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高效复习课堂探析
摘要:新课标下的高三,仍然是老师和学生最辛苦的阶段。
如何能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效,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
因此,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得到了一些打造高效课堂的经验与方法。
关键词:高效课堂高效复习高三复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44-01
实行新课标后的高考化学试题,知识的覆盖面更大、更宽,综合性更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更高。
高考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要使学生做到三个到位: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上述要求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有追求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笔者,就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复习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1 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取得高效发展。
使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因此,课堂的高效与
否,关键在于教师。
2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要获得高效的课堂,我觉得教师应该在“放、备、动”这三个字上下功夫。
(1)“放”,就是教师要相信学生,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学习,锻炼能力。
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是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灵魂。
尽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得到广泛的宣传,但在复习课中,还存在很多老师害怕学生不会学习,不会理解,继续沿用着老师满堂讲课后艰辛辅导的教学模式,最后的结果却是是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难受,教学效果还特别差,以此形成师生互怨的恶性循环。
对于这种现象,是最值得我们老师去深思的地方。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更好的学。
只有学生学会了,老师的教才有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教育的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必须把对学生的尊重摆在首要位置,实质是让“学”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
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就一定要做好三个解放:①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②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充分讨论起来,表达出来;③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充分思考起来。
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权利,还给学生自主。
(2)“备”,就是要在各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包括备教材,备学生等。
它是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前提。
首先,备教材。
课前准备不仅仅是单纯地写教案,而是要花更多的功夫去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仔细思考用什么方法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根据课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或其它情况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要有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前检测、课堂练习和课后检测。
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需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其次,备学生。
毛主席曾说:“有什么样装备就打什么样的战术。
”同样,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我们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做好“以学定教”。
只有符合我们学生实际,能被学生所接受,不断促进学生进步、发展的课,才能算得上是优质高效的课。
如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我们要更多的采用点拨教学法,而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则更多得去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记忆,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动”,就是想法设法让学生的各种机能运动起来。
包括动手、动嘴、动脑等。
“动”,是“高效课堂”的一大法宝。
可以说,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教学的能力远远比教学能力本身更重要。
纵观教学效果好的全国名校,无论是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还是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都是把重点放在怎么指
导学生去“学”上。
这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同时,老师也能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快乐,感叹教书原来是一件如此美妙的事情!对于如何让学生“动”,我有如下体会:
第一,利用小组合作,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
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相应的约束机制。
每个学生的课堂练习必须按时交,哪怕是交白卷,完成情况不好的要反思学习过程。
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位同学每天至少举手发言一次。
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
写错的作业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
每位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制订相应可行措施,督促学生全员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第二,利用“两测一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堂好课,一定要有学生思维的激烈碰撞和思想的表达。
因此,我现在课堂的基本模式是:课前检测,课堂学习(同学交流或教师点拨),课堂练习,课堂检测。
利用课前5分钟测试,可以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对预习的知识再一次做梳理,并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课堂学习,主要是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准备好讲课的小组进行讲解和探讨,教师适时点拨即可。
课堂练习,是对学生知识的一个巩固,教师要多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以提醒大家注意。
课堂检测,即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
总之,
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
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
课堂上要精讲精讲,多学多练。
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使课堂产生最大的效益。
第三,以点带面,形成系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知识点多而杂,因此,在教学中切忌平铺直叙,面面俱到。
教师要抓住重点,带领学生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当通过努力,学生理解了重点难点知识,这对学生来说,必然是最大的肯定与鼓舞,将使他更有兴趣去研究和总结其它知识。
在重点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①在时间安排上,要分清主次,把重点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要舍得花时间,使学生真正透彻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内容;②要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不要孤立地讲授重点。
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在知识的多种联系和反复渗透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才可以让老师避免“满堂灌”的劳累,才可以帮学生摆脱“题海战术”的折磨,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体会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 张宫开.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2] 董泳江.高中化学“人教版”中实验教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3] 葛新新.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化学教学设计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