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感想

中国传统文化感想

中国传统文化感想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几千年文化未出现的断层的国家。

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无比,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词,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以下想法也许很浅,但确是我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

我喜欢词的参差感与随意感,尤喜欢婉约词表达情感时的那份细腻与含蓄,比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试想,花
又怎么会作出回应呢?“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
花有多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把
离愁别绪描写得何其形象!
小时候,甚至现在有些时候,我都幻想自己能回到古代,最好是唐朝。

不为别的,只为能在平常的日子里穿上美丽的衣裙走走停停,那感觉肯定很美。

因为依我的理解,古代女子都是裙裾飘飘的。

并不认为所有中国传统文化都是精华,我很反感其中的一些元素。

比如,中庸。

何谓“中庸”?我认为也就是明哲保身,忍气吞声。


国人历来倡导“和”,但这个“和”应是有原则的“和”,而非建
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和”。

所以,我认为,遇不平之事,当挺身
而出。

还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未免荒谬。

不知道是它
们成就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还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成就了它们?我
并不否认忠孝仁义道德,但每个人都是独立自由的个体,又何来谁
是谁的主人,谁又必须要依附于谁呢?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里已说过,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我们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
否定。

我们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我认
为当发扬的是古代诗词文学,经常读背,既能陶冶性情。

又能传承
经典。

还有古代先贤的一些为人处世之道,尤其是孝道,“能养且敬”、“慎行无忧”等等,于现代而言,十分必要。

这样,社会风
气肯定能更纯净,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

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
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

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
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
物远不止“一叶”。

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
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
自己的世界里。

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
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
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
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

时代纷繁复杂,
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

我们都需要答案。

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
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

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
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

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

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
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
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

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

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
福和安心的意味。

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
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
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
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
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

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
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
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

那人
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
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

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
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
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

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
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
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
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
博厚!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结晶,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二是学习的重要。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
命运。

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
若渴是一种喜悦。

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
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
学习的思想。

身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一是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

要给学生做出表率,正确引导员学生的行为,树立良好的风气,只
有员工心平气顺,工作才能有积极性,才能达到和谐共处,更好的
工作。

看了“中国传统文化感想”的人还看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