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obath技术PPT演示课件

Bobath技术PPT演示课件

23
手的抗痉模式:
伸腕、伸指、拇外展。将腕关节、手指伸展, 拇指外展,牵拉手部的屈肌群
患者双手及上肢同时活动时让患者双手掌心相对, 十指交叉握手,患侧拇指在上,此形式的握手又 叫Bobath式握手
24
促进正常姿势反应
调正反应: ������ 当身体偏离正常姿势时,人体会自发性地
出现恢复正常姿势的动作,即头部位置,头 部对躯干位置,四肢对躯干位置等恢复正常 的一系列反应。 促进翻身、转移及平衡训练。
神经发育学疗法(NDT)之
Bobath技术
1
摘要幻灯片
一、概述 二、基本理论 三、基本技术 四、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2
一、概述
通过正常的姿势反射和控制关键点来抑制异常的姿 势反射和肌张力,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 反射和平衡反应,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的技术, 其核心是以日常生活活动任务为导向的姿势控制和 运动控制。
27
(3)发自躯干,作用于 颈部。其反应为上半 身或下半身扭动时, 另一半随之转动成一 直线。例如,病人仰 卧,将肩胛带或骨盆
扭转,带动躯干转动。
28
(4)发自眼睛, 作用于头部。 当躯干位置 倾斜时,由 于来自眼部 的刺激,而 将头部保持 正确位置。
29
平衡反应
当人体突然受到外界刺激引起重心变化时,四肢和 躯干出现一种自动运动,以恢复重心到原有稳定状 态。
5
以Bobath概念为主的相关书籍
6
Bobath 观念的定义
是对由于中枢神经损伤,引起功能、运动和 体位控制障碍的患者,进行评价和治疗,它 是一种问题解决方法
“Bobath观念还没有完成,我们希望她在将 来不断成长和发展。”Bobath(1986)
7
Bobath 观念的基本原理
建立在运动控制理论、运动学习和神经肌肉 可塑性及生物力学的理论知识之上;
使人体在任何体位时均能维持平衡状态,是一种自 主的反应。
������ (1)倾斜反应 ������ (2)保护性伸展反应 平衡反应是比调正反应更高级的维持全身平衡的一
种反应,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高级水平的发育 性反应。
30
平衡反应
31
32
33
34
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
35
床上良好体位的保持和体位转换
Bobath反对增加肌张力,反对利用反射和协同运动, 反对使用抗阻运动
3
创立者:
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
适应症:脑瘫、成人偏瘫等
是20世纪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运用最 广泛的方法之一
4
Berta Bobath英国物理治疗师 Kare Bobath英国神经病学家
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WHO2001),从参与、活动和病损之间联系、 行为和运动控制、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的后 果、神经和肌肉可塑性、运动学习等方面进 行分析与治疗。
8
传统Bobath常用治疗技术
1.关键点控制; 2.反射抑制性模式; 3.促进正常姿势反应; 4.床上良好体位保持; 5.体位转换; 6.推-拉技巧; 7.拍打; 8.肢体置放和控制; 9.患侧肢体的负重
25
常用的翻正反应:
(1)发自颈部,作用于躯干。由于头部与躯干 之间的位置变化而使躯干转动。如在仰卧位 时,将头部转向一侧,由于颈部受刺激而出 现胸、腰、下肢转动。
26
(2)发自迷路,作 用于头部。当躯 干位置倾斜时, 保持头部直立, 面部垂直,眼睛 水平位的动作。 例如,病人坐在 椅上,被动向左、 右倾斜时的头部 反应。
A 取肢体外旋、 外展、伸肘、 前臂旋后、伸 碗、拇外展位。
B 利用非对称 性紧张性颈反 射
20
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使髋屈曲外展、屈膝、 踝背屈即可控制。
21
肩的抗痉挛模式
菱形肌、斜方肌尤其是背阔肌的痉挛,使 肩后撤、下沉
肩的抗痉挛模式为使肩向前、向上
22
肩的抗痉模式:肩部向前、向上方伸展。
15
上肢痉挛模式: 屈肌亢进
16
下肢痉挛模式: 伸肌亢进
17
(1)躯干抗痉挛模式; (2)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3)肩的抗痉挛模式; (4)手的抗痉挛模式; (5)利用反射性机制改善异常的肌张力。
紧张性迷路反射 ������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 阳性支撑反射
良肢位的摆放 床上转移活动 体位变换
36
健侧卧位:
健模式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躯干屈肌张力增高时,把头 部放置在过伸位,可以降低 屈肌张力,增加伸肌张力;
躯干伸肌张力增高时,把头 放置在屈曲位,可以降低伸 肌张力,增加屈肌张力;
躯干屈肌与伸肌张力均增高 时,可以通过旋转躯干(保持 骨盆不动)来抑制。
19
上肢的抗痉挛模式
10
中心控制点:胸骨柄中下段——控制躯干 近端控制点:头部——控制全身
骨盆——控制骨盆部位 肩部——肩胛带部位 远端控制点:手指——控制上肢,手部 足——控制下肢及足
11
•中央关键点: 胸骨中下段
控制胸骨关键点提高身体中枢部的稳定性
12
������ 近端关键点
上肢的肩峰������ 下肢的髂前上棘
13
远端关键点:
上肢的拇指������ 下肢的足拇趾
14
反射抑制模式
反射性抑制模式:(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RIP) (1)针对抑制异常运动和异常的姿势而设计的运动
模式 (2)偏瘫患者常见痉挛模式:
头:颈部侧屈,面部转向健侧 ������ 躯干:躯干侧屈并向后方旋转 ������ 肩胛带:后撤、下沉 ������ 骨盆:上抬并向后方旋转 ������ 上肢:屈肌亢进
9
关键点的控制
关键点(Key Point): 人体的某些特定部位,这些部位对身体其他
部位或肢体的肌张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在关键点上的手法操作来抑制异常的姿
势反射和肌张力,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 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 对关键点的控制是Bobath技术中的核心,常 与反射性抑制综合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