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九年级上、下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九年级上、下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体系
第一章分子动力论和能
分子动力论
一、分子动理论的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但是分子仍能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了: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三、当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大于斥力,引力其主要作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加得更快,此时,斥力大于引力,斥力其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为零。

四、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上的不同是由于他们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不同造成的。

五、“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裂痕处绝大部分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

能和热量
一、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反映了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3、把物体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二、1、把物体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能。

2、能不仅和温度有关,还和物体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一切物体都有能。

3、同一物体,温度升高,能增大;温度降低,能减小;温度不变,能不一定。

三、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能会增大(仅限于以下两种做功方式)
A 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的能会增大。

B 压缩物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能会增大。

2、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能会减小。

3、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发生热传递的前提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4、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叫做吸收了热量。

5、改变物体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他们在改变物体的能上是等效的。

6、火柴可以擦然,也可以点燃,前者是用做功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后者使用热传递的方式是火柴燃烧的。

7、温度、能、热量的区别:
A 能和热量可以“传递”,但温度不能“传递”
B 能和温度可以“具有”,但热量不能说“具有”
四、1、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能。

2、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染料的热值。

Q=mq 气体Q =Vq
比热容
一、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用C来表示,单位是J/(Kg·℃)
2、C水=4.2×103 J/(Kg·℃),他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二、由表可知:
1、水的比热容最大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
3、通常情况下,液体的比热容大于固体的比热容
三、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热多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得多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放热多
4、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放出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降低得多
四、发动机冷却液应选用比热容大的、沸点低的、凝固点低的、温度低的液体
五、白天吹海陆风,晚上吹陆海风
六、Q吸=Cm(t-t。

)Q吸=Cm△t
Q放=Cm(t。

-t) Q放=Cm△t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热机
一、能的两个利用:
1、利用能来加热(能的转移)
2、利用能来做功(能转化为机械能)
二、热机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取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原理:化学能-能-机械能
燃机
一、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二、四冲程汽油机由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四个冲程组成。

一个工作循环完成四个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一次,曲轴转动两周,飞轮转动两周。

三、做功冲程靠燃气完成,其他三个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装化为能;做功冲程中,能转化为机械能,能减小温度降低。

四、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
1、结构不同:汽油机汽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是喷油嘴。

2、工作过程不同:
A 吸气冲程:汽油机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的燃料混合物,柴油机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