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期末考试复习题
8、《歌女红牡丹》是一部有声、黑白故事片。1931年由明星公司与百代公司合作摄制。它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影片,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9、1935年,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彩色影片《浮华世界》终于诞生了,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直到60年代初期,彩色胶片才在世界各国普遍使用,色彩也逐渐成为电影的又一个重要的艺术元素。
3、重复xx
指相同(或相似)的镜头在影视作品中反复出现的组合方式。在有的作品中,重复蒙太奇可能是对某个更多镜头的连续重复,就像电视的重放一样,起一种强调的作用,而有时则是在作品的不同部分中出现重复,起一种暗示和提示的作用。
而有时则是在作品的不同部分中出现重复,起一种暗示和提示作用。
4、心理xx
是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画面镜头组接或声画有机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梦境、回忆、闪念,幻觉、遐想、思索等精神活动。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这种手法往往将不同事物之间某种相似的特征突现出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领会导演的寓意和领略事件的情绪色彩。
10、影视作品创作形成的全过程一般要经历前期筹备、正式拍摄、后期制作等三个大的阶段。
11、分镜头剧本主要特点有以下五点:
1、将文学剧本中叙述的故事情节分成许多不同的镜头,并且把每个镜头的内容进一步视觉化。
2、要计算出每个镜头的xx
3、给每个镜头规定各自的景别和拍摄方法
4、将场面调度具体化
5、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配上音乐、音响效果。
清代乾隆年间,中国的灯影戏传入欧洲,电影史学家将这类灯影戏称为“电影的前身”。中国也被称为“影戏的故乡”。
3、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影片---有京剧泰斗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由此奠定了中国电影的起始点。
4、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市郊开始定期播出黑白电视节目。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正式播出电视节目,人们普遍把这一天作为电视事业的开端。
三、光的分类
1、顺光、逆光、左侧顺光、右侧顺光、左侧逆光、右侧逆光、顶光、底光、
背景光、发光、蝴蝶光、主光、辅光、眼神光、三角光等.
2、全光亦称正面光、顺光,指摄影者背对太阳,即由摄影机后面射来的光
线。因为被摄体的所有部分都沐浴在直射光中,面对相机部分到处有光,所得结果是一张缺乏影调层次的影像。
3、侧光,即来自景物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同景物、摄影机成90度左右的水平角度。这种光线能产生明显的强烈对比。影子修长而富有表现力,表面结构十分明显,每一个细小的隆起处都产生明显的影子。采用侧光摄影,可造成较强烈的造型效果。
(20)分
感受:
还没上影视鉴赏课前,对这门课的印象是来看电影的,也就是觉得自个来上课就是来玩的,但在上完这门课后才知道,其实这门课也是有学问的,这门课程的最大的特点,就个人而言,是十分生动的并以影视作品来例证观点,比如说在讲到镜头的运动时,就镜头的推、拉、摇、移、跟这5种的基本镜头运动的形式,老师就用了《红河谷》这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来阐述例证了这5种基本镜头运动是如何运用到影视作品里的,在影视作品里又是如何表达的;又如讲到影视作品的色彩时,冷暖色调表达些什么,也是给我们放映一段视频或是MV,一边放一边讲解,这样就跟其他课程区分开来,比较的生动形象。
远景:
是指远距离拍摄所形成的视野开阔的画面。
全景:
是指由某种特定环境中的被拍摄主体的整体所构成的画面。
中景:
是指由拍摄主体的主要部分所构成的画面,如由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所构成的画面。
近景:
是指被拍摄主体的局部所构成的画面,如人物的肩以上的部分。
特写:
是指由被拍摄主体的某个特定的不完整局部所构成的画面,如人物的面部、甚至眼睛。一般来说,在电影中,为了展示场面和环境,可以比较频繁地使用远景和全景镜头;但在电视剧中,由于屏幕和播放条件的不同,这种视野开阔的镜头一般较少使用,往往以“中—近—特写”镜头为基本叙事镜头。
建议:
讲解视频时,最好是先给我们整体放一遍然后再细讲时按暂停,不要一边讲一点就按暂停,这样影响了观看效果,先给我们整体放一遍的话,会给我们留了一个整体的印象,也可以让我们在观看的时候猜测今天要讲的内容。
12、有的影片场面浩大,拍摄难度高。为了减少重拍次数,便采取“多机拍摄”的方法。用一部摄影机从一个方位拍摄,叫“单机摄影”,多机拍摄是用两部以上的摄影机从多方位拍摄同一场景,一次便可以获得两条以上的备选镜头,给剪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3、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象征着:
xx、火焰。
绿色、蓝色、黑色--为冷色,象征着:
色彩的基调通常有两种设计和处理方式,一是在镜头前加滤色镜,通过对光线的阻挡来产生特定的色彩效果,二是在画面中有意以某种色彩为主突出某几种色彩的面积、位置和使用频率,从而使影视作品在整体上构成特定的色彩特征。如《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为了突出皇宫、皇家的贵气,整个影片使用了金色作为影片的基调。
人们一看到暖色一类的色彩,就会联想到阳光、火等景物。产生热烈、温暖、开朗、活泼、等感情反应。
2、交叉xx
指将不同空间、同一时间的相互紧密联系的情节交替叙述的蒙太奇形式。又称交替蒙太奇,它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这种剪辑技巧极易引起悬念,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是掌握观众情绪的有力手法,惊险片、恐怖片和战争片常用此法造成追逐和惊险的场面。制造悬念,加快节奏,强化戏剧冲突,是交叉蒙太奇的重要叙事性功能。
见到冷色一类的颜色,就会联想到海洋、月亮、冰雪、青山、碧水、蓝天等景物。产生宁静、清凉、深远、悲哀等感情反应。
五、常见的构图
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框架性构图对称形构图斜线式构图
六、xx的类型和特征
1、平行xx
指将不同空间和相同(或不同)时间发生的相对独立的情节分别并列叙述的蒙太奇形式。平行蒙太奇应用广泛,首先因为用它处理剧情,可以删节过程以利于概括集中,节省篇幅,扩大影片的信息量,并加强影片的节奏;其次,由于这种手法是几条线索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形成对比,易于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
推、拉、摇、移、跟是镜头运动的5种基本形式,它们还可以相互结合,可以借助不同的操作方式和辅助手段派生出其他的镜头运动方式。如升降镜头、跟推、跟拉等。镜头运动可以借助支架、升降机、轨道以及汽车、飞机、船等来完成,随着变焦镜头的出现,推拉的运动也可以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来实现。
二、景别
主要是指由镜头与被拍摄物体距离的远近而形成的视野大小的区别。
5、
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6月15日播放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中国电视艺术也从此诞生。
6、1954年,美国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
7、最初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被称为“默片”。有声电影的标志是1927年美国摄制并公映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这部影片其实只是在无声片中加进四首歌曲,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它标志这电影由纯视觉艺术成为视听综合艺术,音乐、音响和语言都成为电影的艺术元素。
影视鉴赏期末考试复习题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路易.卢米埃兄弟在白色幕布上放映了自己摄制的《火车进站》等几部影片,这一天被电影史学家们定为电影诞生的日子。它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2、中国的皮影戏从汉代流传到宋代,已成为民间有相当规模的一项娱乐活动。
四、色彩
色彩基调,是指确定某种基本的色彩效果作为整体作品布光和用色的准则。
色彩基调规定了影视片基本的用色方案。影视作品每一局部的色彩处理都要受色调总的设计所支配。如:
电影《红高粱》的色彩基调设计确定以红色为主,红轿子、红棉袄、鲜红似血的红高粱酒,在红太阳照耀下的通红的世界……红色基调在影片中表达了一种旺盛的生命力,热烈的节奏和粗犷悲壮的风格。
森林、xx、xx。
红、绿、xx三原色
二、结合以下知识点分析影视作品或照片(40分)
一、镜头的运动
推:
指镜头逐渐接近被拍摄物的运动。随着视野的集中,一方面,环境和陪衬物越来越小,画面中心也越来越突出。
拉:
指镜头逐渐离开被拍摄物的运动。
摇:
指摄影机位置固定,而镜头借助三角架作出上下、左右或旋转运动。
这种镜头可以改变拍摄角度、拍摄对象,也可以对拍摄对象进行追踪,因而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移:
指摄影机拍摄时所作出的左右、上下运动。移动镜头可以扩展画面的空间容量,造成画面构图的变化。特别是当与物体同时运动时,由于背景的变化可以造成强烈的运动效果。
跟:
指摄影机镜头与运动这的被拍摄物体保持基本相同距离的纵向运动。
这种镜头可以在运动中跟踪拍摄物体,使观众能够细致地观察处在运动状态中的被拍摄主体及其环境的变化。
4、逆光是指从照相机相对方向射来的光线,白光勾画出景物的边缘,并与景物之间造成纵深感。有逆光拍摄外景和远景,可使画面晶莹透亮,色彩清新,富有生气。用逆光表现景物,可使景物的影调层丰富。
5、前侧光也称斜射光,光线投射的方向与景物、照相机成45度左右的水平角度,这类光照出现在上午九、十点钟和下午三、四点钟。这种光线比较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视觉习惯。被照明的景物,投影落到斜侧面,有明显的明暗差别,可较好的表现景物的质感。
5、颠倒xx
这是一种打乱结构的蒙太奇方式,先展现故事的或事件的现在状态,然后再回去介绍故事的始末,表现为事件概念上过去与现在的重新组合。它常借助叠印、划变、画外音、旁白等转入倒叙。运用颠倒式蒙太奇,打乱的是事件顺序,但时空关系仍需交代清楚,叙事仍应符合逻辑关系,事件的回顾和推理都以这种方式结构。
三、请谈谈上影视鉴赏课的感受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