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上机实验报告目录:一、概述二、主要上机实验内容1.数据库的创建2.表的创建3.查询的创建4.窗体的创建5.报表的创建6.宏的创建三、总结一、概述(一)上机内容:第七周:熟悉Access界面,数据库和表的创建,维护与操作1. 熟悉Access的启动,推出,界面,菜单,工具栏等;2. 练习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创建空数据库;3. 练习创建表结构的三种方法(向导、表设计器、数据表)、表中字段属性设置;4. 练习向表中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5. 练习创建和编辑表之间的关系;6. 练习表的维护(表结构、表内容、表外观)7. 练习表的操作(查找、替换、排序、筛选等)第八周:练习创建各种查询1.选择查询(单表、多表、各种查询表达式)2.参数查询3.交叉表查询4.操作查询(生成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第十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窗体1.自动创建纵栏式窗体和表格式窗体;2.向导创建主|子窗体3.图表窗体的创建4.练习通过设计器创建窗体5.练习美化窗体第十三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报表1.自动创建纵栏式报表和表格式报表;2.向导创建报表(多表报表、图表报表、标签报表)3.练习通过设计视图创建报表(主|子报表、自定义报表)4.练习在报表中添加计算字段和分组汇总数据第十五周:综合应用1.了解Access数据库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2.课程内容的综合练习;3.编写上机实验报告、答疑(二)上机完成情况第七周:熟悉Access界面,数据库和表的创建,维护与操作完成了创建表,向表中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创建和编辑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表的维护,修改了表的结构、内容、外观,最后进行了表的操作,查找、替换、排序、筛选等。
已完成第八周:练习创建各种查询练习选择查询、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然后练习并操作查询,生成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等。
已完成第十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窗体自动创建纵栏式窗体和表格式窗体,向导创建主|子窗体和图表窗体,练习通过设计器创建窗体,美化窗体。
基本完成第十三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报表自动创建纵栏式报表和表格式报表,向导创建报表,练习通过设计视图创建报表,在报表中添加计算字段和分组汇总数据。
已完成第十五周:综合应用了解Access数据库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课程内容的综合练习,编写上机实验报告。
已完成二、主要上机实验内容(一) 数据库的创建1.数据分析,进行概念设计与逻辑设计某学校设计学生教学管理系统。
学生实体包括学号、姓名、性别、籍贯、联系方式。
每名学生选择一个主修专业,专业包括专业编号和名称,以及专业类型。
教学管理还要管理课程表和学生成绩。
课程表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学时、学分、指导老师,每门课程为一个专业开设,学生选修的每门课程获得两个成绩:平时成绩+考试成绩。
2. 数据库结构设计指定数据库文件的名称,并为设计好的关系模型设计表结构。
数据库文件保存在“D:\我的文档\”文件夹中,数据数据库文件名为教学管理.mdb3.定义数据库文件定义存放路径,和数据库文件。
(二)表的创建1.定义数据库中各表在“数据库”窗口中选择“表”对象,在表对象窗口中双击“使用设计视图创建表”,弹出设计窗口。
根据事先设计好的结构,分别定义各表、字段名、字段属性。
重复的步骤可简化。
关系模型: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号,籍贯,联系方式)专业(专业号,专业,专业类型)课程(课程名,课程编号,学分,学时,指导老师,专业号)成绩(学号,课程编号,成绩,成绩)2.定义表之间的关系当所有表定义好后,在单击“关系”按钮,弹出关系定义窗口依次选中各表,单击添加。
选中专业表中的专业编号字段,拖到学生表中专业编号字段的上,弹出编辑关系对话框,选中实施参照完整性,单击创建。
按类似方式建立关系,得到整个数据库的关系:3.输入表记录当所有表建立好后,可开始输入记录。
在数据库对象表窗口,双击“课程”表,出现“数据表”的视图,在该视图中依次输入各条记录:4.创建表时的完整性设置(1)定义主键,实现实体完整性的操作每个表都可以定义主键。
在Access中为教学管理数据库的各表定义主键。
当一个表没有合适的字段作为主键时,一般会增加一个“id”字段。
试在“成绩”表中增加一个“成绩id”字段,并定义为“自动编号”型,然后定义其为主键。
(2)进行设置参照完整性的操作在定义的有关系的表上,为关系设置参照完整性。
(3)通过不同方式实现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的操作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是指由用户规定的对于表中数据取值的约束。
在Access 表定义时,除定义主键和关系外,通过多种方式设置用户定义完整性。
对教学管理数据库中必要的用户定义完整性进行设置和定义。
5.创建组在教学管理数据库中选择“编辑”-“组”-“新组”命令,或在对象标签中单击右键,弹出快捷菜单中选中“新组”,弹出“新建组”,在“新建组名称”中输入“学生和成绩”单击“确定”选择“表”对象选中“学生”单击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到组”-“学生与成绩”,这样“学生”的快捷方式就加入到组中。
6.字段属性定义与应用(1)字段显示格式设置使“学生”表中的字段以黄色显示。
(2)字段输入掩码设置在定义“学生”表时,由于“学号”是8位文本,且每位都由0~9组成,因此,要在定义“学号”字段时规定每一位的输入都必须是数字。
其他如课程表的“课程编号”字段、专业表的“专业编号”字段等都可以定义类似的输入掩码。
(3)定义字段查阅方法“查阅”控件与字段绑定,可以提示字段的输入。
为“专业”表的“专业类别”定义查阅控件绑定。
7.数据表视图下数据记录的显示与操作(1)输入操作利用数据表视图进行输入操作,输入的数据应该满足完整性的要求。
而如果是有关系的表中的子表,外键输入时还要与主键值对应。
根据给定的数据,为数据库中各表(重点介绍一到两个表)输入记录。
(2)修改和删除操作(3)数据表视图中的设置数据表视图是浏览表中数据的界面,可以做不同的设置,以获得不同的效果。
①数据表视图中父子表的展开。
②按照指定的字段排序浏览。
在“成绩”数据表视图中③在学生表中只显示女生数据记录。
(三)查询的创建1.创建查询从一个表中查找数据⑴打开查询设计器⑵选择查询对象的数据来源表⑶确定查询对象查找的数据字段⑷保存查询对象⑸预览查询对象2.创建查询从多个表中查找数据⑴打开查询设计器⑵选择查询对象的数据来源表⑶确定查询对象查找的数据字段⑷设置查找的条件(成绩>80)3.创建查询通过输入参数条件查找数据⑴打开查询对象⑵将查询另存为一个新查询对象⑶定义输入参数条件的提示文字⑷保存并运行查询4.创建查询通过向导查找交叉数据⑴启动查询向导⑵回答向导提问⑶自动创建交叉表查询5.创建查询将查找的数据生成一个新表⑴打开查询设计视图⑵选择查询字段⑶将查询定义为“生成表查询”类型⑷预览将要生成的表⑸生成新表6.创建查询将查找的数据从表中删除⑴打开查询设计视图⑵选择“学生表”表的所有字段作为查询字段⑶将查询定义为“删除查询”类型⑷输入查询准则(“性别”=“男” )⑸预览要删除的数据7.创建查询将查找的数据统一更新⑴打开查询设计视图⑵选择查询字段⑶将查询定义为“更新查询”类型⑷输入查询准则(“学号”=“020*******” )⑸预览“更新查询”检索的数据⑹执行更新数据的操作⑺保存更新查询8.创建查询将查找的数据追加到指定表中⑴打开查询设计视图⑵选择查询字段⑶将查询定义为“追加查询”类型并确定追加的目的表⑷选择追加数据的字段与目的表中对应的字段⑸预览查找到的数据⑹执行追加数据的操作⑺保存追加查询(四)窗体的创建1.创建纵栏式窗体⑴在数据库对象窗口“对象”栏单击“表”按钮,选择“学生表”⑵在主窗口工具栏上单击“自动窗体”按钮⑶保存窗体对象为“纵栏式—学生信息窗口”2.创建表格式窗体⑴在数据库对象窗口“对象”栏单击“窗体”对象⑵在数据库窗口工具栏上单击“新建”按钮⑶在打开的“新建窗体”对话框中,选择“自动创建窗体:表格式”⑷在表/查询列表框中选择查询⑸单击“确定”按钮⑹保存窗体对象为“表格式—学生基本信息浏览窗体”3.创建子/主式窗体⑴启动窗体向导⑵回答向导提问⑶自动创建窗体4.创建图表窗体⑴启动图表向导⑵回答向导提问⑶自动创建图表窗体(五)报表的创建1.创建纵栏式报表⑴在数据库对象窗口“对象”栏单击“表”对象,打开“学生表”⑵在主窗口工具栏上单击“自动报表”按钮⑶保存为“纵栏式—学生报表”2.创建表格式报表⑴在数据库对象窗口“对象”栏单击“报表”对象⑵单击数据库窗口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打开“新建报表”对话框⑶在“新建报表”中选择“学生基本信息”⑷保存为“表格式—学生基本信息报表”3.创建多表报表⑴启动报表向导⑵回答向导提问⑶保存向导创建的报表对象4.创建图表报表⑴启动图表向导⑵回答向导提问⑶保存报表5.创建标签报表⑴启动图表向导⑵回答向导提问⑶自动创建报表6.创建主/子报表⑴启动报表向导⑵回答向导提问⑶保存向导创建的报表对象7.创建自定义报表⑴打开一个空白报表⑵为报表指定数据源⑶在“报表页眉”中添加报表标题标签⑷在“页面页眉”中添加字段标题标签⑸在“主体”中添加绑定型文本框⑹移动页面页脚与报表页脚⑺预览报表(六)宏的创建创建宏:⑴打开宏设计视图⑵指定操作命令⑶指定操作参数⑷保存宏对象⑸定义打开表对象的操作:⑹定义打开表对象的操作:⑺运行宏三.总结这个学期一共进行了五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上机操作,在学习课本和上机实践中一步一步了解数据库,慢慢地学会了如何创建一个数据库以及如何创建表、查询、窗体、报表、宏等。
利用数据库可以达到对数据的处理、分析,从而使其更方便的为我们所使用,并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在仔细地看书、上机实践、请教同学和老师的过程中,我从对数据库的一无所知逐步学习到可以建立一个数据库。
在空的数据库里创建表,并且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创建方法。
再一步一步的熟悉数据库对象下的查询、窗体、报表、宏等。
完成了表的创建、查询的几种类型,还有窗体的创建、报表的创建等,知道了它们的功能和类型。
按照老师的要求,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布置的任务。
我创建的数据库就是一直以来学校最常用到的记录管理学生成绩和其他信息的这样的一个数据库。
通过这几次上机实践,我了解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概念固然重要,但是只有用软件真正地实践过,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通常我们仔细看了课本以后就认为什么都会了,而且认为在文件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但往往实际情况并不是永远尽如人意的,需要我们结合书本知识,灵活的转变,以及不停地修改,最终得到我们想要的。
因此,我们以后要经常进行实践环节。
通过不断地练习,更加熟悉数据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