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倪海厦院长

倪海厦院长

倪海厦院長人紀學員徐光佑緬懷老師倪海厦醫師~寫在老師逝世三週年~老師離開我們,一轉眼已經三年;還記得第一次遇到老師,是在二十幾年前,至今仍歷歷在目,然人事已非!早年隨老師學習中醫天文地理,是老師已決定到美國發揚經方中醫,在赴美前,留下一些種子在台灣,我有幸恭逢其盛,追隨老師學習五術;老師的就學方法與眾不同,在於「傳神而不傳形」;用最淺顯之語言,將中華文化的精髓表達出來,更鼓勵同學要「讀圖」、「觀象」,不論是醫術,易經、紫微斗數或其他五術中的學問均可以此方法學習。

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讓我在很短的時間可以一窺五術的神妙,也讓我在生活中能很快的下判斷。

真是獲易匪淺。

尤其老師在發行「天紀」之時,可謂將其在五術中之所學,全部公諸於參,實為功德圓滿。

老師去國十餘年後,又回到台灣傳「人紀」,這時老師在中醫的功力,可以說比十餘前教我們中醫時有數十倍之進步。

據老師告知,在美國每天看病,功力自然進步得快。

我又有機會再向老師學習,真是人生一大樂事!這次的學習,我也精進不少。

而老師所傳的「人紀」,可以說老師將其畢生在中醫上的絕學,盡傳予吾輩;惟老師過世後這三年間,中醫經方似有式微之趨勢。

還記得老師在世時,各地邀請老師講述經方邀約不斷;各種媒體報導老師發揚中醫的事蹟亦常見諸媒體,只是吾輩功力尚未達老師的萬分之一,是以無法繼承老師的遺志,將經方的功效展現於世,使經方的風潮再現,此誠吾輩之過也。

在此老師逝世三週年之際,希望能與各位師兄、師姊共勉,奮力精進,發揚經方,以繼老師之志,並慰老師在天之靈。

學生徐光佑謹識歲次乙未年孟春臺北漢唐醫師陳宇輝:緬懷倪海厦老師,願乘願再來!老師離開我們已經三年了,回想起我與老師的種種仍歷歷在目,從接觸人紀、踏上桃花島、同遊四川到診所親炙,短短數年間帶領我真正進入了經方的殿堂,讓我快速地汲取了正統中醫的養分,但正當我的醫術因人紀而有所精進,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問題需待突破之際,您走了!讓做學生的我頓失依靠。

三年了,我不斷的在想,老師一生為了發揚經方,傳承中華文化,燃燒自己,為眾人點燈,他已經將經方絕學透過一言一行、一字一句永留在人間,就看我們是否能夠形與神具,淋漓盡致了。

聖嚴法師圓寂時告訴我們【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我今生做不完的事,願在未來無量生中繼續推動,我個人無法完成的事,勸請大家來共同推動。

雖然學生資質駑鈍,但受到老師的感召,我願意為經方點一盞小燈,做一個經方的傳道人,把正統中醫傳承下去。

我相信如果每一位師兄姐和人紀學員們都能燃起一盞燈,經方的未來必定是光明璀璨。

老師您好好休息吧!但別玩太久,因為我們想念您,我們需要您,希望您乘願再來!倪伯時:緬懷吾兄倪海厦“漢朝醫學普濟天下,唐代盛世萬古流芳”此乃吾兄海厦所提對聯,自1996年起,即高懸掛在美國漢唐中醫學院的大門口。

余每思及吾兄海厦于朱雀堂,其診症澄神內視,詳察形候,纖毫莫失,處判針藥,思慮縝密,運籌帷幄之神采,至今猶存,轉眼間,海厦已離開我們三年了,但其精神還是一直活在我們的心中。

憶起先兄海厦曾任漢唐中醫學院院長,行醫濟世逾三十年,海厦以沖天的魄力,推廣中醫重歸正統經方醫學大道,將他的畢生所學,傾囊相授,又由於他精湛的醫術,寬闊的胸懷,帶來了極大的共鳴,世界各處精英皆拜倪公海厦為師,學習中醫經方。

先兄之大願,亦吾之雄志也!堂前明珠之亮如何耀山河,日月星辰之光方可照天下!!!美國漢唐中醫學院,現在又開始經方的培訓,必將中醫學子成為經方的參天大樹,絕不因吾兄的仙游而氣餒,反而將更積極的承繼他的先望,完成他未完成的使命。

如今美國漢唐已經陸續開展經方醫生,人紀學員跟診。

吾輩此行前往深圳及臺北漢唐,也是希望能夠集所有海厦的人記學員,經方醫生,志同道合之士共議大事,發揚經方中醫至世界各地,經方才是真正能救人的醫術。

秉承倪公海厦先兄之教誨: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享。

吾輩銘記於心,務求把中華五千年之傳統文化精華經方醫學盡力保持完整,並以傳承正統中醫為己任。

希望集合全世界各經方精英聚首一堂,亦懇不吝賜教,相互切磋,齊心協力將正統中醫發揚光大,將中醫再次改革,讓世界瞭解中醫是真正能治病的醫學,造福天下蒼生!人紀學員林大棟緬懷倪海厦醫師三年前的這一天,倪海廈老師辭世,末學隨侍在側的那一幕彷彿昨日。

三年了,多少往日修學時受老師指導的點點滴滴又彷彿回到眼前。

老師留下了珍貴的資產和影響在人間,點出一條康莊的大道。

正月初九天公生日,我們緬懷老師的風範行誼,在中醫學的大道上默默前行。

仰望星空,「微斯人吾誰歸」的孤寂中想著老師的教誨,前塵影事不可解,惟有初心仍在。

人纪学员刘尧钦缅怀倪海厦老师时至今日,依然常回想起倪师于教室内的细心指导。

倪师教课时的谈笑风生,让枯燥的文言文变成一则则故事,让古书的艰涩言辞变成一幅幅图画,伴随着同门师兄姐笑声,让对中医懵懵懂懂的我,由浅入深的慢慢成长茁壮,进而进入经方中医这个浩瀚殿堂。

真的非常感谢倪师,在倪师的指导之下,让我知道中华文化的美,发现老祖宗的智慧。

师父!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特别照顾!!我好想念您!!我会继续学习精进!我也会依照您的教诲,持续发扬中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汉唐台湾医师许绍昌:老师你好吗?昨晚照例举办研讨会,会中播放您讲述医案的影片,您的身影和声音又再次环绕整个诊间,我坐在位子上彷彿回到四年多前,心情随着重症病人的病况起死回生而为之激荡,整个人又再度充满活力和热情,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老师你好吗?还记得五年前,诊所刚开幕,我带着病重的太太到诊所求诊,推开门第一眼就看到了您,我厚颜无耻的向您索讨签名,您爽朗的笑着说:怎么没有带人纪来签啊?四个月后,我得以受您教诲,学习经方,您满脸笑意的帮我在金匮上签名,当时我浑身发热,兴奋的感觉到现在还没有丝毫忘记。

那是一段至今还让我回味无穷的美好过去,跟着您悠游在经方的世界中,看您潇洒的诊断开方,讲古谈今,课堂中气氛和谐而融洽,笑声每每不断,我原本以为,可以一直跟在您身旁的。

老师你好吗?我知道您有延续经方的使命,传承的火把您已经点起了,做学生的我们,会尽力将它传下去,您未完成的部分,我们一定会一代接续一代,尽可能完成。

老师你好吗?这些年来,我真的好想念你!人纪学员(铁杆中一)缅怀倪海厦老师!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

在这段光阴里,自己在学习修行中,曾有过各种各样的波动,有时状态低迷,甚而是痛苦挣扎中.......每当自己最低潮的时候,最后总是又翻出老师的DVD反复再看,看着他的授课讲解和音容笑貌时,就渐渐心静下来...先哲云:静而生慧。

每当是这种状态时,学习的效率是平时远远难以比拟的,经常让自己感觉到思维远比平时快如闪电,脑海如波涛汹涌,思如涌泉而灵感不已.....当自己修完老师的所有著作时,蓦然回首,突然发现,老师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每当自己独坐一隅怀念老师时,泪水不由得滴滴而沥,此刻依旧......我知道这种泪水,更多的成分是深深的遗憾和感恩,遗憾再也没有当面求教老师的机会,没有“效法偷神”的机会......感恩老师的教诲,让自己彻底脱胎换骨。

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这种缘分,现在的自己将会是什么样子!将会是多么丑陋悲催的自己!!这种师从情结,是在充分的学习和实践中,不知不觉形成的,亲身的经历感受,才真正明白古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到底是什么滋味。

同时,泪水也是力量的肃降宣发,让自己在行为上做到了坚心。

当基本完成了全面的学习和经历了很多临床中的事情之后,才切身感觉到老师真正的深浅,言不由衷的体会到老师的伟大!难以名状......在自己眼中,倪海厦老师是一位真正的时代巨人,已经不能用“一代宗师”之词来表述。

他的著作以后必流芳千古,对中华古文化精髓传承的贡献是巨大而深远的。

相比现在的年代,真正认识到老师学术系统价值的人并不多,因其“天医体系”已经突破了纯医学的范畴,势必还会像过去历朝历代一样,“圣人之道,历代皆鲜有人知”。

自己过去的学习历程,是从中医开始,起初并没有什么野心和雄心壮志,觉得能把老师著作里,关于中医部分的《人纪》学好就很不错了,因并不是抱着为了养家糊口学一技之长的动机去学,而是以锻炼思维,增长智慧为目的的心态而学。

客观的讲,现在市面所有的中医名家教学,各有特色,各有所长。

自己当初在选择时,经过了充分的观察对比,倪师的《人纪》是相对最完整全面的,教材的结构完全是彻头彻尾的为培养临床中医师而设计,最大的优势是效率非常高,无半点冗余拖沓内容,其实这也对学习者无形中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正确而高效的临床方法,是不太容易跟上《人纪》训练要求的。

好在凭借倪师深厚的修养积淀和功底,将很多内容较为通俗的展示出来,使得真正认真学习人纪的人,无疑都是幸运儿。

我曾经遇到多次人纪学员的问题,发现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三点:1、学习时没有把自己变成“空杯子”,头脑中有诸多原有错误的医学概念作梗,导致对于学员有很大的阻力,即没有做到“中虚为明”。

2、没有真正下够功夫,在未完成和熟练掌握人纪内容时,就已经认为自己学完学懂了,即没有真正做到“学而后思”,无形中犯了“思而不学”的大忌。

3、没有结合临床充分进行反复的理论回炉、反刍碰撞、反思梳理,未形成正确而系统的临床思维方法,致使理论未能真正做到明晰,正好又犯了“学而不思”的忌讳。

以上不仅是学人纪容易出现的问题,其实是所有的中医学子、修行者容易不知不觉出现的问题。

另一方面,《人纪》的学习训练,对于学习者而言,其实是成本最低,而效率是非常之高的!我很鄙视那些嫌人纪贵的人,甚至是买了正版不好好学反而去传播贩卖盗版不想“亏本”的人,这种眼光觉悟者,神仙也无法教化成功,就算白送他教材,也学不出来!人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平等,一定是分客观上的三六九等。

在学习祖先圣人之道之前,学习者的动作风范,已经是最终求学结果的机锋预兆。

当自己《人纪》结束并且早已开始临床后,随着治病的增多,越来越感觉到受益匪浅,很多时候只用人纪内容中的做法,临床中已经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

遇到疑难问题,自己临症时的即兴发挥和变通,很多时候虽然不是老师在教材里直接讲的方法,但是都是受老师思维方式和做法的启发,演绎变化出来的东西,“形”不同,但“神”依旧是拜老师所赐。

由此之后,越来越不受固定方剂的束缚,逐渐变成自由随心所欲临症开处方,这也是老师所倡导的经方精神。

老师离开后,对当时的自己打击很大,觉得似乎没有引路人了,只能硬着头皮充分学习老师留下来的所有著作,《天纪》的系统学习由此真正开始,而当学完天纪并且同时进入相应的临床后,心中的感慨远非言语文字能描述.....人纪和天纪,是围绕中医和易经这两大块系统展开的,学完以后,才感觉到老师学术体系的全貌,感受到“天医体系”的强大!同时也更加觉得自己有太多的不足需要日后不断的修行提高,才能尽可能的触摸到老师昔日的高度......拜老师所赐,自己用学到的东西在看自身时,深深体会到什么是“人间道”的强大,人自身的坚心努力意义有多么重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