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点线面形态构成要素-张(8节)

第三章 点线面形态构成要素-张(8节)


形状渐变
大小渐变
方向渐变
三大构成
位置渐变
色彩渐变
三大构成
三大构成
作业:
三大构成
1.重复 15cm×15cm的1张 2.近似 15cm×15cm的1张 3.渐变 15cm×15cm的1张 4.将以上作品装裱在4K的卡纸或画用纸上。 5.右下角写上,班级姓名日期。
三大构成
3
平面构成
◎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 ■ 第二节 形式法则:
三大构成
三大构成
三大构成
3
平面构成
◎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 ■ 第二节 形式法则:
◎ 空间:
A、平面性空间 多个形象(只有高度和宽度)并置于画面中,与画面平行, 各形象之间无前后远近之分,形象无厚度,并且包围这些形象 的空间没有深度,这样的空间形式称为平面性空间,也称二维 平面空间。平面性空间是多种空间形式中最单纯的一种,它的 存在条件必须通过形态之间的空隙来体现。
三大构成
3
平面构成
◎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 ■ 第一节 基本形与骨骼:
◎ 要素之间的关系:
联合 减缺 叠差 综合 分离 接触
形 与 形 的 八 种 关 系
覆叠
叠透
叠差(差叠):面与面相互交 叠,突出表现交叠的部分,可 以去掉或弱化其他部分的形。 综合(重叠):形同形状的两 个面,一个完全覆盖在另一个 之上,完全重合,其关系特殊, 不具有其他表现意义。
1、利用形的大小差异表现空间感。
大小相同的形象,由于远近的不同而产生大小不同的感觉, 大的形象感觉离我们近,小的形象感觉离我们远,形成了形与形 之间的先后远近感,也就体现了画面中的纵深空间。
10.什么是屏线图形?
线从一端到另一端,呈现继 续变粗或变细的排列特征而构成 的物形。
三大构成
3
平面构成
◎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 第三节 面的形态要素:
面,可以理解为轮廓线包围的平面面积。
与点相比,它是一个平面中相对较大的元素,点强调 位置关系,面强调形状和面积,请注意这里的面积是讲
的画面不同色彩间的比例关系。
骨骼的形式:
3、可见骨格:指骨格线明确地表现出在构图中,有明
确的空间划分,可见的骨格线和基本形同时出现在画面上。 4、不可见骨格:指在概念中存在,常常在图面上见不
到,只是作为基本形编排的依据和结构并不一定画出来。
3
三大构成
平面构成
◎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 ■ 第二节 形式法则:
重复
平 面 构 成 的 形 式 法 则
3
三大构成
平面构成
◎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
■ 第一节 基本形与骨骼
◎ 骨骼:
骨骼即图形基本元素之间
构成的规律法则。骨骼有助 于我们排列基本形,使图形
成为有规律、有秩序的构成。
3
三大构成
平面构成
◎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
■ 第一节 基本形与骨骼
骨骼的形式:
1、有作用性骨格:给基本形固定空间(骨格内),有作用
三大构成
3
平面构成
◎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 ■ 第一节 基本形与骨骼:
◎ 要素之间的关系:
联合 减缺 叠差 综合 分离 接触
形 与 形 的 八 种 关 系
覆叠
叠透
覆叠:两形相遇,一个形在另 一个形之上,在平面空间中产 生上下的层次感。 叠透(透叠):面与面相互重 叠交错的部分具有透明性,可 以观察到两个面的轮廓线,重 叠的部分形成了新的形,画面 中的形象更为丰富。
◎ 聚散:
聚散就是利用基本形数量的多少,在排列方式上产生疏密, 虚实、松紧的对比效果。密或疏的地方引人注目,常常成为设 计的视觉焦点。聚散构成在画面中造成一种视觉的张力,象磁 场一样,并具有节奏感,是一种富于动感的结构方式。
三大构成
三大构成
三大构成
三大构成
3
平面构成
◎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 ■ 第二节 形式法则:
规则形的面 几何形是由直线和几何曲线构成,它的形状规则整齐, 具有简洁、明确、秩序的美感。主要有方形、角形和圆 形。 方形——由横竖两种线构成,所以它最能强调横线和 竖线的性格特征,对任何方向都能呈现出安定的秩序感, 它象征着静止、正直、庄重,是稳定感和静感齐美的典 型。
三大构成
3
平面构成
◎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 肌理:
肌理又称质感,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肌”——皮肤; “纹”——纹理。质感、质地。不同的质有不同的物质属性, 因而也就有其不同的肌理形式,使人产生多种感觉。
三大构成
三大构成
3
平面构成
◎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 ■ 第二节 形式法则:
◎ 空间:
平面设计对空间的探求,就是形态和形态之间在视觉上形 成的框架关系,把这种框架关系设置在二维平面空间(指高、 宽二维)的状态之中。有时也能在二维平面的基础上表现出带 有纵深感的三维立体空间(指高、宽、深三维)的效果。它需 借助明暗、色彩、透视等多种表现手法才能达到,这样的空间 效果使画面中形态的构架关系显得更为复杂和丰富。
1、基本形之间关系的表现能够表达平面性空间。
形与形的分离、相遇、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都能表 现平面性空间,但是形与形的重叠体现了形之间的前后或上下关 系,带有空间纵深感,是三维立体空间的表现。
2、图底转换。
由于视线在图与底之间来回转换, 使图与底的意义也随之转换,当原来 的图退隐成为底时,原来的底则赫然 成为图,这种图与底之间的反复转换, 使画面中平面性空间的表现具有双重 意义。 当图与底面积相当时,立场的争夺 非常激烈,由此带来图与底的不定性、 波动性和它们之间的不断转换,无休 无止。 由图底转换带来的动感与意趣使单 纯的平面性空间显现出变化莫测的空 间效果,增强了画面的可读性,使作 品增添趣味和神秘感,视觉传达更具 冲击力。
三大构成
3
平面构成
◎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 第三节 面的形态要素:
圆形——由一条连贯循环的曲线构成,具有永恒的动 感,象征着完美与简洁。圆形的视觉效果完整且具动感; 正圆形的中心对称性中柔和见沉稳,在圆形中截取的任 何一部分即是弧形,弧形比圆形更具有运动感与速度感。
三大构成
3
平面构成
◎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三大构成
3
平面构成
◎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 ■ 第一节 基本形与骨骼:
◎ 要素之间的关系:
联合 减缺 叠差 综合 分离 接触
形 与 形 的 八 种 关 系
覆叠
叠透
分离:面与面单独存在,间隔一 定的距离,各自呈现自己的形态。 接触(相遇):面与面的边缘相 互接触,几何用语也称为相切, 是指轮廓线相切,两个形的组合 产生新的形。
近似 渐变 发射 特异 聚散 肌理 空间
三大构成
3
平面构成
◎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 ■ 第二节 形式法则:
◎ 重复: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 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 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 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肌理等方面的相同。重复中的 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 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
三大构成
同心式发射
三大构成
3
平面构成
◎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 ■ 第二节 形式法则:
◎ 特异:
特异,就是指在整体有秩序的安排中,出现一些异质形象, 有意地意。
三大构成
三大构成
三大构成
三大构成
3
平面构成
◎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 ■ 第二节 形式法则:
5.在平面构成中,线是没有宽度 的,只有长度?
不对,平面构成中,线不仅 有相对的宽度,而且宽度两侧形 状也有可能不同。
6.线的靠近能形成(
)的感觉?

7.点的三种构成方式?
等线图形 等差图形 屏线图形
8.什么是等线图形?
粗细相等的线的排列组合构 成的物形。
9.什么是等差图形?
粗细不同、不规则的线排列、 组合构成的物形。
性骨格基本形可以在骨格单位内上下、左右移动,甚至超越骨 格线。如果超越骨格线,越出的部分将被骨格线切除。
2、无作用性骨格:给基本形以固定位置(十字交叉点上),
无作用形骨格基本形不得移动位置,但基本形可以任意大或小, 将产生基本形相联。
3
三大构成
平面构成
◎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
■ 第一节 基本形与骨骼
3
三大构成
平面构成
◎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 ■ 第一节 基本形与骨骼:
◎ 基本型即构成图形的基本视
觉元素个体,是构成复合形体 的单位。
联合 减缺 叠差 综合 分离 接触
形 与 形 的 八 种 关 系
覆叠
叠透
联合(相融):面与面交错重叠, 面与面融合在一起,组成新的面 积较大的形,形成一个整体。 减缺:两面相交,一个面减去另 一个面,使重叠的部分缺失,只 保留其中一个面,两形相减又出 现新的形
三大构成
3
平面构成
◎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 ■ 第二节 形式法则:
◎ 空间:
B、幻觉性空间 幻觉性空间是指,形象在画面中不与画面平行,并具有高 度、宽度和厚度的立体感,在平面设计中,表现出长、宽、高 三度空间关系的即是幻觉性空间,也称三维立体空间。在幻觉 性空间里,形象之间有远近、前后之分,画面中的空 间有纵 深感。
三大构成
基本型如果完全重复,便会产生单调。为了寻求变化, 应在排列中注意重复基本型的方法与空间及骨骼的关系,分别 为重复方向、不定方向、交错方向、渐变方向和近似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