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企业如何做好安全管理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安全、经济、优质用电的要求越来越高,电网安全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电网企业须不断改进思路,电力生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对电力生产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电力行业;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76-01
“安全”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可谓如影随行,同样安全是电力生产正常经营的基础和前提,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可靠、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居等问题。
一、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卜。
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
(二)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
行为。
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
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配电修理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
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了一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
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
如一些人身死亡事故,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台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三)管理工作不到位
一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轻视日常管理。
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
二、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每一个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喜怒衰乐,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忱关心他们。
这是因为,电力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电力事故,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此外,我们还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
(一)从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到文化建设等各方面树立安全意识
1.设备管理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
选用质量优良的设备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好设备对电网安全生产的作用是极其明显的。
一方面,设备本身的故障概率将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抢修与方式调整概率的降低、检修维护工作量的减少、容易实施自动控制等都会大大有利于安全生产。
设备管理涉及从设计选型、采购监造、基建调试、运行巡视直至退役报废的各个环节。
从生产角度看,设备管理的重点是运行维护。
主要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零缺陷管理”,尽一切可能使运行设备的缺陷率降到最低。
缺陷管理是设备运行管理的基础,无论设备有多好,检测手段有多先进,缺陷管理都不能放松;(2)控制好运行设备的发热点。
电力系统中设备故障的预兆基本上与异常发热有关,有效地检测这些异常发热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使设备的强迫故障停运转变为有计划的检修,这可大大降低设备停运对系统的冲击,并使检修工作有条不紊,降低人身事故发生的概率;(3)编制好设备技改规划。
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与设备更新速度的提高,有计划地加快设备改造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很容易出现一批设备中的某一缺陷同时发作的尴尬局面,给系统运行与正常检修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很容易酿成电网或人身事故。
2.加强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目前基本上是与行政管理体系相对应的,也是目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落实的组织保障。
对基层一线而言,必须坚持2条:一是安全责任越到基层应越具体;二是安全责任在体系设计与执行中应逐级加强而不能逐级放松。
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更多地是体现在安全生产的组织与
落实上,因此在宏观上是越往上责任越大;但是,对于一线的工作,具体到某一点上,越往下应该是越具体,责任越明确。
3.建立安全文化。
企业的安全文化范围很广,也很重要。
事实上,就算我们的规章制度再全面也有管不到或管不了的地方,就像法律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一样。
目前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也相当重要。
否则,规章制度很容易会成为一纸空文。
4.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口号上,更重要的是在贯彻落实上。
对于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单位的一把手,“安全第一”必须在安排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时体现出来,而不能停留在报告上与安全检查中,其检验标准是要看当安全与工作进度、安全与经济效益等出现矛盾的时候,是否能真正坚持“安全第一”。
对于一线职工,“安全第一”要体现在日常的生产行为中,要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改变以往粗放散漫的工作作风,真正体现突出安全意识为重的思想。
(二)提高电力生产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行为的重要性
安全是企业生产和创造效益的前提条件,企业生产没有安全保障就不能进行正常稳定地创造效益,员工的收入就不能得到保证,更谈不上为创造效益,甚至导致企业关闭停产,因此安全问题关系到企业全体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重视安全讲安全,不应视为只是领导的事,讲安全,不应该认为是完成上级的指示,消极地去完成,而应成为每个作业人员的自觉意愿。
(三)坚持理论、制度、机制、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
平的重要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要求。
首先要坚持理论创新,树立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
其次要坚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变革,是在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面的一种新发明的结果。
再次要坚持机制创新,关键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要开展多层次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最后要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微机监控系统与网络结构可极大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三、结束语
安全问题及隐患无异于我们头顶上的无形利刃,我们必须警钟长鸣,肩负起责任使命。
责任需要深植培育,安全需要按章践行,二者不可偏颇。
责任缺失,安全便成无本之木。
安全是严肃的,唯有用责任编织我们的安全之盾,才能坚固耐久,才能保证企业和谐、稳定、发展,才能保证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