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汇报

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汇报

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安全设施与条件竣工验收汇报材料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2017年3月10日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安全设施与条件竣工验收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也借此次工程质量认证的机会,对关心支持我们项目建设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工程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简要的汇报:一、矿井情况简述新阳煤矿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府矿区新民普查区的中部,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府谷县新民镇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10°37′28″~110°40′39″北纬39°02′30″~39°03′78″。

府(谷)~店(塔)一级公路从井田北西部通过,煤矿东距府谷县城约70km,南距神木县城约20 km。

新阳煤矿由原前沙洼煤矿、新阳煤矿、芦草畔煤矿、中大煤矿、大高粱煤矿扩界整合而成,整合后井田面积8.0921km2,矿井设计可采储量1990.8万吨,设计能力90万吨/年,开采煤层为4-3、5-1、5-2,服务年限15.8年。

矿井采用斜井单水平开拓方式,水平标高+1128m。

二、项目审批情况2010年12月1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以“陕政函[2010]214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对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进行了批复。

2012年1月17日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矿采划[2012]4号”下发了《关于划定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矿区范围的批复》,划定了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的井田范围。

2012年5月8日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储备[2012]58号”下发了“《陕西省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2012年6月20日陕西省国土资源资产利用研究中心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对《陕西省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煤矿(H3、H5)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以陕国土资研报[2012]51号文进行了批复。

2013年1月24日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对《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开采设计》进行了审查并以“陕煤局复[2013]7号文件”进行了批复,并于2015年10月20日对《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开采设计(变更)及选煤厂设计》以“陕煤局复[2015]46号文件”进行了批复。

2013年10月8日陕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安全设施设计》以“陕煤安局发[2013]151号文”进行了批复。

并于2016年2月29日以“陕煤安监-函字[2016]12号文”对《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安全设施设计(变更)》进行了备案。

2014年5月6日陕西省水土保持局以“陕水保函[2014]260号文件”对《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进行了批复。

2013年4月23日榆林市能源局以“榆政煤发[2013]75号”对府谷县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建设进行了批复。

2013年7月29日榆林市国土资源局以“榆政国土资预审字[2013]48号文件”对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整合矿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进行了批复。

2015年1月29日陕西省环境保护厅以“陕环批复[2015]74号文”对《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

2014年4月15日府谷县能源局以“府能发[2014]20号文件”对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矿建工程开工备案进行了批复。

2016年4月9日,府谷县公安局以“府谷公消验字[2016]05号文”对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消防工程进行了验收批复,验收质量合格。

2016年8月15日府谷县能源局以“府能发[2016]107号”对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项目(0.9Mt/a)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及联合试运转检查结果进行了批复,同意自2016年8月15日至2017年2月15日进行联合试运转,试运转期限为6个月。

2016年8月29日,府谷县水土保持监督站以“府水监函[2016]20号”文件对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进行了验收批复,同意通过竣工验收。

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项目依法并取得:采矿许可证证号:C6100002013081120135907企业营业执照注册号:610000*********2016年12月22日,新阳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工程质量经煤炭工业陕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进行了工程质量认证,所有单位工程全部合格,单位工程合格品率100%。

2016年委托陕西博达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建设项全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评价结论为各系统全部合格。

三、项目建设完成情况(一)设计的主要技术特征1、煤层赋存特征及资源储量府谷县新阳矿业有限公司由原前沙洼煤矿、芦草畔煤矿、新阳煤矿、中大煤矿、大高梁煤矿整合而成,整合后矿区面积为8.0921km2,开采深度由1175米至1095米,可采煤层4-3、5-1、5-2煤层(4-3煤层局部可采),各煤层平均厚度为0.86m、1.97m和1.04m,地质资源/储量3558万t,工业资源/储量3362.4万t,设计资源/储量为2744.4万t,设计可采储量为1990.8万t。

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0.90Mt/a,考虑1.3的储量备用系数,经计算矿井服务年限为15.8a。

3、开拓方式及井筒特征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

矿井移交达产时共布置三条井筒,即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

主斜井:井筒倾角16°,斜长517m,井筒内装备胶带输送机,担负全矿井的提煤任务;副斜井:井筒倾角6°,斜长1200m,井筒内运行无轨胶轮车,担负全矿井的辅助运输任务;回风斜井:井筒倾角20°,斜长386m。

用于矿井的回风兼安全出口。

4、水平划分4-3煤层至5-1煤层间距平均为27.12m;5-1煤层至5-2煤层间距平均为14.6m。

依据煤层间距、厚度,并考虑到矿井开拓布置的合理性,全井田可采煤层(4-3、5-1、5-2)分煤组共划分为一个水平。

即:主水平设在5-1煤层中,水平标高+1128.0m,在4-3煤层设辅助水平,主辅水平之间通过斜巷和煤仓联系。

5-1煤层和5-2煤层共用一组大巷联合开采。

5、大巷布置三条大巷在井田中部均沿煤层掘进。

大巷组由带式输送机大巷、辅助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组成,巷道中心距为40m。

各巷道均采用矩形断面,锚喷支护。

6、盘区划分、采煤方法及工作面装备本井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倾角小。

本井田设一个开采水平,共划分5个盘区,即431、511、512、521、522盘区。

分述如下:4-3煤层划分431一个盘区;5-1煤层划分511、512两个盘区;5-2煤层划分521、522两个盘区。

盘区接替顺序依次为:511盘区→(512、431)配采盘区→(521、522)配采盘区。

其中设计移交投产盘区511盘区,煤层平均厚度2.04m,采煤方法为长壁综采采煤法,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移交达产时,共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两个掘工作面,保证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

井下51101长壁综采工作面长度为200m。

设计选用MG2×200/930-WD 型双滚筒电牵引采煤机;选用SGZ800/800型刮板输送机;选用ZY6800/13/26型液压支架。

7、井下运输主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连续运输方式;辅助运输采用防爆低污染柴油机无轨胶轮车直达运输方式。

8、矿井主要设备(1)主斜井提升设备选用DTL120/80/2×355胶带输送机。

(2)通风设备:矿井初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

选用2台FBCDZ-NO27B-160×2型防爆抽出式轴流通风机,单台风机电机功率2×160kW。

(3)排水设备:MD216-9×25型矿用多级离心式水泵三台,配带电机功率200KW,敷设两趟Ø159×4.5排水管路。

(4)压缩空气设备:矿井地面建空气压缩机站一座,设计选用EWA185A/W型空气压缩机2台,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

9、地面生产系统地面生产系统主要由主斜井驱动机房、筛分车间、带式输送机栈桥、洗煤车间、产品棚库等生产环节组成。

原煤经筛分加工后分为-30mm、30~80mm、+80mm三级。

大块煤直接进入煤棚,中块、末煤入洗煤车间,水洗后分成中块和末煤,分别进入块煤棚和末煤棚。

10、地面运输矿井地面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

府(谷)~店(塔)公路距矿井工业场地仅3公里,矿区东部紧靠神府公路,依托该2条公路(三级)为矿井建设、生产和生活服务。

11、供电电源、监测、监控及通信根据矿方与府谷县电力局签订的长期供电协议,矿井电源(两回10kV)分别引自距矿井0.5km处新窑开闭所不同母线段至矿井工业场地10/0.4kV 变电所,架空线采用LGJ-240型钢芯铝绞线,采用混凝土杆架设。

工业场地建10/0.4kV变电所一座,由该变电所向井上、下各用电地点供配电。

井上下生产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要由矿中心站(设备2台)、中心网络服务器、地面通讯中控站KJ740、传输接口、井下分站(10台)、传感器、传输电缆等组成。

其它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包括:矿压监测系统、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矿井工业电视监视系统及计算机管理网络系统。

井上下通信系统:根据矿井生产能力及固定/移动电话用户综合考虑,设计采用有线/无线一体化解决方案,建立矿井“行、调合一”的生产调度通信系统。

主机选用SH-SD300型矿用数字程控交换机和采用KT352井下无线通信系统,实现井下固定/移动电话的调度通信。

12、地面建筑工业场地主要建(构)筑物包括:驱动机房、筛分车间、皮带栈桥、煤棚、压风机房、地磅房、变电所、主、副井空气加热室、消防水池、井下及地面污水处理站、器材库、炸药库、机修车间及综采设备库、油脂库、洗煤车间等设施。

行政、生活福利建筑包括:办公楼、浴室灯房及任务交待室联合建筑,生活福利设施包括单身宿舍、活动中心及餐厅等。

13、供水水源及用水量地面生产、生活用水实行分供式。

井下排水经处理后回用于地面生产用水和井下消防洒水。

生活用水由深水井提供。

经计算,本矿生产、生活用水总量为988.16m3/d。

工业场地地面生产、生活用水量为336.12m3/d,工业场地地面消防用水量为540.00m3/d,黄泥灌浆用水量为203m3/d。

14、采暖、洗浴及井筒保温矿井工业场地新建蒸汽锅炉房一座,用于工业场地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及行政生活区采暖、洗浴和井筒保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