追究。

那么什么是违法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

怎样才能预防犯罪。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
探究新课
一、了解罪与罚
师: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听到这样一个词“依法判处”,是依据什么法律作出的判决?什么是刑法,刑法的作用和内容是什么呢?
自读P52页正文部分思考归纳: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1.刑法含义及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过渡: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行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3页最上面的“相关链接”了解犯罪行为的表现。

是不是所有的违法行为都是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那么什么是犯罪呢?
活动:学生阅读教材P53探究与分享
分小组思考讨论: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结合上节课“违法行为”的内容思考)
总结: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

(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

(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制裁或者民事责任,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犯罪的含义及特征(展示)
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两分钟记忆,犯罪及其基本特征
活动:教材p54探究与分享
探讨以下问题: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
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你认为等待王某的将是什么?
过渡: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什么是刑罚,刑罚的种类有哪些?大声读P54页正文及“相关链接”展示
3.刑罚含义及种类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小结:我们刚才学习了刑法,犯罪及其基本特征以及刑罚的内容。

请再次阅读相关内容,完成
实战训练:
展示赖某犯罪及法院判决
思考:①法院依据哪部法律对他们进行判决?
②赖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
③他们受到什么处罚?
④法院的判决中,其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生----
过渡:犯罪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身边也有
活动: 教材55页陈某的事例
思考与讨论:
①陈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②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③案例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要远离违法犯罪,就需要我们加强自我防范。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呢?请同学们自读55-56页正文部分,归纳总结。

展示: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怎样预防犯罪?)
1.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明白了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应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展示教师寄语:播下行为的种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