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20XX年1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5)
第三章收入管理 (7)
第一节收入登记管理 (7)
第二节票据管理 (8)
第三节非税收入管理(可选) (8)
第四章支出管理 (9)
第一节用款计划管理 (9)
第二节支付管理 (10)
第三节执行方式及事前申请管理 (11)
第四节借款管理 (13)
第五节报销管理 (13)
第五章收入和支出分析 (15)
第六章附则 (1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本局收支管理内部控制,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单位财务规则》、《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规定,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主要包括:
(一)财政补助收入,即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
(二)事业收入,即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其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三)上级补助收入,即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四)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即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五)经营收入,即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即本条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注:依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十五条确定。
】
第三条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包括:
(一)事业支出,即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基本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了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项目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所发生的支出。
(二)经营支出,即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三)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即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四)上缴上级支出,即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五)其他支出,即本条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支出,包括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
【注:依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十九条确定。
】
第四条收入管理遵循以下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应当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二),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
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
(三)对按照规定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收缴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不得隐瞒、滞
留、截留、挪用和坐支。
【注:明确收入管理原则,依据依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十六、十七条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二十六条规定。
】
第五条支出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从财政厅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
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按照规定向财政厅
或者主管部门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财政厅或者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
(二)应当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
(三)应当按照支出业务的类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支出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
实行国库
集中支付的,应当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注:提出支出管理内部控制要求,依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二十三条;《行政事
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二十九、三十条。
】
第六条收支管理内部控制任务。
(一)建立健全收支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二)合理设置收支管理岗位;
(三)对收入业务实施归口管理;
(四)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五)加强票据及印章管控;
(六)加强支出事前申请控制;
(七)加强支付控制;
(八)加强支出分析控制。
第七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局收支业务管理工作,下属单位参照执行。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八条收入和支出管理机构的设置。
(一)决策机构:局党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