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上常见的病害
一、裂缝类
1、横向裂缝:荷载型裂缝:由于设计不当、施工质量低劣及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开裂,非荷载型裂缝:沥青面层缩裂和基层反射裂缝。

2、纵向裂缝: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段摊铺时,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在车辆荷载与大气因素作用下逐渐开裂;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或由于路基边缘受水浸蚀产生不均匀沉陷而引起的。

3、不规则裂缝:主要表现为路基路面强度不足,特别是路面基层强度不足,基层被压碎开裂,造成路面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以及路面基层强度不均匀、疲劳强度不足产生的开裂。

4、龟(网)裂:由于路面的整体强度不足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路面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缝后未及时封填,致使水分渗入下层,沥青在施工期间以及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老化也是导致沥青面层形成网裂的原因之一。

二、变形类
1、车辙: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固结变形和侧向剪切位移引起,重载、超载车辆过多和高温也是产生车辙的重要原因。

2、沉陷:由于路基局部填筑不密实,当受到水的浸蚀而沉陷,造成的局部沉降;土质路堑排水不畅,路床下部路基过湿润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局部下沉;路基或基层强度不足或填挖路基强度不一致,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或基层结构遭破坏而引起沉陷;桥头路面沉降不均匀而引起沉陷并与桥面发生错位。

3、搓板和波浪:路面组成材料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导致路面材料不足以抵抗车轮水平力的作用;路面基层强度不够,稳定性差;面层与基层之间存在不稳定的夹层,面层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推移变形而形成的波浪。

4、拥抱:主要原因有施工不当、面层沥青用量过多及沥青混合料面层材料级配差、推移破损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和面层局部强度不足或水稳性不好等原因产生。

三、松散类
1、坑槽:坑槽通常是松散、龟裂等其他破损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2、麻面:主要原因是路面面层预防性养护不到位和因沥青老化或路面表面空隙率大,水渗入路面等造成的粘结力降低,形成麻面。

3、脱皮:主要发生在纵坡大的路段,由于路面与基层的粘结不牢,加之汽车频繁制动产生的路面面层与路面基层的层状分离现象。

4、啃边:主要原因是路面宽度不适应交通量的需要,路肩不密实,路肩与路面衔接不平顺,以致使路肩积水,路面边缘湿软,在行车作用下形成啃边。

5、松散:沥青路面表面有离析,离析处缺少大部分集料;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路面老化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机械损害或油污染;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

四、其它类型
1、表面磨光:外在原因:沥青路面在车轮反复滚动摩擦作用下,集料表面被逐渐磨光,内在原因:集料质地软弱,缺少棱角,或矿料级配不当,粗集料尺寸偏小,细料偏多,或沥青用量偏多等。

2、泛油:沥青用量过多,高温季节的雨水侵入下,由于粘结原因,沥青会从集料表面剥落并向上移动,产生泛油。

3、修补损坏面积:修补损坏面积过大,容易滋生其它病害的发生,影响行车的平顺性。

4、冻胀:因为水的侵入和路基土的水稳定性能差,在冬季低温且路基地下水位较高情况下,由于冰冻的作用,路基上层积聚的水分冻结后引起路面胀起并开裂。

5、翻浆: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翻浆是水、土质、温度、路面和行车荷载五个主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五、水损害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从机理上分析的主要原因表现如下:外因:1)超载车辆使动水压力增大,易发生水损坏;2)公路所处地降雨量;3)公路交通组成;4)行车速度有关。

内因:1)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不足,水的作用下沥青与石料剥离;2)沥青混合料空隙率过大,水渗入沥青结构层发生水损坏;3)混合料的离析、压实度
不足、结构层间不做防水处理或处理不当;4)不重视防排水设计,路面结构层排水不畅;5)路面结构形式单一,结构设计不合理。

病害处治措施
一、横裂:
对于沥青混凝土的温缩,将有裂缝的路段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少量乳化沥青,再均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石屑或粗砂,最后用轻型压路机将矿料碾压。

(国内外近几年处理横纵向裂缝采用的方法有灌缝修补法、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沥青混合料罩面法、现场再生维修法、裂缝贴补法,其中灌缝修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灌缝修补法的工艺流程)
二、车辙:
当车辙深度小于1.5cm时,可不做处理。

当车辙深度大于1.5cm小于2.5cm时,采取稀浆封层和车辙处理箱处理。

当车辙深度大于2.5cm小于4cm时,采取清除原路面面层,新建路面面层。

当车辙深度大于4cm,采取清除原路面上面层和下一结构层,新建路面面层。

三、块状网裂、沉陷:
清除原路面全部面层,当基层整体性较差,钻芯取样不能形成板体(基层强度一般不低于3MPa)时,清除基层,为不影响交通,及早通车,用沥青碎石做基层,新建路面面层。

1.对不均匀沉陷:如基层和土基较为密实、稳定,可只修补面层,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补、整平、压实,面积较大时应加铺面层。

2.对局部因路基有坑洞、沟槽等的沉陷,应采用碎(砾)石,干砌或浆砌片石等重新回填密实,将土基和基层彻底根治后,再铺面层。

3.对于桥(涵)头路面,因填土不实出现的沉陷,应采取加铺基层,重新作压实处理,再作面层。

4.对因含水量和孔隙比较大的软基或含有机物质的粘性土层,宜采取换土处理,其厚度视软层厚度而定。

换填材料宜用碎石土、卵砾土、中粗砂及合格的工业废渣,且要求级配合理,视情况可采取钻孔注浆加固处理。

四、基层松散:
清除原路面全部面层及基层,以沥青碎石回填做基层,新建路面面层。

(路面的基层完好时,仅面层有坑槽时,修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填料式坑槽修补技术、挖补式坑槽修补技术、热烘式坑槽修补技术、喷射式坑槽修补技术等,)
五、加宽改善:
加宽改善主要包括原有公路线形不需改善,且路基较宽,可在原公路的基础上直接加宽;如原有公路因线形较差而需改善,设计时应尽可能利用原有的沥青路面,在此基础上先加宽路基,再加宽路面。

1、面层更换法:将旧路面破碎清除后,再摊铺新的面层。

2、罩面法:在需要修补的路面上加铺一定厚度的新面层。

3、切削罩面法:它是更换法的变形和发展,指将缺陷部分切除,用新材料补铺。

4、再生法:分为厂拌热再生和就地再生两种
5、撒铺法表面处治,该法主要功能主要是防水,改善纹理结构,提高抗滑能力。

6、沥青砂浆表面处治,沥青砂浆是沥青混合料的一种,该法实质上属于薄层罩
面技术。

7、切削填补法,主要用来修补车辙。

专项养护
一、冷(热)再生施工工艺
二、冷铣刨--热摊铺、新摊铺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和养护设备
(洗刨机是主导机械)
1、封层: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稀浆封层机+(洒水车、装载机、乳化沥青罐车、清扫机)
2、罩面:沥青混凝土搅拌机+摊铺机+压路机(同新建公路一样)
3、翻修:破碎机+铣刨机+摊铺机+搅拌机+压路机
4、加宽改善:摊铺机+搅拌机+压路机
注:冷洗刨—热摊铺工艺在“专项养护”中仍占主导地位。

它由洗刨-拌和-运输-碾压等环节构成。

主要设备有切割机、铣刨机、液压镐(风镐)、乳化沥青洒布车、自卸汽车、沥青拌和机、摊铺机、光轮胶轮压路机、平板车、划线车等。

三、沥青路面施工机群配置
罩面和加宽路面施工相当于摊铺新的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合料搅拌站中的主体设备,主要机械包括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组、运输汽车、压实机械以及装载机。

相关主题