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 运动损伤的急救

第十二章 运动损伤的急救



2.从关节下方开始,先做环形 包扎法,后由下而上,由上而下 地来回做“8”字形缠绕,逐渐靠 拢关节,最后作环形包扎法结束。


二、三角巾包扎法 应用三角巾进行包扎,使用方 便,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包扎。 用1m见方的白布对角剪开即 成两条大三角巾,小三角巾是大 三角的一半。



(一)手部包扎法 三角巾平铺,手指对向顶角, 将手平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底边 横放于腕部。 先将三角巾顶角向上反折,再将 三角巾两底角向手腕背部交叉围 绕一圈,在腕背打结。 (二)足部包扎法 与手部包扎法基本相同。

(二)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血液自伤口的远心端缓 慢地向外流出,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 (三)毛细血管出血 血色介于动脉血和静脉血之间,血 液在创面上呈点状渗出并逐渐融合成 片,最后渗满整个伤口,常常能自行 凝固,一般没有危险性。

二、止血的方法(简答※ ) 成人体内总血量约为本人体重 的1/10,若骤然出血达总量的1 /3时,就有生命危险,所以及 时止血非常重要,下面介绍几种 外出血常用的止血方法。

(三)加压包扎法 有创口的可先用消毒的敷料盖 好,之后以绷带加压包扎,此法 适用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止 血。

(四)加垫屈肢止血法 前臂、手和小腿、足出血 时,如果没有骨折和关节损 伤,可将棉垫或绷带卷放在 肘或膝关节窝上,屈曲小腿 或前臂,再用绷带作“8”字 形缠好。

(五)手指直接指压止血法 用指腹直接压迫出血动脉近心 端。为了避免感染,宜用消毒敷 料、清洁的手帕或清洁纸片盖在 伤口处,再进行指压止血。

(三)转折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前臂、大腿和小腿粗 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包扎时从环 形包扎法开 始,然后用一个拇 指压住绷带,将其上缘反折,压 住前一圈的1/2至1/3,每圈的 转折线应互相平行。

(四)“8”字形包扎法 多用于包扎肘、膝、踝等关节 处,包扎方法有两种: 1.从关节开始,先做环形包 扎法,后将绷带斜形缠绕,一圈 绕关节的上方,一圈绕下方,两 圈在关节凹面交叉,反复进行, 逐渐远离关节,每圈压住前一圈 的 1/2~1/3。

一、绷带包扎法 (一)环形包扎法 适用于头额部、手腕和小腿下 部粗细均匀部位。包扎时把绷带 头斜放,用手压住,将绷带卷绕 肢体包扎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 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 包扎,后一圈压前一圈,约包扎 3—4圈即可。

(二)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差不多的 部位,如上臂、大腿下段和手 指等处。包扎时以环形包扎法 开始,然后将绷带向上斜形缠 绕,后一圈压往前一圈的1/ 2—1/3。

(五)小悬臂带 小悬臂带用于锁骨和肱骨骨折。 将大三角巾叠成四横指宽的宽带, 中央放在伤侧前臂的下1/3处, 两端在颈后打结。



第三节 骨折的急救 骨折急救的目的,在于用简单 而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患 肢,使伤者能安全而迅速地运送 至医院。 一、骨折的原因 引起外伤性骨折的暴力,按其 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分为直接、 传达、牵拉和积累性暴力4种。


(三)头部包扎法 三角巾底边置于前额,顶角在 后,将底边从前额绕至头后,压 住顶角并打结。 若底边较长,可在枕后交叉后 再绕至前额打结。最后把头角拉 紧并向上翻转固定。

(四)大悬臂带 大悬臂带用于除锁骨和肱骨骨 折以外的上肢损伤。 将大三角巾项角放在伤肢后, 一底角放在健侧肩上,肘关节屈 曲90°放在三角巾中央,下底角 上折,包住前臂并在颈 后与上 方底角打结。最后把肘后的顶角 折在前面,用别针固定。

第二节 急救包扎的方法 一般的创伤可以局部治疗为主, 应用夹板、牵引、绷带包扎、固 定体位等方法限制伤处活动,以 减轻疼痛,避免继发出血或加重 损伤。制动肢体抬高15-30°, 以利于静脉血及淋巴回流,减轻 肿胀。

包扎一般用绷带和三角巾。包扎 时病员体位要舒适,不能过紧或 过松,松紧适度才既不会影响血 液循环,又不失去包扎的作用。 卷绷带包扎一般从伤处的远心端 到近心端,尽可能使四肢肢端外 露,以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的情 况,包扎结束时,绷带末端用粘 膏固定。

(三)先止血再包扎伤口 伤员有伤口出血时,应先止血, 清洗创面再包扎伤口并固定。

四、骨折急救的注意事项 夹板的长短、宽窄要适宜,使骨折 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若无夹板时, 可用树枝、竹片等代用品。夹板要用 绷带或软布包垫,夹板的两端,骨突 部和空隙处要用棉花或软布填妥,防 止引起压迫性损伤。肢体明显畸形而 影响固定时,可将伤肢沿纵轴稍加牵 引后再固定。缚扎夹板的绷带或宽布 条应缚在骨折处的上下段。固定要牢 靠,松紧度适中,过松则失去固定作 用,过紧会压迫神经血管。

(一)冷敷法 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 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 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 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 组织损伤。冷敷一般用冷水或冰 袋敷于损伤局部,常与加压包扎 和抬高伤肢同时应用。

(二)抬高伤肢法 抬高受伤肢体使肢体高于心脏 15~20 °角左右,使出血部位 压力降低,此法适用于四肢小静 脉或毛细血管出血的止血。常在 绷带加压包扎后使用,在其他情 况下仅为一种辅助方法。

三、骨折的急救原则 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运动损伤, 急救时必须贯彻如下原则: (一)防治休克 严重骨折、多发性骨折或同时 合并其他损伤,伤员均易发生休 克。急救时注意预防休克,若有 休克必须先抗休克,再处理骨折。

(二)就地固定 骨折后及时固定可避免断端移 动,防止加重损伤;固定后伤肢 较为稳定与安静,可减少疼痛, 便于伤员转运。因此未经固定, 不可随意移动伤员,尤其是大 腿、小腿和脊柱骨折的伤员。



3.上肢出血 肩部和上臂出血可压迫锁骨下动脉。 压在锁骨上窝,胸锁乳突肌外缘,用 手指将该动脉向后内正对第一肋骨压 迫。 前臂出血可压迫肱动脉。使患肢外展, 用拇指压迫上臂内侧。 手指出血可压迫指动脉。压迫点在第 一指节近端两侧,用拇食指两指相对 夹压。



4.下肢出血 大腿、小腿部出血,可压迫股 动脉。压迫点在腹股沟皱纹中点 动脉搏动处,用手掌或拳向下方 的股骨面压迫, 足部出血可压迫胫前动脉和胫后 动脉。用两手的拇指分别按压于 内踝与跟骨之间和足背皱纹中点。 间接指压法只能临时止血。



按受伤血管不同,又可分为动脉出血、 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类,但一 般所见的出血多为混合型出血。 (一)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血液自伤口的近端呈喷 射状流出,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多, 危险性大,常因失血过多而出现急性 贫血,以至血压下降,呼吸、心跳中 枢的麻痹,从而引起心跳、呼吸停止。


因此,肢体骨折固定时应露出指 (趾)端,若发现指(趾)端苍白、发 麻、发凉、疼痛或青紫色时,应 立即松解夹板,重新固定;上肢 骨折固定后,用悬臂带把患臂挂 于胸前,下肢骨折固定后,可把 患腿与健腿捆缚在一起。经固定 后尽快将伤员送到医院,争取及 早整复治疗。

五、骨折急救固定法 介绍几种常见骨折的固定法。 (一)锁骨骨折 先取3条三角巾并折叠成宽带,在 双肩腋下填上软布团或棉花团,然后 用2 条宽带分别绕过伤员两肩在背后 打结,形成两个肩环,再用第三条宽 带在背后穿过两个肩环,拉紧打结, 最后将两前臂缚扎固定或将伤侧肢体 挂在胸前(图12一15)。

(四)手腕部骨折 用一块有垫夹板放在前臂和手 的掌侧,手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带卷,再用绷带 缠绕固定,然后用大悬臂带把患 臂挂于胸前。

(五)股骨骨折 用2块长夹板放在伤肢的内、 外侧,内侧夹板上包大腿根部, 下至足跟;外侧夹板上至腋下,下 达足跟。然后用5—8条宽带固定 夹板,在外侧打结。

(六)小腿骨折 用2块有垫夹板放在小腿的内、 外侧,2块夹板上至大腿中部,下 至足部,用4~5条宽带分别在膝上、 膝下及踝部缚扎固定。


(三)牵拉暴力 肌肉猛烈收缩或韧带突然紧张而引 起附着部的撕脱骨折,如股四头肌猛 烈收缩引起髌骨或胫骨粗隆的撕脱骨 折。 (四)积累性暴力 多次或长期积累性暴力作用引起骨 折,亦称疲劳性骨折,如反复跑跳或 长途行军引起第二跖骨骨折等。

二、骨折的症状与体征 (一)疼痛 发生骨折当时,疼痛较轻,随 后疼痛较重,活动时受伤肢体则 更疼,持续剧痛可引发休克。

(六)间接指压法 用手指把身体浅部的动脉压在 相应的骨面上,阻断血液的来源, 可暂时止住该动脉供血部位的出 血,此法适用于动脉出血。

1.头部出血 头部前额、颞部出血,要压迫 颞浅动脉。其压迫点在耳屏前方, 用手指摸到搏动后,将该动脉压 在颞骨上。

2.面部出血 应压迫面动脉,其压迫点在下 颌角前面约1.5 cm处,用手摸 到搏动后将该血管压迫在下颌骨 上。

(二)肿胀和皮下瘀血 骨折时骨及周围软组织的血管 破裂,发生局部出血和肿胀。若 软组织较薄,骨折的部位表浅, 血肿渗入皮下,形成青紫的皮下 瘀斑,亦可因血液沿肌间隙向下 流注,在远离骨折处出现瘀斑。


(三)功能障碍 因疼痛、肌肉痉挛、骨杠杆作 用破坏和周围软组织损伤等,肢 体不能站立、行走或活动。 (四)畸形 完全骨折时,常因暴力作用和 肌肉痉挛,使骨折断端移位,出 现伤肢缩短、侧突成角或旋转畸 形。


(七)止血带止血法: 常用的有橡皮和布制两种。在紧 急情况下常选用绷带、布带(衣 服扯成条状)、裤带、面巾代替。 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在肢体的恰 当部位如股部的中下1/3、上臂的 中下1/3,用纱布、棉布或毛巾、 衣服等物作为衬垫后再上止血带。
使用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

1.要严格掌握止血带的适应症,当四肢 大动脉出血用加压包扎不能止血时,才能使用 止血带。 2.止血带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应用棉 花、薄布片加衬垫,以隔开皮肤和止血带。 3.止血带连续使用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 避免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止血带休克或肢体 坏死。每30分钟或60分钟要慢慢松开止血带 1~3分钟。 4.松解止血带前,应先输液或输血,准 备好止血用品,然后松开止血带。 5.上止血带松紧要适当,以血止并摸不 到动脉搏动为度。 6.用空气止血带时,上肢压力不能超过 41kPa(308mmHg),下肢压力不能超过 68kPa(512mmH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