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消防安全教材
5.燃气缸着火要用浸湿的衣物等捂盖灭火 并迅速关闭阀门.
关闭阀门
(四)
1.提起灭火器
灭火器的使用
2.拉开安全插 3.握住皮管,朝向火苗. 4.用力握下手压柄
5.朝向火源根部噴.
6.左右移動掃射
7.熄灭后用水冷却余烬.8.保持监控确定熄灭
干粉即喷出灭火
灭火器与地面形 成45度角.
(五) 消防栓的使用
家庭防火四件宝
灭火器
逃生绳
防毒面具
手电筒
(二)、高楼失火
1、火场能见度非常低,保持镇静、不盲目行动是 安全逃生的重要前提。 2、因供电系统随时会断电,千万不要乘电梯逃生。 3、等待救援时应尽量在阳台、窗口等易被发现的 地方等待。 4、不要轻易跳楼。只有在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 垫或楼层不高的情况下,或者如不跳楼就会丧 命的情况下,才能采取此方法。 5、公共通道平时不要堆放杂物,否 则既容易引起火灾,也会妨碍火灾时 的逃生及救援。
消防器材检查标准
1.灭火器要保持清洁 2.灭火器压力要正常 3.灭火器无损坏 4.灭火器保险丝.保险栓完好 5.灭火器前面通道要无阻隔. 6.灭火器所在地有格位线,且格位线清 晰可见 7.灭火器位置固定不变. 8.消防沙桶内的沙子必须是松动的且 只装满桶的2/3处,桶内无杂物并 根据情况及时更换沙子 9.消防栓里不能有杂物 10.消防栓里设备齐全(水带\一支水枪)
等级划分
1、特别重大火灾: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 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财产损失 2、重大火灾: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 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财产 损失 3、较大火灾: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 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财产 损失 4、一般火灾: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 或者1000万元以下财产损失
(九) 防火常识
不能随意倾倒液化气残液.
关闭 气源
打开门窗通风,切勿 使用明火.
发现燃气泄露,要 迅速关闭气源阀 门
不能乱接电源,乱丢烟头,不能在危险物 品周围吸烟,用火。不能在发热体周 围放置可燃物体,如汽油,酒精等
远离酒精等可燃 物体
不可乱接电源
(十一) 消防疏散标示的认识
应急灯
安全疏散指示灯
董官屯镇中心小学
目
录
一、火灾基本常识 二、消防自救逃生 三、灭火基本常识 四、消防预案
一、火灾基本常识
(一)、火灾的定义:
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 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 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 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二 ) 燃烧的类型
1、闪燃: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固体)表面上 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 , 遇火能产生一闪即 灭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2、着火:可燃物在空气中受着火源的作用而 发生持续燃烧现象叫做着火 . 物质的着火需 要一定的温度, 3、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着火源的 作用 , 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叫做 自燃.自燃有两种:本身自燃,受热自燃
拉开消防栓门,右手提出水带.. 将水带放置地上,右手拇指和食指靠住水带的一 端,左手拇指和食指靠住水带的另一端,两手协力 将水带甩向火源方向. 右手提起上层水带口,快还跑向火源 方向,在跑的过程中,左手将水枪装入 水带口;下层水带口连接消防栓. 打开消防栓阀门,用水枪对准火源根 部进行灭火.
跑向火源方向
消防水带的使用
打开消防栓阀门, 用水枪对准火源根 部进行灭火.
四、消防应急预案
火灾分为家庭火灾、高楼失火、人员密集场所 火灾、汽车失火、森林火灾。
(一)、家庭火灾
1、家中无人时,应切断电源、关闭燃气阀门。 2、不要卧床吸烟,乱扔烟头。 3、不要围观火场,以免妨碍救援工作,或因爆炸等原 因受到伤害。 4、家庭应备火灾逃生“四件宝”:家用灭火器、应急 逃生绳、简易防烟面具、手电筒。将它们放在随手可 取的位置,危急关头便能派上大用场。
表示失压,灭 火器不能正常 使用; OK,灭火器压 力正常,可以 使用; 表示瓶体压力 过高,可以正 常使用;
一畅两会的倡导
一畅: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 两会:会使用灭火器 会逃生自救
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
扑灭方法
●扑救固体物质火灾(A类火灾),应选择ABC干粉灭火器,泡沫 灭火器或请水灭火器。 ●扑救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应选择干粉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扑救气体火灾(C类火灾)应选择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扑救金属火灾(D类火灾) ,灭火器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 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 ●扑救带电火灾(E类火灾)应选择干粉灭火器 ●扑救F类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
家庭初起火灾的扑救
灭 火 常 识
油锅起火时,盖上锅盖灭火, 不能用水扑救。
灭 火 常 识
电器起火时,首先要切断电源,用干粉或气体 灭火器、湿毛毯等将火扑灭。
灭 火 常 识
衣服、织物及小件家具着火时,将着火物拿 到室外或卫生间等安全处用水浇灭,不要在 家里扑打,以免引燃可燃物。
灭 火 常 识
固定家具着火时,先用面盆接水扑救,如果 火势较大难以控制,可用消火栓扑救,并挪 开固定家具旁的的可燃物。
(三)、人员密集场所火灾
1、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门或非常出入口都有明 显标志,平时应加留心。 2、千万不要乘电梯逃生。 3、轻易不要跳楼,除非火灾已危及生命。 4、下榻宾馆、酒店后,应特别留心服务方提供 的火灾逃生通道图,或自行了解安全出口的方 位。 4、逃生时千万不要拥挤。
(四)、汽车失火
1、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 具。 2、应随车配备灭火器,并学会正确使用。 3、汽车在修理中起火:应迅速切断电源,及时灭 火。 4、汽车被撞后起火:先设法救人,再进行灭火
1.
拉开消防栓门,右手提出水带.
拉开消防栓门,右手提出 水带
消防水带的使用
2.将水带放置地上,右手拇指和食指靠住水 带的一端,左手拇指和食指靠住水带的另 一端,两手协力将水带甩向火源方向.
消防水带的使用
3.右手提起上层水带口,快还跑向火源方向在跑的 过程中,左手将水枪装入水带口;下层水带口连接 消防栓.
火灾发生时,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 也可用绳子衣服撕成条状,连成绳索, 紧栓在窗框,暖气管铁栏杆等固定物上,用衣服等保护手心, 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逃险
用衣服等保护 手心,顺绳滑下 或下到未着火 的楼层逃险. 火灾发生时,不可 盲目跳楼!
三、灭火基本常识
灭火原则 火灾有类别之分,不同类别采取不 同方式
(三) 燃烧的三个条件
明火、高温 电火花等
空气、氧气、高 锰钾、过氧化钠 等
可燃物
固体 固体粉尘 可燃液体
(四) 灭火的基本原理
冷却灭火法﹕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到其燃点以下﹐ 使燃烧停止﹐比如用水灭火 隔离灭火法﹕将正在燃烧的物质和周围未燃烧的可 燃物质隔离或移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燃烧 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比如煤气炉着火时立即关闭 供气开关﹐仓库着火时将尚未燃烧的物质搬离现场。 窒息灭火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 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比如 用砂子灭火。 抑制灭火法﹕也称为化学中断法﹐使灭火剂参与到 燃烧反应过程中﹐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 而形成稳定的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停 止。
灭 火 常 识
煤气、液化气灶着火时,关闭进气阀门,用湿 布、湿围裙或湿毛毯压住火苗,迅速移开气瓶、 油瓶等易燃易爆物,及时修理。
1.发现火灾时,应立即击碎玻璃,以示报警.
.发
生火 灾时, 击碎 玻璃, 以示 报警
2.发现火灾时,迅速拨打火警119报警,极 积参与组织扑救,尽快疏散人员和抢救 贵重物资.
(五)
火灾的类别
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 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煤、棉、 毛、麻、纸张等火灾。 2、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汽 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 丙烷、氢气等火灾。 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5、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6、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3.救火时,不要贸然开窗,以免空气对流加 速火势蔓延
救火时,不要 贸然开窗
4.油,电源着火不能拨水, 油着火时,可用湿布覆盖. 令火窒息.电气或线路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再 用干粉或用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拨水灭火, 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电气或线路着火 时,要先切断电源
油着火时,可用湿 布覆盖
(一)
正确报警
《中国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规定:任何人 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 任何单位、 个人都应无偿为报警者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 警。报警具体方法为: 1.拨打火警电话,要沉着镇定. 2.按照接警人员的提问,准确说出失火单位的名 称、详细地址(路名或门牌号).如果说不清楚时, 请说出地理位置,或周围明显的建筑物或道路 标志。 3.简要说明什么原因引起的火灾和火势大小、 范围、现场有无被困人员或危险物品等。 4.不要急于挂电话,要冷静地回答接警人员的 提问。报警完毕后,需留下报警人姓名及联系 电话。 5.电话挂断后,应派人在路口接迎消防车。
≤1米
二、消防自救逃生
发生火灾时,熟悉必要逃生路线,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发生火灾时,要迅速向安全出口 方向逃生
(一)火初起时:应立即报警﹐并积极捕救﹐但当 火势猛烈﹐确已无法抢救时﹐应迅速离开火场。 (二)对初期火灾的处理﹕迅速报告主管﹐撤离 后要立即关闭起火房间的门﹐尤其重要的一点﹐ 在着火期间不要重返房间。 (三)逃生准备: (1)遇浓烟要爬行﹔ (2)利用防毒面具或湿毛巾﹔ (3)自制救生绳索﹐不到万不得已﹐切勿跳楼﹔ (4)不要乘坐电梯﹔ (5)选择最近安全的疏散楼梯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