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附答案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A 、B 、C 、D 、E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的主族序数、周期数、原子序数均相同;B 为非金属元素,其单质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一种可作电极材料;C 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元素之一;D 和A 可形成化合物2A D 和22A D ,且2A D 是最常见的溶剂;E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它层电子数之和,则:()1E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 ,B 、C 、D 、E 与A 形成的化合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 ______ (填化学式).()2在加热和Cu 作催化剂时,化合物25B A DA 与2D 反应生成其中一种产物是3BA BAD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A E -五种元素中,含同一元素的各类物质能实现下列转化的有(图) ______ (填元素符号)()4图所示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25B A DA 检测仪,具有自动吹气流量侦测与控制的功能,非常适合进行现场酒精检测.则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______ .A 出口处的物质 ______ .【答案】 2H O 2CH 3CH 2OH +O 22OΔ−−→ 2CH 3CHO +2H 2O N 、S 3223CH CH OH H O 4e CH COOH 4H -++-=+ 2H O【解析】【分析】短周期元素中主族序数、周期数、原子序数均相同的是H ,则A 为H 元素;B 为非金属元素,其单质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一种可作电极材料,非金属单质常用作电极的是碳,则B 为C 元素;D 和A 可形成化合物2A D 和22A D ,且2A D 是最常见的溶剂,则D 为O 元素;植物生长所需元素是N 、P 、K ,又A 、B 、C 、D 、E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C 为N 元素;E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它层电子数之和,则E 为第三周期元素S ,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短周期元素中主族序数、周期数、原子序数均相同的是H ,则A 为H 元素;B 为非金属元素,其单质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一种可作电极材料,非金属单质常用作电极的是碳,则B 为C 元素;D 和A 可形成化合物2A D 和22A D ,且2A D 是最常见的溶剂,则D 为O 元素;植物生长所需元素是N 、P 、K ,又A 、B 、C 、D 、E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C 为N 元素;E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它层电子数之和,则E 为第三周期元素S ;()1E 为S 元素,硫离子有三个电子层,电子数依次为2、8、8,离子结构示意图为,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C 、N 、O 、S 中非金属性O 最强,稳定性最强的为2H O ;()252B A DA 与2D 分别为32CH CH OH 、2O ,在铜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转化关系可知,单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X ,X 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Y ,Y 生成酸,酸可以生成X ,这样的元素必须有变价,5种元素中满足条件的元素为:N 、S ; ()254B A DA 为32CH CH OH ,根据图可知,该原电池的燃料为乙醇和氧气,生成物乙酸和水,电解质为酸性溶液,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负极反应为乙醇失去电子生成乙酸,电极反应为:3223CH CH OH H O 4e CH COOH 4H -++-=+,正极在酸性条件下氧气得到电子发生了还原反应:22O 4H 4e 2H O +-++=,所以A 处为2H O 。
【点睛】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综合应用,推断各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明确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2.用零价铁(Fe )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 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Fe 还原水体中NO 3-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①作负极的物质是________。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
【答案】铁 NO 3-+8e -+10H +=NH 4++3H 2O【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示可知在反应中Fe 单质失去电子变为Fe 3O 4,NO 3-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NH 4+,所以Fe 作负极,正极上NO 3-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NH 4+,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 3-+8e -+10H +=NH 4++3H 2O 。
3.根据如图所示电化学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只闭合S 1,该装置属于_______,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锌极作_______极。
(2)若只闭合S 2,该装置属于_______,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锌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3)若只闭合S 3,该装置属于_______,铜极作_______极,锌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原电池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负 电解池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Zn-2e =Zn 电解池 阳 2+-2H +2e =H 2442通电Cu+H SO CuSO +H ↑ 【解析】【分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较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需要外接电源,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1)若只闭合S 1,没有外接电源,则Zn 、Cu 、稀硫酸构成原电池,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较活泼的锌作负极。
答案为: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负。
(2)若只闭合S 2,装置中有外接电源,该装置为电解池,将电能转为化学能,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锌极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 -=Zn 2+。
答案为: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Zn-2e -=Zn 2+。
(3)若只闭合S 3,该装置为电解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铜极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 -=Cu 2+;锌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 ++2e -=H 2↑,总反应式为:Cu+H 2SO 4通电CuSO 4+H 2↑。
答案为:电解池;阳;2H++2e-=H2↑;Cu+H2SO4通电CuSO4+H2↑。
【点睛】有外接电源的是电解池,没有外接电源的是原电池,原电池里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里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2)银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_____;(4)当有1.6 g铜溶解时,银棒增重______g 。
【答案】Cu AgNO3 Ag++e- =Ag X(或Cu) Ag 5.4【解析】【分析】(1)根据电池反应式知,Cu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Ag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为含有银离子的可溶性银盐溶液;(2)银电极上是溶液中的Ag+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4)先计算Cu的物质的量,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出正极产生Ag的质量,即正极增加的质量。
【详解】(1)根据电池反应式知,Cu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u作负极,则Ag作正极,所以X为Cu,电解质溶液为AgNO3溶液;(2)银电极为正极,正极上Ag+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负极Cu经导线流向正极Ag;(4)反应消耗1.6 g铜的物质的量为n(Cu)=m 1.6gM64g/mol=0.025 mol,根据反应方程式2Ag+(aq)+Cu(s)=Cu2+(aq)+2Ag(s)可知:每反应消耗1 mol Cu,正极上产生2 mol Ag,则0.025 mol Cu反应,在正极上产生0.05 mol Ag,该Ag的质量为m(Ag)=0.05 mol×108 g/mol=5.4 g,即正极银棒增重5.4 g。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明确元素化合价变化与正负极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计算正极增加的质量时,既可以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也可以根据同一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计算。
5.(1)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完成下列反应:Zn+CuSO4=ZnSO4+Cu。
①画出装置图:___。
②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各是什么___。
?③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___;正极:___。
(2)用锌片、铜片连接后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了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锌片的质量减少了3.25克,铜表面析出了氢气___L(标准状况下)。
导线中通过___mol电子。
【答案】负极:锌片、正极:铜片;CuSO4溶液 Zn–2e-=Zn2+Cu2++2e-=Cu 1.12L 0.1【解析】【分析】(1)利用反应Zn+CuSO4=ZnSO4+Cu设计原电池,根据反应可知,Zn为负极,则正极可以是活泼性不如Zn的金属如铜等,也可以是碳棒,电解质溶液应为CuSO4,根据原电池原理写出电极反应式。
(2)根据锌和氢气之间转移电子数目相等计算。
【详解】(1)①利用反应Zn+CuSO4=ZnSO4+Cu设计原电池,根据反应可知,Zn为负极,则正极可以是活泼性不如Zn的金属如铜等,也可以是碳棒,电解质溶液应为CuSO4,设计的原电池装置为:;②根据以上设计可知,负极为锌片,正极为铜片,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③原电池中负极活泼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正极为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uSO4溶液中的阳离子有Cu2+和H+,放电能力Cu2+大于H+,正极反应为:,Cu2++2e-=Cu;(2)用锌片、铜片连接后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由电极反应n(H2)=n(Zn)=3.25g0.05mol 65g/mol=,V(H2)=0.05mol⨯22.4L/mol=1.12L,n(e-)=2 n(Zn)=2⨯0.05mol=0.1mol。
【点睛】原电池中负极材料一般为活泼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由于消耗而减少,正极一般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放电能力强的阳离子发生反应,正极上的现象一般为产生气体或质量增加。
6.请运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验证 Cu2+、Fe3+氧化性的强弱。
请写出电极反应式。
(1)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并在方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要求用烧杯和盐桥,并标出外电路中电子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