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第1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直接故意2、犯罪未遂3、正当防卫4、刑法的空间效力5、刑事责任能力6、刑法的溯及力7、刑事责任8、犯罪客体9、管制10、有期徒刑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根据我国刑法分则对各种直接故意犯罪构成要件的不同规定,犯罪既遂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为了使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3、我国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折衷分类法,通常将共同犯罪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________或者_________ 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
6、教唆不满______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7、犯罪人的行为已经具备刑法分则规定的________,是犯罪既遂。
8、继续犯(或称持续犯)是指犯罪行为从开始到终止出于继续状态的犯罪,继续犯的特点是______与______同时继续和结束。
9、法定情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
10、犯罪客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
12、我国刑法对数罪并罚基本上是采取___________原则,同时兼采______和_______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13、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是________和_______。
14、刑法是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法律。
三、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目括号内。
每题1分,共20分)1、在我国死刑适用的犯罪分子是()。
①具有民愤的②罪行极其严重的③屡教不改的④危害国家安全的2、在刑法理论中,正当防卫的行为是()。
①排除犯罪性行为②没有客观危害结果的行为③不具有侵害性的行为④免除刑事责任的行为3、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存在的犯罪类型是()。
①故意犯罪②过失犯罪③直接故意犯罪④间接故意犯罪4、张某因赌博输了钱,意欲偷割电线卖钱,于某日晚十时左右偷割了正在使用的电线200 余米,张某的行为属于()。
①数罪②法规竟合③想象竟合犯④牵连犯5、刘某见到自己的女友遭到冯某、陈某的调戏、侮辱,便上前训斥。
冯、陈二人便围打刘某,刘某也进行反击。
途经此地的便衣警察朱某未表明自己的身份,便迅速上前去抓住刘某,以制止继续相互殴打。
刘以为是对方的同伙,便上去向朱某面部猛击数拳,造成眼部伤害(属轻伤)。
刘某的行为属于()。
①正当防卫②过失伤害③故意伤害④假想防卫,是意外事件6、王某系民警,他伪造“户口专用章”及有关国家机关的公函,对一些急于想迁户口进城的人进行欺骗,先后获赃款5000余元。
王某的伪造证件与诈骗行为属于()。
①吸收犯②牵连犯③结合犯④想象竟合犯7、对预备犯的处罚是()。
①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②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③应当比照中止犯免除或减轻处罚④可以比照未遂犯从轻、减轻处罚8、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
①我国刑法总则与分则的结合②我国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③我国刑法的规范和解释④我国刑法的组成和结构9、首要分子是指()。
①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犯罪分子③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④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10、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
①犯罪策划过程中②犯罪预备过程中③犯罪实施过程中④犯罪预备过程或者着手实行过程中11、犯罪构成是成立犯罪的一条()。
①要件的总和②主观要件的总和③客观要件的总和④主、客观要件的总和12、从重处罚就是()。
①判处高于法定刑的刑罚。
②在法定刑范围内适用较重的刑种③在法定刑范围内适用较长的刑期④在法定刑的中间线以上判刑13、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相同点在于()相同。
①危害来源②实施目的③实施前提④实施前提14、我国刑法规定的时效,是指()。
①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期限②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期限③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期限④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15、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存在的犯罪类型是()。
①故意犯罪②过失犯罪③直接故意犯罪④间接故意犯罪1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
①主犯②从犯③胁从犯④教唆犯17、犯罪过程中的未完成形态有()。
①犯意表示②犯罪预备③犯罪既遂④犯罪中止18、犯罪既遂是指()。
①犯罪人的行为已经实施完毕②犯罪人已经达到预期的犯罪目的③犯罪行为已经造成了危害结果④犯罪人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所实施的该种犯罪构成全部要件19、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①时空性②自动性③有效性④彻底性20、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①强奸罪②强制猥亵妇女罪③走私毒品罪④贩卖毒品罪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24分)1、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应当具备哪些条件?2、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3、刑法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有哪些具体要求?4、什么是不作为犯罪?构成不作为犯罪应当具备哪些条件?5、什么是数罪并罚?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原则的特征是什么?6、犯罪未遂形态有什么特征?它与犯罪预备形态、中止形态、既遂形态有什么区别?7、减刑的适用条件是什么?8、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是什么?第2次平时作业分析下列案例:(每题10分,共100分)1、王某因犯盗窃罪,1992年3月10日起被执行有期徒刑8年,1997年8月3日被假释。
2002年9月5日晚,王某在车站大街附近一条支路上,遇见一单身旅客即持刀将该旅客一只装手提电脑的旅行袋和现金2万余元抢走,随即逃离现场。
次日凌晨,正当王某将电脑进行销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拘留,后被以抢劫罪逮捕。
问:①王某能否构成累犯?为什么?②对王某应当如何处理?2、某甲是某郊区农场劳教人员,因患眼病进城治疗。
在这期间连续两次扒窃,均未被发现。
第三次扒窃到2000元被当场抓获。
某甲为了对平时有意见的某乙实施报复,收审期间故意伪造犯罪事实,谎称是某乙扒窃得款之后,急于逃跑才转移给他。
经查证,某乙确系被某甲诬告。
由于某甲的诬告,致使某乙被无辜拘留十几天。
问:①某构成一罪还是数罪?②是否适用数罪并罚原则?如何适用?3、案情:犯罪嫌疑人陈×龙,男31岁,工人。
犯罪嫌疑人吕×君,女,26岁售货员。
陈×龙、吕×君于1992年相识,后勾搭成奸。
为了达到结婚之目的,1993年1 月,吕×君向其丈夫钱××提出离婚,钱不同意。
于是陈×龙便产生了杀害钱的念头,与吕×君多次密谋杀钱。
1993年6月3日、4 日,陈与吕预谋以去××市进货为名,由陈将钱骗上车用酒瓶子打昏后,推下火车压死。
陈×龙还准备了作案用的白手套。
4 日晚,吕×君交给陈×龙一瓶酒,为使钱赶不上5 日早上去××市的客车,迫使钱乘火车以便行凶,吕将钱的手表拨慢一小时。
5 日早,陈×龙偷拿了钱××家的菜刀,与钱同去××火车站,将钱骗上××县开往××市的1308次货车第25节车厢内。
当列车运行至××城至××站之间时,陈×龙乘钱不备,先用酒瓶猛击钱的头部,将瓶子击碎,然后又从提兜里掏出菜刀向钱头部连砍数刀。
造成钱颅皮严重损伤,但未致命。
钱从陈手中夺下菜刀,问陈为什么砍他?陈说:“你砍我两刀吧”钱未砍,把刀还给了陈,陈将刀装进了提兜。
请根据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理论分析:①陈×龙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②为什么?③对陈×龙的处罚原则是什么?4、案情:犯罪嫌疑人张某,男,23岁,农民,某日得知邻居家只留下一个女儿(16岁)在家守屋,于是心起邪念,当日晚11时左右张某翻窗潜入邻居家,企图强奸,当张某悄悄朝被害人床边摸去时,不料踢响了放在地上的脸盆,将被害人惊醒,被害人立即拉亮灯并喝问:“谁?”张某见被发现,即转身跳窗逃去。
问:张某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的什么形态,应如何处罚?5、犯罪嫌疑人赵某,男,19岁。
1990年5月1日晚9 时许,赵××在某市中原路七三八厂门口,见陈×等三人骑一辆自行车由西向东而来,误认为是同厂青年,便伸手拦截。
陈×等人误认为赵要抢帽子,便停下来寻找砖头、石块,返回质问,赵躲进七三八厂。
后因马路上有人吵架,赵出来围观时,又遇见陈某等人,赵再次回厂躲避,但陈等一齐追上质问,赵即向陈等讲明是认错了人,不是抢帽子。
陈不谅解,手持砖块向赵面部猛打,将赵的右上颌及牙齿砸伤,赵随即拔出随身所带匕首向陈猛戳一刀,将陈刺成重伤,陈跑至30米处倒地,赵当即将陈送往医院抢救,幸抢救及时,陈×住院二个月后基本痊愈。
问:赵××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如何处理(指处理原则)?6、案情:被告人傅某,女,某厂临时工。
被告人侯某,男,某市农委干部。
1991年9月,被告人傅某在做临时工时认识了被告人侯某,同年第二次接触时两人发生了两性关系。
傅提出让侯某找工作,侯应付她说有一个合同工的位置可以给她安排。
与此同时,傅以给他人找工作、买自行车、买彩电等为名,多次诈骗他人的钱财合计二万余元,其中对大部分受害人是以让熟人侯某找工作、买车等名义进行诈骗的。
后来,当受害人对傅的诈骗行为有所觉察并向她追问情况时,傅将他们推到侯某这里。
侯得知此情况后,为掩盖其与傅某的关系,保全面子经与傅密谈,然后多次出面欺骗受害人说:“工作找好了,先回去等通知”等等,致使受害人信以为真,受到损失。
请根据共同犯罪的理论分析:侯某是否属于诈骗罪的共犯?为什么?7、孙某在其夫王某外出打工期间与刘某勾搭成奸。
王某回家后欲将全家迁往打工地定居,孙某不想去,便找到刘某商量,并表示愿意与刘某在一起。
刘某提出带孙某私奔,孙某不同意,提出让刘某杀死王某,刘某表示同意。
三天后,孙某趁王某外出串门之际,催促刘某赶快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