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涝峪口弃渣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建设单位: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报告编制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报告提交时间:二〇一六年三月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涝峪口弃渣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项目负责人:陈智科报告编写人:陈智科郭晓明报告审核人:高继章报告审定人:李珍英总工程师董忠级院长:程方方建设单位: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报告编制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交报告日期: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三日目录0.前言 00.1项目来源 00.2目的任务 00.3评估依据 00.4前人研究程度及主要参考资料 (1)0.5评估工作方法 (2)0.6评估工作概况及投入的工作量 (3)0.7评估质量综述 (4)1.弃渣场概况 (5)1.1弃渣场名称及交通位置 (5)1.2弃渣场概况 (6)1.3堆场占地面积 (7)1.4弃渣场建设的重要性 (7)2.环境地质条件 (8)2.1自然地理 (8)2.2地形地貌 (9)2.3地层及岩性 (10)2.4地质构造与地震 (11)2.5水文地质条件 (12)2.6岩土体类型及特征 (12)2.7人类工程活动 (13)2.8小结 (15)3.评估级别及评估范围的确定 (16)3.1评估级别的确定 (16)3.2评估范围的确定 (16)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8)4.1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18)4.2不稳定斜坡 (19)4.3滚石(崩塌) (20)4.4小结 (21)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3)5.1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3)5.2可能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3)5.3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4)5.4小结 (25)6.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26)6.1综合评估原则 (26)6.2综合评估方法 (26)6.3评估结果 (27)6.4场地适宜性评价 (27)6.5小结 (29)7.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0)7.1不稳定斜坡及滚石(崩塌)区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30)7.2河流侵蚀塌岸防治措施建议 (30)8.结论与建议 (32)8.1结论 (32)8.2建议 (32)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书2、土地转包合同3、土地租赁合同4、土地宗地表(界址点成果表)附图:1、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涝峪口弃渣场环境地质图1:20002、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涝峪口弃渣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图1:20000.前言0.1项目来源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因工程施工需要,于户县涝峪口通过转租取得临时征地后存放西(安)成(都)客专(客运专列)项目工程施工后形成的弃渣,经过多年的堆积,弃渣已形成占地3.30×104m2左右、高出地表约33m的人为堆渣高地,堆渣已对西侧的高速公路G5(京昆高速,西安到汉中段)和涝河行洪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威胁,同时据《陕西省户县地质灾害与区划报告》,场地区位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陕西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的规定,为了保证弃渣场的安全运行,评价堆渣对高速公路和河道行洪安全运行的威胁程度,弃渣场需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为此,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部委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对涝峪口弃渣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0.2目的任务通过对弃渣场范围内及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和现有地质灾害分析,预测弃渣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遭受、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评估其危险性,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达到有效保护弃渣场及周边高速公路、河道行洪的安全运行,从源头上减轻人为不合理工程活动造成的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具体任务是:1. 查明场地区及周边的环境地质条件;2. 查明场地区内的地质灾害现状,包括灾害的种类、分布、规模、发育特征、引发因素,评价其稳定性、危险性;3. 对场地使用过程中可能遭受、加剧和诱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做出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进而对场地的适宜性做出评估;4. 针对弃渣场可能遭受、加剧、引发的地质灾害,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0.3评估依据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2004.3.1);2.《陕西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陕西省政府第71号令,2001.9.19)及《关于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的修订(陕西省人民政府,2011.2.25);3.《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 69号);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5.12.1);5.《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 20号,2011.6);6.《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1] 59号,2011.10.23);7.《西安市地质环境管理办法》(西安市人民政府令第59号,2005.9.1);8.《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市政发[2009] 115号,2009.10.22);9.《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市政发[2012] 61号,2012.6.8);10.《西安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20年)》(西安市国土资源局、长安大学地质工程研究所,2006.5);1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书。
0.4前人研究程度及主要参考资料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地矿、石油及科研院所等部门在关中平原进行了大量的区域地质、石油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料。
本次评估工作搜集与地质灾害调查相关的资料如下:1.《陕西省道107环山公路(一期)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2001.01;2.《陕西省长安区二道桥渡假山庄鹏豪大观园扩建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2005.09;3.《陕西省西安市户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1:10万)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2009.03;4.《户县纸坊地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1:5万)陕西省地质局第八地质队,1979.06;5.《陕西省户县平原区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1:5万)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地质队,1983.10;6.《陕西省户县热电厂改扩建工程腊家滩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1994.01;7.《西安地区地下水资源勘察报告》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988.10;8.《西安地裂及渭河盆地活动断层研究》李永善等,1992.09;9.《渭河盆地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彭建兵等,1992.12;10.《陕西省区域地质志》陕西省地质矿产局,1989.08。
上述搜集的成果资料比较丰富,为本次评估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5评估工作方法0.5.1技术路线我院收到甲方委托后,按照本次评估工作的目的任务,立即组织人员搜集了与场地有关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水文与气象、地形测量资料和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等资料,并搜集了与弃渣场有关的规划、投资、主要工程技术指标、工程布置和人类工程活动状况等资料,初步分析评估区存在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特征等。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本次评估工作程序框图(见图0-1,评估工作程序框图)。
0.5.2工作方法根据弃渣堆积场的特点,本次工作主要采用搜集现有与弃渣场有关的地质资料和弃渣场资料、现场进行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评估的工作方法。
野外调查前,详细分析了场地征地情况和“陕西省户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等有关资料,初步了解了弃渣场的概况、地质环境条件和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发育程度等。
在此基础上,按照下列工作方法对场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野外调查以1:1000地形图作底图,采用GPS定位、数码照相及红外线测距等先进手段,对堆渣场进行了详细的环境地质调查工作。
图0-1 评估工作程序框图2、室内资料整理在综合分析研究已有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绘制了“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涝峪口弃渣场环境地质图“和“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涝峪口弃渣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图”。
以图件的形式反映了诸类地质灾害分布以及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
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工作程序,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并对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
0.6评估工作概况及投入的工作量1、搜集利用区内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资料10份。
2、野外调查范围原则上为弃渣场到外围200m范围内,完成调查工作量:野外调查点26个、拍摄照片106张、调查路线长4.5km、面积0.32km2(其中对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的沟适当延伸调查),查明了全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现状。
3、编制1:2000环境地质图和1:200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图各1份。
4、编制评估报告1份,约1.80万字,附插图9张、照片13张。
评估工作于2016年3月5日~6日进行野外综合调查,同时进一步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水文与气象、环境地质及地质灾害等资料。
2016年3月23日完成了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
参加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主要技术人员共6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2人、中级技术职称4人。
完成实物工作量统计见下表(表0-1,实物工作量统计表)。
表0-1 实物工作量统计表0.7评估质量综述本次评估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新颁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 -2015)有关规定进行。
野外调查以1:1000地形图做手图进行地质环境调查,采用GPS 定位系统进行灾点定位,红外线测距对边坡长宽高等参数进行精确测量,查明了评估区内的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资料整理利用计算机制图,评估报告是在充分搜集利用前人有关资料和野外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研究编写而成,其评估内容、工作程度符合评估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
1.弃渣场概况1.1弃渣场名称及交通位置1.1.1弃渣场名称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涝峪口弃渣场1.1.2交通位置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涝峪口弃渣场位于西安市户县涝峪口村二组(土门子),行政上隶属于户县天桥镇管辖。
弃渣场西距西汉高速公路(G5京昆高速)约20m,南临秦岭,东临涝河,北侧隔料石加工场为广阔的农田(见图1-1)。
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涝峪口弃渣场堆渣面积约3.30×104m2。
图1-1 涝峪口弃渣场卫星影像图涝峪口位于西安市户县的西南方向,北东距离县城驻地甘亭镇10km,距西安市约40km,弃渣场位于秦岭山前涝河出山口处,西(安)汉(中)高速(G5、京昆高速)及县道石(井)涝(峪)公路从峪中穿越,出峪后平原区的县道、乡道和村村通道路纵横交错,交通极为便利(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