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9群体与互动
作为交换的社会互动(一)
社会交换理论感兴趣的是人们在互动过程中付 出的代价和获得的酬赏。在交换论者眼中,可 将人际间的社会互动或交往过程视为“一种至 少是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的交换活动,无论这种 过程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也无论其报酬或代 价的大小如何。”
现代交换论的思想源头能够追溯到古代思想家 的天才著作中去,但是其直接的思想滥觞却是 近代西方的功利主义经济学、功能主义人类学 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Ethnomethodology就是本土方法研究,即对某一阶级、 地区、团体、行业的人通常用来证明某种关于世界的 一致意见和解决具有极不合理特征的各种问题的方法 的研究。
加芬克尔十分强调按日常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日常生 活。他认为要“把通常赋予特殊事件的注意力转移到日 常生活最平凡的活动上……,并按照这些活动的本来 面目进行了解。”
感染的三种类型
个体间的感染 文艺作品的感染 大型开放人群中的感染
感染的相似性
感染实质上是情绪的传递交流,因此相似性就 成为感染的基本条件,这也是感染者的心理基 础。
相似性包括: 情境相似。 态度、价值观相似。 社会地位相同。
感染在社会互动中的作用
感染可以改变人的情绪。
感染可以使人自然地生发出与环境一致的情绪, 采取比较适当的反应形式。
暗示
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接受到的某种 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依此而作出 行为反应的过程。
暗示的特征
暗示是一种刺激, 但并不是任何刺激都能成为暗示, 只有那些能够引起暗示者反应的刺激才是暗示。
暗示不是说服,无需讲道理,而是一种直接或间接 的提示。
暗示不同于感染和模仿。
暗示的类别
感染可以整合一群人,使之成为一个临时群体, 获得紧急规范,采取一致实的,那么 它们在结果上也就是真实的。
日常生活方法论:互动中的相互理解
由美国社会学家哈罗德·加芬克尔于六七十年代发展起 来
日常生活方法论的英文写法为“Ethnomethodology”, 在汉语文献中也被译成民族(或种族)方法论、本土 方法论、民俗学方法论以及人种学方法论等等
G.米德:从持续进行的社会过程或曰社会互动 开始研究社会。
乔治·赫伯特·布鲁默:(1•)我们是根据我们对 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我们对它采取的行动的; (2•)我们赋予事物的意义是社会互动的结果; (3)在任何环境下, 我们都要经历一种内部 解释过程,“和自己对话”──为的是给这个环境 确定一个意义并决定怎样行动。
第九章 群体与互动
本章主要讨论的问题包括: 1、社会互动的理论分析 2、对称性社会互动 3、非对称性社会互动 4、社会群体及其分类 5、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 6 、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分析
社会互动的基本含义
我们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针对他人的,因为 我们随时都会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和反应对他 人所产生的影响。在每天与他人进行的面对 面的接触中,我们十分清楚他人对我们的期 待,我们也努力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所处 的环境和所处的人。这样一来,我们的大多 数行为都与他人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是社 会学家或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那种社会行动。
模仿
模仿是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应 的行为方式。模仿的内容是极广泛的,不仅限 于行为举止,而且包括思维方式、情感取向、 风俗习惯以及个人性格等。
模仿的类型 自发的模仿,就是无意识地模仿他人。 自觉的模仿,则是有意识的模仿他人。
电视和电影内容可以成 为儿童模仿的重要对象
模仿可以带来正面的社会效应
作为交换的社会互动(二)
交换论者乔治·霍曼斯和彼得·布劳等人认为, 人们的社会互动就是一种交换关系。换言之, 个人利益是隐匿于人们的社会互动背后的普遍 动机,因此,我们可以用交换的观点去考察所 有的社会互动和社会行为。
社会交换理论看到了个人的需要满足和幸福对 他人的社会行为的依赖
作为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产物,社 会交换理论对人类互动的解释有经济学化和庸 俗化的倾向。
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
受暗示者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 人们在疲劳、 疾病和狂热状态下较易受到暗示的影响。
暗示的来源问题,暗示者个人的权力、感望及 人格力量会对暗示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暗示的程度或质量, 如持久和反复的刺激容易 对他人产生暗示。
暗示的强度,如果一项暗示的力量正好遇上了 禁止和阻碍它的反暗示时,就要极大地降低其 效力。
塔德的模仿亚定律
下降律, 即下层阶级具有“模仿上层阶级的倾 向”;
几何级数律, 即在没有干扰的理想状态下,模 仿行为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
先内后外律, 即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 的模仿与选择一般总是优先于外域文化及其行 为方式。
感染
从感染的主体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感染定义 为,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 从被感染者的角度则可将感染定义为,个体对 某种心理状态的无意识的、不自主的屈从。
直接暗示。 这是由暗示者把某一事物的意义直接提供 给受暗示者,使人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的一种暗 示。 间接暗示。这是主要的暗示手法, 即由暗示者凭 借它事物或行为为其中介,将某一事物的意义间接提 供给受暗示者,使人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的一种 暗示。 自动暗示。自动暗示即自我暗示, 这是由暗示 来自何方而划分的。 反暗示。凡外界刺激物的结果引 起了相反的反应, 称之为“反暗示”。
第二节 对称性社会互动(合作与冲突)
互动双方都有类似的行动,双方彼此的行为相 互依赖、相互制约,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为对称 性社会互动。
在其它形式的互动中,互动双方的关系不是对 等的,这就是非对称性社会互动。
第三节 非对称性社会互动
暗示、模仿与感染,是非对称性社会互动的三 种主要形式,早期欧洲社会心理学家曾将这三 者称为形成群众心理的三大原质。在这里,我 们所以将暗示、模仿、感染称为“非对称性”互 动,是因为在这些互动形式中,互动双方的地 位、作用是不同的。也正是由此,才有了暗示 与被暗示者、模仿者与被模仿者、感染者与被 感染者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